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三大高人,毁誉参半南怀瑾,百岁道人张至顺,国学大师曾仕强

 建善建者行 2021-12-28

2021生机大会

今天,我国发展日新月异,日渐腾飞,我国已成为工业化强国,为世人所知,但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文化古国,我中华文化似乎一直止步不前,未得到新高度,自数百年前王阳明问世之后,已无大师可以撑起文化道统之大旗,近代以来纷繁扰乱,外夷入侵、倭寇作乱,致使我国文化传统文脉几乎断绝,如今海晏河清,太平盛世,文化之兴起必在今日也。今天我们略谈一下,代表我国文化元素中的佛道儒三教之中的三大高人,这三位高人在今天依然是享负盛名。这三位高人可能大家并不是全部认识,下面我以拙劣之笔为大家简略介绍一下这三位高人。

第1位国学大师,南怀瑾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出生及青少年时期

南怀瑾出生于民国时期,自幼酷爱武学仙侠之术,他的年轻时期是个偏执青年,都不太爱四书五经,反而酷爱于修仙练武,曾经多次离家远游,拜师学武学道。后来在峨眉山上出家,过了一段时间,南怀瑾自觉出家并非最为究竟,

峨眉奇遇

便从峨眉还俗下山,在成都遇见了影响他一辈子的师傅袁焕仙先生,袁焕仙先生是成都当地有名的佛学居士,后来更是在先生的引荐下,南怀瑾得以在虚云大师坐下苦修,作为虚云大师及袁焕仙等数位大德精舍中的首席大弟子。南怀瑾可以得到如此认可,足以证明其慧根、根器也是非同凡响,得到当世高僧虚云大师的认可,从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得出,南怀瑾确有真才实学。

崭露头角

蒋中正曾多次聘请南怀瑾出山总统府,请但南怀瑾都未曾理会,1949年前后赴台。到台后,因为一次偶然原因,其所作书籍被当时大学者胡适所看到,胡大为惊异,感叹此间竟有如此人物,并大加推崇,从此南怀瑾在台名声大噪,后来从学者如云,无数门人弟子前往拜师,

后期蒋经国更是亲自前往拜见南怀瑾,但南怀瑾以陋室为由,拒绝了蒋经国的接见,更拒绝了蒋经国的邀请,不过南怀瑾曾经在台地区多次为当时各界名流讲学,也探讨过许多未来事件。

落叶归根

南怀瑾利用其自身的关系,积极奔走于两岸,积极联系双方,但好景不长,刚刚搭上线之后,蒋经国便猝然长逝,南怀瑾有先见之明,携带多年所藏,远赴美国,并在美国定居一段时间之后,辗转于香港。就在此时,南怀瑾回大陆之心越发迫切,一来,可能感觉时日无多,二来,觉得传统文化已是草蛇灰线,断断续续,其自身觉得有责任,有理想,有信心,恢复传统文化之伟大事业,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身心性命之学”。所以晚年定居于太湖学堂,并且完孙中山先生之遗愿,建成铁路。在太湖学堂开课,比较有名的是南禅7日。

南怀瑾老人一生毁誉参半。很多人视其为天人之师高不可仰,但更多的专家学者却视南怀瑾所作书籍等为异端邪说,北京大学一教授更是对其口诛笔伐,称只有草莽村夫才会看他的书书,但南怀瑾对这些流言一直没有过正面回应,而且在于相关专业人士的一同探讨之中,南怀瑾也明确表示我们走的路不一样的。

毕生心血两本书

南怀瑾老人在晚年时曾经坦言,自己虽然著作等身,但是真真正正的有两本书,一本叫做《论语别裁》,另外一本是《大学微言》,但是这本书可以说是饱受病诟,因为这本书的注释解读独辟蹊径,不拘一格,其中采用了一些很不为专家学者所接受的方式,就是这样,南怀瑾就因为这本书大多引来了许多争议。

纵观南怀瑾的一生,其生于民国,历经战乱,饱经人世沧桑,山河变换,出走回归。落叶归根。但至于南怀瑾,其为人学问确有真才实学,但其对儒道两教经典之解说却大有谬误之处,由根本而言,南怀瑾原本属于佛教,虽然号称出入三大教,但对于儒道真实之意,似乎未窥奥秘。也是因为这点,饱受病垢。

关于张至顺老道长的很多事情,我这边已经写过许多的文章。张志顺出生于1912年,是河南周口沈丘人,意外之下进入道门,一生也颇为神奇,本是富贵之家,但由于意外灾祸,所以导致家徒四壁,其父早亡,母亲一手将其兄弟姊妹三人拉扯长大,后曾经在旧军阀的队伍里待过一段时间,幸亏有一位老兵帮助,逃离魔爪。进入道门之后,来到陕西八仙宫等地,并在后期近40年的时间都在陕西活动,亲身参与中道协建立,

湖南落脚无根树

一生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终南山八卦顶隐居清修八十年,艰苦卓绝,清静宿望,后期前往海南玉蟾宫,并帮助海南玉蟾宫改善了情况,后期不得不离开海南玉蟾宫,于百岁高龄在湖南张家界黄中宫开辟自己的场馆。

