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基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由于其二价性、高丰度和稳定性而受到广泛关注。通过集成电池型电极和电容型电极,可以同时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输出。然而,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但不仅仅是氢析出反应,枝晶生长,和在低温下显著的容量损失。本工作提出了一种以1M Zn(CH3COO)2和20 M CH3COOK为基础的混合型“盐包水”水凝胶电解质,通过抑制水分子的分解,将ZHSC的电压窗口扩大到0-2.1 v。在功率密度为487.5 w/kg-1的条件下,水溶性ZHSC的最大能量为100.2 wh/kg-1,循环稳定性好,循环4000次后电容保留率达99.5% 。采用聚丙烯酸钾/羧甲基纤维素水凝胶电解质(含1M Zn(CH3COO)2和20 M CH3COOK组装而成的柔性准固态ZHSC,在功率密度为383.3 w kg-1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低温适应性和耐磨储能性能,能量密度为106.5 wh kg-1。 Figure 1. ZHSCs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图。 Figure 2. a) N/P共掺杂石墨烯水凝胶反应示意图;b) N 1s和c) P 2p 的XPS光谱。 Figure 3. a)拉曼光谱,b)电压窗,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从−70℃到70℃的曲线,以及d) 1 M Zn(CH3COO)2和不同浓度的CH3COOK在开放气氛下的重量保留。 Figure 4. a) CV曲线,b) GCD曲线,c)比电容,d)以1 M Zn(CH3COO)2和28 M CH3COOK为基础的NP-rGO水溶液ZHSC的EIS;e)器件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f) 5−~ 50 mV s−1的扩散贡献和电容贡献。 Figure 5. a) NP-rGO//NP-rGO超级电容器与1 M Zn(CH3COO)2和28 M CH3COOK水溶液ZHSC的自放电曲线;b) ZHSC水溶液在5 A g−1条件下循环4000次的稳定性和库仑效率;c) Zn阳极经过4000次循环后的XRD和d) SEM图像。 Figure 6. a)柔性准固态ZHSC结构示意图;b) CV曲线和c)柔性ZHSC的比电容;d)柔性ZHSC与所报告柔性器件的Ragone图;e)柔性ZHSC在5 A g−1下8000次循环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仑效率;f)柔性ZHSC在10 mV s−1时的CV曲线,g)柔性ZHSC在1 A g−1时的比电容;h)柔性ZHSC在不同弯曲条件下的图像。 Figure 7. ) 10 mV s−1时的CV曲线,b) 1 a g−1时的比电容,c)柔性ZHSC在−15、25和65℃时的EIS;d) LED和并联的定时器由一个柔性的ZHSC在冰上供电。 相关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Lifeng Yan课题组于2021年发表在《Adv. Sustain. Syst》上,原文:Flexible Quasi-Solid-State High-Performance Aqueous Zinc Ion Hybrid Supercapacitor with Water-in-Salt Hydrogel Electrolyte and N/P-Dual Doped Graphene Hydrogel Electrodes。 闫立峰 理学博士 教授 电话:0551-63606853 (O) 传真:0551-63602969 E-mail: lfyan@ustc.edu.cn 个人简介 1969年生于内蒙古莫里达瓦旗,1991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曾多次到日本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和大阪大学等做JSPS访问学者。《精细化工》编委。目前已发表SCI论文90余篇,专著两本,申请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1项。 研究方向 绿色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1) 生物功能大分子材料合成与性能; (2) 碳材料及其在催化、能量高效转化中的应用; (3) 以生物质为原材料的绿色化学研究。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iRNA输运靶向多胺基多嵌段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合成;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可降解近红外发光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活体药物示踪中的应用; 3. 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大规模制备生物质高品位燃料的基础研究”子课题:生物质结构的微生物作用应答机制研究; 4.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秸秆生产可降解性纤维素膜和无纺布的无污染新技术及设备”子课题:秸秆中纤维素分离与溶解; 5. 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基于分子和分子体系的量子调控”子课题:二维结构材料制备与性能; 6. 教育部青年创新基金:生物质低温降解制乙酰丙酸等基础化学品的研究; 7. 企业合作项目:石墨烯规模化低成本制备; 8. 企业合作项目:生物质转化制烷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