这是一个钞版的上半部,为青铜质,残长143mm,宽161.5mm,重2356.5g。上方有一横额,行书“圣旨回易交钞”六字。版面四周有花叶纹阑,上阑正中有一弧头束腰银铤,银铤两端各有一大圆点。阑內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上有云纹,下楷书“银壹两”三大字,又两侧各有“字料”、“字号”小字,“字料”上方有一正方形浅槽。左、右两部分皆为九叠篆文字,部分已锈蚀漫漶,似左为“伪造者斩”,右为“赏银伍(?)铤”。钞版左侧还有一竖行文字,锈蚀非常严重,似为“纳银换□每两例(?)□墨(?)半钱”。钞版下半部仅右上角残存一“宣”字。背面左上角有一方形矮足。 据现有资料来看,此钞版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金代风格。具体可从四点说明,第一,四周有花叶纹阑。第二,金代纸币常在顶部横书贯例,此版也在顶部设置横阑,內有“圣旨回易交钞”六字。第三,版面正中面值的两侧有“字料”、“字号”,字料上方还有一方形浅槽,应是放置活字的地方。金代钞版与此相似,罗振玉《四朝钞币图录》中的一件金贞祐宝券钞版,字料上方甚至还保存了活字“輶”。第四,钞版外侧有一列竖行小字,应为说明兑换交钞时所收取的工墨钱,与金代钞版类似,而已发现的宋、元、明代钞版或纸币都没有这种内容。 钞版上阑的银铤图案中部似为“宝货壹两”四小字,若所认无误,则可确定这是金代以白银承安宝货为钞本的纸币印版。金代有回易务,负责用绵绢、盐引来回易银钞等事。这种纸币可能金朝晚期南迁以后发行的,名义上以承安宝货为钞本,以十两以下小面值白银为单位,以回收交钞为目的,也可能直接用于流通。 (供稿:文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