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们都记住了陈省身、华罗庚,却唯独忘了这位许先生

 yangmill 2021-12-28

原创 超模君 超级数学建模 2017-04-19 22:30

图片

他的生命就是研究学问

科学研究就是他的生命

前段时间,超模君介绍了陈省身(传送门)与华罗庚(传送门),然后就有模友催促超模君写同样是西南联大数学三杰之一,却常常被人忽视的许宝騄(lù)先生了。

图片

那今天超模君就讲讲这位统计大师吧!

图片

出身名门的全才

1910年,许宝騄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州,是名门世家。

其家族于从明代开始便居住在杭州,在清代时期,子孙中辈出登科中举之人,这被当地传为佳话。

祖父许祐身,官任苏州知府。

父亲许引之,自清末至民国北洋政府期间历任中级官员,官至两浙盐运使。

其兄许宝驹是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爱国民主人士,民联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许宝骙曾任《团结报》报社社长。

长姐许宝驯博学多才,擅书法和工笔绘画、知音律擅赋琴、长于诗、词、曲创作,酷爱昆曲,工昆旦并能谱曲。

表兄兼长姐夫俞平伯是与胡适并称为“新红学派”创始人的著名学者

由于父亲工作的原因,许宝騄幼年跟着父亲在天津、杭州等地留居,因此,在14岁之前,他都是跟着父亲聘请的家庭教师学习。

许宝騄在小时候就聪颖过人,小小年纪便通读四书五经,涉猎四史及古文辞。10岁后就学作文言文,11岁就用文言文写作短篇小说《花生姻缘》、《神花》,他还善于巧妙地利用古文诗词制作灯谜。

他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书法、昆曲、二胡、桥牌等均有涉猎。

他临摹的小楷,古朴神似,为俞平伯手写的《古槐书屋词》曾刻版印行。

他熟悉音律,每听一曲,不出几遍就能写出谱子。

他牌艺出众,在西南联大任教时曾参加清华的校队,还常和朱自清、浦江清、俞平伯在俞家打桥牌。

1928年汇文中学毕业后,许宝騄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由于中学期间受表姐夫徐传元的影响,对数学颇有兴趣,想要专攻数学。

此时,他了解到清华大学数学系是最好的,一年后便转入清华大学数学系,不惜仍从一年级开始读起。

第二年,刚从南开本科毕业的陈省身来到清华读研,加上华罗庚也被熊庆来教授慧眼识珠破格特邀前来作职员。日后的西南联大数学三杰就这样以不同的身份在清华相遇了

图片

又过了一年,柯召也从厦门大学转来读大三,这时堪称风云齐聚啊。

当时数学系里的杨武之教授杨振宁之父,自认学术声望不算高,解题能力不及他的学生,他对优秀的学生总是赞许有加,曾作诗书赠许宝騄,首句即为:“许公宝騄,颇有天才”。

图片

他认为解不出难题的教授也可培养出杰出的学生,因为他知道哪些题难,哪些题重要,可以布置给学生去想,锻炼学生的能力。

据华罗庚回忆,当时他们一个班有约40人,这门课老师出了几道难题,他就上图书馆查题鉴、查参考书,向助教请教,每天晚上开夜车,匆匆忙忙完成才发现当天就要交作业了,每次都以为只有他一人按期交作业并得全分,但发下来的,才发现每次都是四个人——另外三人就是陈省身、许宝騄、柯召

图片

1933年,许宝騄和柯召成为数学系那一届仅有的两位本科毕业生,可见当时的淘汰率之高,不过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真金啊。

疾病缠身,坚持工作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经考试录取赴英留学,然而,体检时却发现体重太轻(不足40公斤)不合格,未能成行。于是决定先休养一年。

1934年,许宝騄在北大数学系当助教,担任来访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奥斯古德的助教共两年。

奥斯古德是分析方面的专家,在这两年内许宝騄做了大量的分析方面的习题,也开始了一些研究,在1935年,他发表了两篇有关分析的论文。

那时芬布尔和阿蒂肯合写的《标准矩阵论》已经出版,许宝騄熟练地掌握了矩阵的工具,尤其精通分块演算的技巧。

因此,在这两年内,许宝騄在分析和代数两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36年,他再次考取了赴英留学,派往伦敦大学学院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攻读博士学位。

1938年许宝騄共发表了3篇论文。当时伦敦大学规定数理统计方向要取得哲学博士的学位,必需寻找一个新的统计量,编制一张统计量的临界值表,而许宝騄因成绩优异,研究工作突出,第一个被破格用统计实习的口试来代替,从而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系主任内曼受聘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推荐将许宝騄提升为讲师,接替他在伦敦大学讲课。

