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春秋左传•文公七年

 南有鱼123 2021-12-28

#提要





主要事件

宋成公去世

宋国内乱,公孙固公孙郑去世

赵盾改立晋灵公,秦晋战于令狐

穆伯娶莒女

【涉及人物】

公孙敖、东门襄仲、叔仲惠伯;宋昭公、乐豫、公子卬;秦康公公子雍、赵盾、穆嬴、晋灵公先蔑、士会、荀林父、郤缺贾季酆舒

【涉及国家】

鲁、邾、宋、晋、秦、曹、狄、徐、莒

【成语典故】

冬日可爱、夏日可畏、言犹在耳


#原文





【经】

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须句。遂城。夏四月,宋公王臣卒。宋人杀其大夫。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晋先蔑奔秦。狄侵我西鄙。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冬,徐伐莒。公孙敖如莒涖盟。

【传】

七年春,公伐邾,间晋难也。

三月甲戌,取须句,寘文公子焉,非礼也。

夏四月,宋成公卒。于是公子成为右师,公孙友为左师,乐豫为司马,鳞矔quán为司徒,公子荡为司城,华御事为司寇。

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阴矣。葛藟lěi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君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谁敢携贰?若之何去之?”不听。之族率国人以攻公,杀公孙固公孙郑于公宫。六卿和公室,乐豫舍司马以让公子卬昭公即位而葬。书曰:“宋人杀其大夫。”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

秦康公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之难。”乃多与之徒卫。

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阴,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戊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

己丑,先蔑奔秦,士会从之。

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大子犹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子以疾辞,若何?不然,将及。摄卿以往,可也,何必子?同官为寮,吾尝同寮,敢不尽心乎!”弗听。为赋《板》之三章。又弗听。及亡,荀伯尽送其帑及其器用财贿于秦,曰:“为同寮故也。” 

士会在秦三年,不见士伯。其人曰:“能亡人于国,不能见于此,焉用之?”士季曰:“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及归,遂不见。

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晋。赵宣子使因贾季酆舒,且让之。酆舒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盟于扈,晋侯立故也。公后至,故不书所会。凡会诸侯,不书所会,后也。后至不书其国,辟不敏也。

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声己生惠叔戴己卒,又聘于莒,莒人以声己辞,则为襄仲聘焉。

冬,徐伐莒,莒人来请盟。穆伯如莒涖盟,且为逆。及鄢陵,登城见之,美,自为娶之。请攻之,公将许之。叔仲惠伯谏曰:“臣闻之,'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寇犹及人,乱自及也。’今臣作乱而君不禁,以启寇仇,若之何?”公止之,惠伯成之。使舍之,公孙敖反之,复为兄弟如初。从之。

郤缺言于赵宣子曰:“日卫不睦,故取其地。今已睦矣,可以归之。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怀?非威非怀,何以示德?无德何以主盟?子为正卿,以主诸侯,而不务德,将若之何?《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德礼。无礼不乐,所由叛也。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盍使睦者歌吾子乎?”宣子说之。

—----------—

备注:人物标棕色,地名标绿色,摘录标红色。


#注释





文公七年

[1]文公七年:公元前620年。周襄王三十三年、齐昭公十三年、晋襄公八年、卫成公十五年、蔡庄侯二十六年、郑穆公八年、曹共公三十三年、陈共公十二年、杞桓公十七年、宋成公十七年、秦康公元年、楚穆王六年、许昭公二年。

【经】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须句。遂城郚。

[1]须句:杜注:“鲁之封内属国也。”本国名,风姓。僖二十一年,邾灭须句;僖二十二年,鲁伐邾,取须句,返其君。据传文,后邾复灭之,故今年鲁伐取之。

[2]取:书“取”,易也。例见襄十三年。

[3]郚:鲁邑,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南。

【经】夏四月,宋公王臣卒。

[1]王臣:《榖梁传》作“壬臣”。

【经】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晋先蔑奔秦。

[1]戊子:四月初一。

[2]令狐: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见于僖二十四年。

[3]晋先蔑奔秦:《公羊传》作“晋先昧以师奔秦”。

◆【经】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

[1]诸侯:书“诸侯”而不序,鲁文公后至也。

[2]晋大夫:据传文,值赵盾。书“晋大夫”而不书赵盾之名,与庄九年“公及齐大夫盟于蔇”之例同。此时晋灵公尚在襁褓,故赵盾(晋中军将,执政)主盟。

[3]扈,郑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

◆【传】三月甲戌,取须句,寘文公子焉,非礼也。

[1]杜注:“邾文公子叛在鲁,故公使为守须句大夫也。绝大暤之祀以与邻国叛臣,故曰“非礼”。”此与僖二十二年传“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礼也”正好相对。

