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一、教学年级:七年级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2、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通过表演、伴奏等形式共同表现歌曲,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四、教学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
整节课力求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美的音乐情绪中充分感受《凤阳花鼓》的民间音乐风格,使整个音乐课堂充满安徽民间歌舞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为五声宫调、4/4拍、一部曲式结构。
五、教学重点: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六、教学难点:能够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词部分,尤其是能够唱好一字多音处;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衬词部分。
七、教学用具:钢琴、课件、凤阳花鼓、打击乐器等。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学生听《凤阳花鼓》音乐进教室。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凤阳花鼓》。
3、观看视频:介绍《凤阳花鼓》的短片。
(设计意图:以敲锣打鼓的形式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
(二)学习歌曲。1、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设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范唱,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用模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的歌词部分。
(1)教师提问:鼓敲击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用“咚”模唱歌曲的歌词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歌曲,用正确的发声状态歌唱,为学唱做好铺垫。)
3、填唱歌词,解决歌曲中的难点。(1)跟着钢琴,慢速地填唱歌词。(2)解决歌曲的难点部分。难点部分先学唱歌谱,再填入歌词演唱。
(3)用原速演唱歌词部分。
(4)合着伴奏演唱歌曲,学生唱歌词部分,教师唱衬词部分。
(设计意图:由慢速到原速逐步学唱歌词部分,降低了学唱的难度。歌曲的难点部分先学唱歌谱,在唱准歌谱的基础上再填上歌词。)
4、学生学唱衬词部分。(1)学生跟琴学唱衬词部分。
(2)加入力度处理衬词部分。
(设计意图:衬词部分是这首歌曲比较有特点的地方,进行了强、弱的力度处理,使衬词部分活泼、有趣。)
5、学生合着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6、进行歌曲处理。
(1)为歌词部分加入二声部演唱。
(2)在教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由齐唱歌曲到二声部演唱歌曲,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感染力。)
(三)表演歌曲。1、《凤阳花鼓》歌舞表演。
(1)观看凤阳花鼓歌舞的视频,了解舞蹈的基本动作。
(2)学生观看视频,模仿其中的动作。
(3)指导学生表演《凤阳花鼓》歌舞。
(4)请部分学生上台舞蹈,其余学生唱歌。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用歌、舞、奏的形式完整地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通过编创与活动,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四)拓展延伸。(此环节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多少灵活把握)
1、分别聆听黄梅戏、徽剧、当涂民歌的片段,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2、课堂小结。(设计意图:通过各种聆听与比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