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司萍​||愿你慢慢长大

 颍州文学 2021-12-28
           FOCUS ON US



愿你慢慢长大
文/司萍

过去很久了,我依然念念不忘那个女孩儿。
那是一次例行的心理热线值班,晚上7点到9点。我像往常一样准备提前十分钟到心理咨询值班室。刚在值班室走廊上一露头,一个女孩儿就箭步串到我面前,后面一个女孩则稳步地走过来。我有点儿纳闷儿:“虽然恰逢新生入校,学校会给新生普测心理,但一般不大可能同时预约两个学生来咨询啊!”这时值班的学生赶紧跑过来跟我说清原委。原来前面的那个女孩儿是突然想起来,辅导员曾叮嘱她一定要做心理咨询,于是风风火火地就跑来了。走在后面的那个女孩儿才是今天预约的学生了。
按照规定,做心理咨询是需要预约的。我有些犹豫,但还是决定不能错过那个风风火火的女孩儿,一旦错过,她极有可能不会再来做咨询了。我打量了一下两个女孩子,前面的这个皮肤黝黑,虽瘦但很健康;后面的那个皮肤白皙,梳着齐耳短发,文静甜美,一副乖乖女的样子。我跟后面的女孩儿商量可否略微等一下,如果前面这个女孩儿需要咨询的时间长,我会另约时间。女孩儿莞尔一笑,点了下头表示同意。我心里一喜,从这个表现看,她的问题应该不会很严重。
我和前面的那个女孩儿走进咨询室。在我的开场白之后,女孩儿就如她之前风风火火的样子一样,竹筒倒豆子,说是新生心理普测有一个指标异常,当时是因为刚入校不适应导致的,后来适应后就完全没问题了。我跟她又聊了几句,断定她如她所说没有问题,叮嘱过后就让她离开了。
我出门招呼后面那个女孩儿进来。她微笑着随我进到室内,安静地坐下,看着我倒水放到她面前,说“谢谢”之后,就一直微笑着、安静地坐着。和很多预约做心理咨询的学生不同,她不急于表达自己。我也微笑看着她,我俩就这样静默了一小会儿。看她还没有先开口的样子,我只能先开口了。我先对之前那个未预约的女孩儿让她等待表示抱歉,然后问她需要我做什么来帮助她?女孩儿欲言又止,说“没什么”,然后静默。“那你是碰到什么难题了吗?”她摇摇头。再次欲言又止的样子让我断定她是在心里做着斗争,到底要不要说出来。
我试探着深入,“你碰到的问题是与闺蜜?与室友?学业?……”她对我的猜测一一摇头否认,最后终于说出,“是我家里。”说出这句话以后,她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控制不住地吼起来:“每次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一次比一次态度恶劣,我都不知道下次再碰到这样的问题我是不是会疯掉!”“我都已经很多次了控制不住自己地发脾气。”我暗自庆幸,只要找到突破口就好。我追问:“是家里出了什么问题?”她马上不说话了,平静下来,说“没什么”。又继续静默。我能理解她不愿意家丑外扬的心理,但如果不说出来,这始终是她的心结,而从她爆发的样子来看,这个问题已给她带来严重的困扰,如果不马上解决,问题只会恶化下去。
我没有继续追问,而是放松下来,给自己倒了一杯水,缓缓地说:人一生中会碰到很多问题,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态度也就会不同,当然带来的结果也不同……在我说话的间隙,女孩儿开口了,“是我妈妈啦!”我赶紧追上:“一般女孩儿和妈妈的关系都很亲密,怎么你和你妈妈有所不同吗?”女孩儿讲得小心翼翼,总是在斟酌着用词,每次讲到和妈妈的冲突时情绪就会激动起来,不由自主地表情也狰狞起来,和之前那个甜美的样子判若两人。我一边诱导女孩儿说出自己的心结,一边在心里惋惜,如果不是家庭的不幸,这是个多么招人喜爱的孩子啊!
女孩儿的母亲文化程度不高,父亲常年赌博,在她幼年时就离开了家。母亲带着她和弟弟在上海打工,姐姐一成年就迅速离开这个令人烦恼的家,基本不联系。母亲把挣来的钱全给了她父亲继续赌博或者她弟弟挥霍,却很少给她,甚至连经常承诺的给她做顿好吃的也一次次难以兑现。女孩儿在希望中一次次等待,又一次次地失望。甚至在她考上大学,自己赚钱生活,反哺母亲,也依然得不到母亲的爱,而又因为母亲的文化程度太低,在生活中经常碰壁,每次碰壁反向女孩儿诉苦,文化程度的巨大差异让两人沟通极不顺畅。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个过程,让女孩儿痛苦不堪,接近崩溃。
我引导女孩儿,帮助她分析令她频频感到焦虑的原因。她的领悟力极强,有时候我话说一半儿,她就能很快地把我后半句的话接上来,多聪慧的孩子!我将赞扬她善良、独立、坚强、有孝心、有爱心的话毫不吝啬地说出来,帮她理解没有文化的妈妈所面临的问题,学会去和这样的妈妈沟通。什么是一家人?一家人就是无论艰难困苦都不离不弃的亲人!我们最后在微笑中结束了交流,女孩冲我阳光般一笑,挥手走出了值班室。
曾经看过一个短视频;一匹马深陷泥沼,难以脱身,已经奄奄一息。这时候,几个牧人路过,尝试了各种方法都难以将马从沼泽中救上来。其中一个牧人想了个办法,将家中的马群赶来。群马围着泥沼周围不停奔跑,陷入泥沼的马在绝望中感受到力量,努力挣扎,一次次尝试着腾空而起,终于跃出泥沼,站到了岸上。
原生家庭的不幸不应成为自己人生的羁绊。有时候,我们越是渴望爱,可能越得不到爱,但不能因为得不到就去远离、去伤害、去憎恨,伤害自己,也将伤害带给别人。缺少爱是一种不幸,但不是让我们变得面目狰狞、心冷如铁的理由,而是让我们学会坚强,学会更好地去爱人。女作家刘瑜在写给女儿的信《愿你慢慢长大》中说:“愿你有好运,如果没有,希望你在慈悲中学会坚强;愿有很多人爱你,如果没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人生路上,难免会陷入生命的泥潭中不得动弹,真正能从深渊中奔腾而出的、能够帮助自己摆脱泥潭的,除了别人的引领及唤醒,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觉知,是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作者简介:司萍:笔名“司马佑生”,内蒙古人,现为安徽某高校教师,尊崇自然之道,随心,随喜,随缘,以读书为乐,以写作为伴,文章力求言之有物,载之有道,读之有畅,诵之有势。

热文榜

【赛讯】“洄溜古镇杯”乡愁主题全国散文大赛获奖名单(附终评委名单)

【征稿】《颍州文学》第四期纸刊征稿中!

【序】王宗仁||《光阴有痕》序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