◆【传】夏四月,宋成公卒。于是公子成为右师,公孙友为左师,乐豫为司马,鳞矔为司徒,公子荡为司城,华御事为司寇。

1]公子成,宋庄公之子。

[2]公孙友:公子目夷之子、宋桓公之孙。

[3]乐豫:宋戴公玄孙。姬姓,乐氏,戴族。孔疏引《世本》云:“戴公生乐甫术,术生硕甫泽,泽生季甫,甫生子仆伊与乐豫。”

[4]鳞矔:宋桓公之孙。孔疏引《世本》云:“桓公生公鳞,鳞生东乡矔。”

[5]公子荡:宋桓公之子。

[6]司城:即司空。据桓六年传“宋以武公废司空”,宋武公名司空,故宋改司空之官为司城。

[7]华御事:姬姓,华氏,名御事。据文十六年孔疏引《世本》云:“华督生世子家,家生华孙御事,事生华元,右师是也。” 华御事为华督之孙、华元之父。

[8]以上,此时宋六卿分别为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另,宋殇公以前,以大司马执政;华督以太宰执政;宋襄公使公子目夷为左师以听政。宋国执政之卿随时代而不同。

◆【传】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阴矣。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君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谁敢携贰?若之何去之?”不听。穆、襄之族率国人以攻公,杀公孙固、公孙郑于公宫。

[1]昭公:即宋昭公。名杵臼。一说为“成公少子”(《史记·宋世家》),一说为“襄公之子”(《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而据文十六年传,宋昭公称宋襄夫人为“君祖母”,则宋昭公当为宋成公之子、宋襄公之孙。

[2]昭公将去群公子:指除去不依附宋昭公的一部分公族。

[3]葛藟:一种植物。此处引用《王风·葛藟》之义。《王风·葛藟》其首章云“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毛诗序云:“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 

[4]寻:用。

◆【传】六卿和公室,乐豫舍司马以让公子卬。昭公即位而葬。书曰:“宋人杀其大夫。”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

[1]公孙固:即僖二十二年传之“大司马固”,宋庄公之孙,此时已不为司马。

[2]公子卬:宋昭公之弟。据文八年传,公子卬为宋昭公之党。

[3]昭公即位而葬:依礼,新君于旧君出殡前即位,次年改元。此时宋昭公即位而尚未改元,宋成公已应葬矣。

[4]宋人杀其大夫:杜注云:“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不称杀者及死者名,杀者众,故名不可知。死者无罪,则例不称名。”

◆【传】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乃多与之徒卫。

[1]秦康公:即大子罃(见于僖十五年),秦穆公与秦穆夫人(晋献公之女,晋惠公、晋文公异母姊)之子。相传《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为康公送晋文公入晋之诗。 

[2]吕、郤之难:吕饴甥、郤芮之难,见于僖公二十四年。

[3]徒卫:步卒而为护卫者。

◆【传】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

[1]穆赢:晋襄公夫人,晋灵公之母。

[2]顿首:《礼记·少仪》云:“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为丧主,则不手拜。”郑玄注:“肃拜,拜低头也。手拜,手至地也。妇人以肃拜为正,凶事乃手拜耳。为丧主不手拜者,为夫与长子当稽颡也。”据此,穆赢当稽颡或肃拜,不当顿首,故《少仪》之孔疏云:“《左传》穆赢顿首于宣子之门者,有求于宣子,非礼之正也。”

[3]属:同“嘱”,托付。

[4]吾唯子之怨:即“吾唯子是怨”。

[5]畏偪:畏国人以大义相逼(《史记·晋世家》)。或云恐其宗与大夫相逼(《史记·赵世家》)。

[6]以御秦师:发兵以拒秦送公子雍者。

[7]背先蔑:先蔑是赵盾派之到秦迎接公子雍的正使,后又因此而奔秦,赵盾改立灵公,发兵以御秦师,故曰背先蔑。背先蔑者,背公子雍也。而此时先蔑已还朝,故能将下军。

◆【传】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阴,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戊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己丑,先蔑奔秦,士会从之。

[1]先克:先且居之子。代狐射姑。

[2]荀林父佐上军:上军将为箕郑,此时居守,故上军佐(荀林父)独自领兵而行。

[3]堇阴:晋地,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东,与令狐相距不远。

[4]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若接受秦国所护送的公子雍为君,则当待秦以宾礼;若拒绝,则当视为仇寇。

