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末,街上运动更要注意安全

 老威小屋 2021-12-28

不知为什么,到年底,安全意识格外强烈。可能跟临近节日,街上交通更加繁忙,以及出行者们更加形色匆匆有关吧。

对一直以来横冲直撞的送外卖的电动车来说,这是常态了。考虑到他们是在寒风中谋生计,即使在差点被撞上(特别是我们自己骑行时,很容易被对面风驰电掣而来的电动车吓一跳),脑海中奔跑过几匹羊驼🦙以外,很快也释然了。

但是,好几次,在绿灯过路口时,遇到右转弯的机动车,强行从身前赶过去,真的令人很是不快。

法律可是明确规定这样是违法、且要扣分的行为啊!在北京,是目前街上大力整治的交通违法行为。

很多司机犯着了,也茫然不知自己为什么倍拦下来。

强烈推荐看每天晚上21:10北京台新闻频道的《红绿灯》节目,我几乎每天都看。看多了,就会习惯成自然了。

现在开车出去,假如按照过去的老习惯开车,不要说被警察叔叔拦下,恐怕家人都会嫌弃“没教养”。如果因为这种既违法又没有公德的行为,能够有人批评“没教养”,我想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幸事吧。

过去大家都这么做,已是“昨日之非”,人总要不断地改善“昨日之非”,有这样的主观愿望,才能进步。如果自己都没有提高的主观愿望,安于堕落,那不是没救了吗?

很多跑友都是在街跑。说起来,街跑也有麻烦。

最主要的问题,总是在右侧跑,右侧路边有排水沟,因此右脚始终比左脚低,根据大神朋友的说法,长此以往,真的会导致两脚不一般高(长)。

为了破解这个问题,有时候在人烟稀少的路段,适当地逆向跑跑也是有的,我还真的不知道人行道上跑步逆行,算不算违法行为。

但是,走路问题不大,跑步毕竟速度快了一些。躲避老人孩子自不在话下,遇到电动车(这时ta在正行,理直气壮——逆行时ta还理直气壮呢!),被愣头青骑手劈面撞上的话,真是够呛,电动车的车轮,大概刚好能撞到裆里的位置,我K。

所以,冬天为策安全,一是尽量躲避交通繁忙路段,尤其是骑手密集扎堆的路段。

二是慢一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跑步戴耳机就免了。我也喜欢听音乐,但是在嘈杂的背景下听音乐,是不是仅剩下扮酷了?音乐适合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欣赏。

三是适当错开时间段。当然抹黑晨跑、夜跑,肯定不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比较危险——无论来自气候,还是来自治安。如果有条件,午后太阳下是比较好的时机。我过去有个同事,据说在北马进去过前八,他就喜欢午间休息时跑,不过换衣服是件麻烦事。

对于骑行来说,那就无论如何不能逆行。我们跑步时对逆行骑行者有多反感,我们骑行时这样做,别人也就有同样的反感。一路被人骂,也会被骂死的。就算再厚脸皮,这样做也损福。众口铄金嘛!

无论跑步还是骑行,除了与其他交通参与者之间的安全问题外,还有疫情带来的安全问题。

虽然,现在在人员密度比较小的户外,跑步基本都不大戴口罩了,但是,遇到很窄的位置迎面过来人,或者等交通灯瞬间人员密集时,还是要注意,有防疫意识。

我一般遇见对面来人都避到人行道上,等灯时,早早放慢脚步,或者骑行速度,停得远一点。或者干脆直接右转,脱离交通路口。

进出小区和上下电梯时,更是不要忘记佩戴口罩。

发一张权威媒体发布的三代毒株的特性对比,供大家参考。奥密克戎毒株,不会出现前代很典型的味觉嗅觉损伤,但会有极度疲倦的新症状。

认真对待,服从管控,不仅是规则,也是道德。早上看到一条新闻,说一位驾驶者前两天回到老家,要求他配合管控,戴口罩。此人不仅表示自己没有口罩,还说,其他地方都没事,就咱们这里穷,事儿还很多。

等待他的是什么,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托大。也许平时“我不服管”,别人还给你一点面子。防疫这类头等大事,各级管理机构都不敢托大,你还敢托大,口出狂言,通常也是生活在自己世界里,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才会这样愚痴。越是没有见识的群体,越以突破公共规则为荣耀。

当地网友纷纷表示,别“咱”了,跟你真的“咱”不起,以此来表示对这样不明事理的同乡划清界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