百年岁月回首沧桑

张至顺是当今道教界一个神话一样的人物,虽然没有担任过道教协会长,位高权重,但是张至顺道长在民众的心中自然的有一种亲切感,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张志顺老道长是一个真修实证的老人,而且和普通的老人很相似,平平淡淡,自给自足。他没有什么花哨的,是一个很朴素,很纯真,很单纯的一个老人,但是其一谈道,便是“鱼入大海,龙出升天,曾经在许多地方宣讲传播文化。”

三本书,各有各的用处

近百岁之际,老人家突发奇想,有三本著作传世,这三本书中其中影响最大的为《炁體源流》,其余是《八部金刚功》、《济世良方》,这三本书各有各的作用,其中八部金刚乃是全真龙门历代掌门所秘传之内修外炼功法,乃是一套十分优秀的养生功法,

张老道长在他一生中曾经为这套功法推广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湖南推广过一次,但是后来这个热潮降落,后来在海南得到海南省政府批准并推广,另外两本书,《炁体源流》和《济世良方》前者是一本《道藏》导读,此书是抽取了历代道藏之中最为精华部分,其中拥有许多的道家古代经典。此书颇为精简。最后一本《济世良方》,是一本关于中药药方的一部书,这部书是当时陕西河南两地的许多名医和一些家中藏有中药方的人送给他的,因为当时的许多人都知道他看病不要钱,所以那些人都将良方送到他手上,其中也有他自己的东西,合二为一。这些方子都是经历过检验的。

张老道长于2015年在湖南张家界安然长逝。其对许多人的影响也颇为不小,

最后一位国学大师曾仕强。

原本为福建人后跟随其父往台,在台成长后,任某大学教授曾在台进行过多次讲学,曾仕强曾言在其40岁之后因为一次意外原因生病,其父嘱托其看《易经》,但他认为易经此书乃是封建迷信所作,与当时科学文化价值观相背离。不以为意,在其父严格要求之下,曾世强开始研究易经,这一研究,不得了,不得了。

央媒邀请讲周易

后来为央视所邀请,在百家讲坛主讲易经,这也是《易经》60年来第一次在央视被主讲,曾仕强讲的易经,简明易懂,更多是以自己的一种经验和观点常识去解读经典,为许多人提供了帮助,后来又曾主讲《论语》,其讲座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运用多种元素使自己的讲座变得十分的轻快活泼,十分受大众欢迎。

遍地开花传薪火

在其最后时光曾多次前往各地讲学,其中较为有名的是前往山东泰山、前往老子故里宣讲《道德经》,并于广东罗浮山办学,教育人才。

最近跑上热搜的一大原因,他的几大预言,有一部分或多或少被证实了,但是我们还是要理性客观看待,因为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

人生任务很感人

曾仕强曾经在一次讲座里面谈到他自己的人生任务,他说“他这辈子的人生任务就是要把中国人的道理说清楚,让我们大家有一点的反省,仅此而已。”老人家的话很谦虚,但是老人家做的事却是很多,在他的最后岁月里显得很忙碌,走遍走遍了许多的文化之乡,他曾经多次表示强调过河南中原地区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根源地和发祥地,要我们足够重视。他的话语之中有许多元素人不能为现代人所轻易理解,但是他所讲的大部分内容。大部分却是对我们的生活实践之中,极其具有现实意义,也被誉为中国式管理学之父,曾经远赴英国求得博士学位,可以说是终身学习的榜样了。

2018年离开,但最近因为他的预言,这位老人也多次跑上热搜,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三位高人便是这三位,其中南怀瑾属佛,张至顺属道,曾世强是儒道合一,所以三教元素都在了,

总结一下

儒释道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独有特色,是历经数千年来影响我们以中国人生生不息,生活发展在各方面都对我们中国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自江宁条约签订以来,很大程度上我们原有的原创文化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但可能很多人又会讲佛学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东西,但是现在的佛学已经完全中国化,现在我们中国的佛教已经是我们中国化的佛教,这一点没有太多的争辩意义,这三大支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我们的文化,但是面对近代工业化的进程和西方国家的野蛮入侵时,明显不足以应对西方的船坚炮利,但是刀剑书本各有其用,怎么可以鼠目寸光呢?

南怀瑾有一句话说得好,学工科我们不如你们,但是学人文你们在我们面前差得远,我们在今天我国工业化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水平,但是我国的文化事业建设依然停滞不前,这就需要我们所有爱好传统文化的人一起来发掘,一起来把传统文化的活力重新激发,一起来培育我们传统文化的小树苗,使其茁壮成长。

这三位老人的学说各有所长之处,其中曾仕强所讲的东西可以用来做人做事,张志顺老道长所讲的大多是养生秘法。其中张志顺和南怀瑾老人所讲的东西大多属于出世之学,可能与现今大背景大相径庭,但是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说得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有一天你走到一个地方走不通了,你回头看一看,看一看张至顺道长和南怀瑾老人的话,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领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