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报告|基于超表面电磁调制的关联成像技术(视频)

 昵称5X968 2021-12-28

报告简介




微波关联成像技术利用时空不相关(空间随机调制)的辐射场与目标回波之间的关联特征进行目标散射系数分布重构,是一种新型成像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雷达成像方法具有成像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需要多次测量进行数据积累,探测效率较低。另一方面,成像算法通过目标先验信息、随机辐射场特征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成像质量,但其时间复杂度会随着成像点数的增加而急剧增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西安交通大学朱士涛老师课题组在微波聚束随机辐射源设计与高效率成像算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在随机辐射源设计方面,对基于超表面电磁调制的随机辐射天线设计方法展开了研究,分析了超表面天线的探测模式容量,实现了辐射角度约束条件下的宽带随机辐射天线设计,通过多域联合设计大幅增加了天线的探测模式数量。并将超表面聚束随机辐射天线应用于关联成像系统有效解决了成像系统探测效率低的问题。在成像算法方面,利用有限孔径随机辐射源产生的辐射场空间关联聚焦特征,分析了关联成像系统的超分辨率成像能力,给出了聚焦区域约束下的快速关联成像方法,并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关联成像过程,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成像速度。

通过上述研究,针对具体应用的特点,基于超表面天线的关联成像技术有望应用于复杂目标探测、遥感等,可以在精简系统架构下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目标智能探测;另外,本技术还有望用于目标量子散射特性提取,为新体制目标探测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朱士涛副研究员在“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基于超表面电磁调制的关联成像技术》的报告,详细阐述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




报告视频







报告PPT




本报告PPT共32张。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专家简介

图片

朱士涛,男,西安交通大学副研究员。2005年兰州大学本科毕业;2008年与2016年分别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2012年在中兴通讯工作(系统工程师);主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多项,另外还主持国家多项横向课题;以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受邀会议报告8次,授权发明专利8项,担任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人。长期从事雷达关联成像算法与随机辐射天线方面的科研工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超表面天线,微波关联成像及微波量子探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