[5]生心:指将以武力强纳公子雍。

[6]先人有夺人之心:争取主动,可以夺敌之战心。先人,争取主动。

[7]蓐食:厚食。蓐,厚也。战前必令士卒饱食。

[8]刳首:晋地,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

[9]己丑:四月二日。

[10]从之:杜注:“从刳首去也。”

◆【传】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大子犹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子以疾辞,若何?不然,将及。摄卿以往,可也,何必子?同官为寮,吾尝同寮,敢不尽心乎!”弗听。为赋《板》之三章。又弗听。及亡,荀伯尽送其帑及其器用财贿于秦,曰:“为同寮故也。”

[1]将及:杜注:“祸将及也。”

[2]摄卿:以大夫而暂代卿职。摄,代理。

[3]板:指《诗·大雅》。其第三章云:“我虽异事,及而同僚。我即而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又言,询于刍荛。” 荀林父赋之,取同寮为他人谋划,应当听从之意。

◆【传】士会在秦三年,不见士伯。其人曰:“能亡人于国,不能见于此,焉用之?”士季曰:“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及归,遂不见。

[1]士伯:即先蔑。

[2]其人:士会之从者。

[3]能亡人於国:杜注:“言能与人俱亡於晋国。”

[4]焉用之:杜注:“何用如此。”

[5]同罪:杜注:“俱有迎公子雍之罪。”

[6]及归:士会归晋在文十三年。

◆【传】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晋。赵宣子使因贾季问酆舒,且让之。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1]贾季:即狐射姑,去年出奔狄。

[2]酆舒:狄之执政。

[3]让之:责其侵鲁。

[4]冬日……夏日之日也:杜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传】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盟于扈,晋侯立故也。公后至,故不书所会。凡会诸侯,不书所会,后也。后至不书其国,辟不敏也。

[1]不书所会:不具列诸国及卿大夫也。

[2]辟不敏:避免出错。因后至而不及会,不知诸侯班位次序,故不书诸国,以避免出错。

◆【传】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声己生惠叔。戴己卒,又聘于莒,莒人以声己辞,则为襄仲聘焉。

[1]穆伯:即孟穆伯、公孙敖。庆父之子,鲁桓公之孙。

[2]文伯:即孟文伯,名榖。公孙敖之子。见于文元年。

[3]惠叔:即孟惠叔,名难。公孙敖之子。见于文元年。

[4]莒人以声己辞:莒人以声己当继戴己室以拒绝公孙敖之聘。

[5]襄仲:即东门襄仲、公子遂。鲁庄公之子,公孙敖之从父兄弟。

◆【传】冬,徐伐莒,莒人来请盟。穆伯如莒涖盟,且为仲逆。及鄢陵,登城见之,美,自为娶之。仲请攻之,公将许之。叔仲惠伯谏曰:“臣闻之,'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寇犹及人,乱自及也。’今臣作乱而君不禁,以启寇仇,若之何?”公止之,惠伯成之。使仲舍之,公孙敖反之,复为兄弟如初。从之。

[1]鄢陵:莒邑,在今山东省临沐县。

[2]叔仲惠伯:叔牙(鲁桓公之子)之孙。《礼记·檀弓》孔疏引《世本》云:“桓公生僖叔牙,叔牙生武仲休,休生惠伯彭,彭生皮,为叔仲氏。”

[3]及人:伤及外人。外寇若来,双方皆有伤亡,故曰及人。

[4]成之:和解之。

[5]反:送莒女返回莒国。

◆【传】晋郤缺言于赵宣子曰:“日卫不睦,故取其地。今已睦矣,可以归之。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怀?非威非怀,何以示德?无德何以主盟?子为正卿,以主诸侯,而不务德,将若之何?

[1]郤缺:即冀缺,郤芮之子。僖三十三年,晋襄公“以一命命郤缺为卿,复与之冀,亦未有军行。”未有军行,杜注:“虽登卿位,未有军列。”

[2]日:往日。

[3]不睦:“不睦于我”,即不服于晋。

[4]已睦:已归服于晋。

[5]归之:归其侵地。

[6]柔:怀柔。

[7]示怀:示惠、示怀。

[8]休:美也,喜也,庆也。

◆【传】《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德礼。无礼不乐,所由叛也。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盍使睦者歌吾子乎?

[1]戒:同诫。

[2]董:督。

[3]《九歌》:夏后启之歌。


#资料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10月第3版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