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文选粹】勿忘苦难 勇毅前行

 阿来哥88888 2021-12-28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李玉荣

山东省青州实验高中语文教师,青州市教学能手。教育格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刘广彦、杨文慧 / 责编:苏木

 审校:付婷婷 / 美编:赵宝茹

编者按

2021年12月13日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4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进行了四十多天的血腥屠杀,30多万同胞惨遭枪杀、活埋、火烧……如果以秒计算,平均每12秒钟就有一条人命消失。岁月漫漫,1937.12.13永不能忘。那是一座古城的苦难记忆,也是中华民族的伤心历史。祈愿和平,勿忘国耻,蹈厉奋发,朝乾夕惕。“光明每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中国人民砥砺复兴志,永葆进取心,才有了站起来的人民、强起来的中国。84年,沧海桑田。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以证明和平是何等珍贵。如今,中国早已成为有能力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伟大国家。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出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图片

勿忘苦难  勇毅前行

(题目即观点,简洁明了。)

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古朴庄重的国家公祭鼎,静静安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祭广场上,160字铭文向人们诉说着南京大屠杀历史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国家公祭,是民族苦难的沉痛追思,是国家记忆的深刻固化,是维护和平的庄严宣示。(开篇由安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祭广场的国家公祭鼎上的160字铭文引出国家公祭的话题。)

②历史,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在一次次记忆唤醒中显得愈发明亮。翻开1937年日历,卢沟桥畔的枪声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淞沪战场的炮火打破了日军“三月亡华”的迷梦。南京保卫战的硝烟里,守城将士唱响金陵悲歌,誓与南京共存亡,为保卫南京战至最后一刻。12月13日,南京沦陷,30万生命被践踏、被杀戮,永远倒在了持续6个多星期的南京大屠杀中。孩童的恐惧、妇女的泣血、老人的绝望……成为这段黑暗历史最令人心痛的一页。(指出举行国家公祭的原因:提醒国人勿忘苦难和民族的耻辱。)

图片

③勿忘苦难,要加强历史记忆的传承传递。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现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在儿女的陪伴下向遇难同胞名单墙献花。98岁高龄的谢桂英老人忍不住哭诉84年前不堪回首的往事,曾经三次死里逃生,头上的伤疤依然清晰可见,惨遭日军侵害的经历深埋心底80多年后,才鼓起勇气揭露侵略者的暴行,那是不忍触碰的伤痛,还有对遇难亲人没有断过的思念。纪念馆里,遇难同胞名单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档案墙上一万多盒历史证人的档案,幸存者照片墙上1 213双警醒世人的目光,是对一切违反人类文明、践踏人类尊严、挑战人性底线的侵略暴行的正义谴责和深刻警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惨遭侵略者杀戮的英雄烈士和无辜同胞,在历史记忆代代相传中化作了城市的记忆、民族的记忆、国家的记忆。(勿忘苦难方法一:加强历史记忆的传承传递。)

④勿忘苦难,要感悟珍爱和平的深刻意义。“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 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饱受侵略战争的蹂躏。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此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再也没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肆虐。铭记苦难历史,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屈辱史、血泪史中得出的深刻结论。亲历过战争的苦痛,更深知和平的宝贵,更要对任何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行保持高度警惕和坚决反对。(勿忘苦难方法二:感悟珍爱和平的深刻意义。)

图片

⑤勿忘苦难,要砥砺开创未来的奋发之志。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清醒,才有不忘国耻的自觉;教育后人,才能激发圆梦中华的担当。中华民族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今天的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今天的南京,正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走共富之路,向着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目标迈进。只有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让一切欺负、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妄想彻底破灭,让一切阻挡中国发展进步的图谋彻底失败,才是对抗战英烈和死难同胞的最好告慰。(勿忘苦难方法三:砥砺开创未来的奋发之志。)

⑥大变局的世界和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汇聚起家国情怀的磅礴伟力。让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强国有我”的昂扬姿态,勇毅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惜时、努力,再奋斗!(总结全文,发出号召:勿忘昨天、无愧今天、不负明天。)

来源:2021年12月13日 《光明日报》

 作者:江东平

【时代警语】

大变局的世界和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汇聚起家国情怀的磅礴伟力。让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强国有我”的昂扬姿态,勇毅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惜时、努力,再奋斗!

【思维串联】

图片

【考点精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勿忘苦难,要感悟珍爱和平的深刻意义。“战争是一面镜子,(1)。”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 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2),中国人民饱受侵略战争的蹂躏。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3),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此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再也没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肆虐。

2.读写一体化训练(开放性试题)

(1)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对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调查并从法律上作出定性和定论,一批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与严惩,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2)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越来越少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3)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新时代领路人曾说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2021年12月13日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实际谈一谈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现实意义。不少于500字。

【相关链接】

历史绝不可以忘却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面对侵略者的枪炮刺刀,六朝古都满目疮痍,中华大地硝烟弥漫,成为我们至今无法忘却的民族悲歌。

84年过去了,时间的风雨洗刷着昨天的记忆,我们用鲜血铸就的和平格局是否坚实?现实中有一些对比引人深思:在德国纽伦堡,审判二战战犯的遗址,成为反省历史“看得见”的教材。而东京审判后关押战犯的巢鸭监狱,却在20世纪70年代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当时亚洲最高的摩天大楼之一。时任德国总统高克表示“不承认奥斯维辛就枉为德国人”。而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时,日本政府却故作不解,右翼更是激烈“抗议”……

从参拜靖国神社,到解禁集体自卫权,从修改历史教科书,到否认战争罪行,我们看到的不是真正的歉意,却是不时闪现出回避历史、不顾公义的狂妄和嚣张。正如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中愤然写道:日本作为一个国家仍然试图再度掩埋南京的受害者——不是像1937年那样把他们埋在地下,而是将这些受害者埋葬在被遗忘的历史角落。

图片

然而,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此时此刻,我们要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同胞们: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从什么角度书写历史、以什么样的历史观解读历史,决定着我们会塑造一个怎样的世界、走向一个怎样的未来。如果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收获经验,就难以书写正史、形成正见、走上正路。如若遗忘甚至曲解了历史,和平也不过是流沙上的大厦,承担战争的精神责任、保持对历史的敬畏,是走向战后和解的唯一道路。

图片

因此,中国的国家公祭日不仅是民族的纪念,也是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更是向世界的呼吁:独立、生存、发展,每一项权利的实现都离不开和平稳定的环境,和平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来源:2021年12月12日 中国西藏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