1939年,许宝騄又发表了两篇论文,1940年又发表了3篇。其中两篇文章是数理统计学科的重要文献,在多元统计分析和内曼-皮尔逊理论中是奠基性的工作,因此他获得了科学博士学位。

接着,便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在昆明的西南联大执教,钟开莱、冷生明、王寿仁、徐利治等均是他的学生,后来也在北京大学任教授。

图片

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许宝騄本来就不好的身体更是日渐衰弱。他长期带病工作,还坚持在教学之余,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并且成果丰富,在矩阵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发表了10余篇论文。

安德森在纪念许宝騄的一文中,一开始就写道:

从1938年到1945年,许所发表的论文处于多元分析数学理论发展的前沿。……1945年后,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北卡罗莱纳大学讲授多元分析,在那里他培养学生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如同一个有高度素养的数学家那样,许推进了矩阵论在统计理论中的作用,同时也证明了有关矩阵的一些新的定理。


美国统计学家内曼Neyman认为:许宝騄的水平绝对可以与瓦尔特(A.Wald)相媲美。他们是新一代的数理统计学家中的两个佼佼者。

图片

内曼

在建国初期,一些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为了开展对苏联的学术交流,他自学俄文,先后主持校对了《数学分析简明教程》、《概率论教程》和《微分方程教程》等俄文翻译教材。

不仅如此,他还帮助北大数学系的其他教师学习俄语,带领他们精读俄文原版的《数学分析八讲》。

50年代,许宝騄已身患肺结核、胃病和痔疮等多种疾病肺病需要加强营养,但同时有胃病,营养得不到吸收,行动也十分不方便。

因为自己的病,许宝騄还跟当时交往的女友提出了分手,“我不耽误你了”。后来又由于种种原因,终身未娶。

这时,身高1米76的他体重只有70斤,每天主食只吃2两或3两,靠一磅半牛奶维持所需的营养。组织上曾多次建议他出国疗养,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他大部份的时间是在床上过的,念书和写作时,面前放一硬纸板,背靠着软的靠垫,吃饭和参加讨论班时,下来坐在沙发上。

尽管这样,他每天都工作六个小时以上。直到文革以前,他的教学、科研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


1963年,X光检查发现他肺上有空洞,并且他带的菌具有抗药性。组织屡次安排他休养,他均谢绝。他对学生说:我知道时间不多了,我再带你们去闯一个新方向,好让你们知道新方向该怎么闯。

从那时起,他一个人领导了三个讨论班:数理统计、马氏过程、平稳过程,带领青年人搞科研。他给三个讨论班分别取了笔名:班成、班果、班绩,希望这三个讨论班能有成绩,能有成果。

不过,不久后,北大就开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讨论班就只能中途停止了。

文革中,许宝騄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

尽管这时他已瘫痪,卧床不起,但仍保持旺盛的工作精神:只要上面直接有任务下达,总是力争提前完成;只要环境相对安定,就抓紧研究工作。

有次工宣队让他校对几十万字的一本俄文书,希望他最好在一个月内完成,他回答说:“我只要十天。”实际上他只用了九天多一点时间就完成了。

他在病床上对探望他的亲友说:我身体不行了,不能动了,但我的头脑还是很清楚的,我还可以用脑子为祖国服务。

有一位工人师傅说:许宝騄整天在床上画0,1,不知道是干什么。

这是因为他在文革开始前,领导了一个组合数学的讨论班,想把矩阵方法系统地用于组合数学,而组合设计的结合阵和设计阵都是0,1阵。他的最后一篇手稿,是在临终前交给段学复的,就是BIB设计与编码的关系。

他的兄长许宝骙回忆说:当我知道宝騄去世的消息后,赶到北大时,只见他床头边放着未完成的手稿,和一支铔去了Parker标记的金笔。。。

他的一生和研究工作是分不开的,他的生命就是研究学问,科学研究就是他的生命。

许宝騄把数学家分成三流 :

第一流的数学家,是有天才的,他们能开创新的领域,如柯尔莫哥洛夫、冯 · 诺依曼、维纳这一类人,这些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第二流数学家是靠刻苦学习而成的,认真消化整理前人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造发现,像辛钦这样的数学家就是这一 类的,他写的《公用事业理论的数学方法》、《信息论基础》等就是消化整理的结果。这种工作对后人影响较大,年青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较快地进入科学的前沿,中国缺少一批做这一类工作的人。

第三流的数学家只在某一、二个问题上有一点贡献,不能像第二流的那样有系统的工作。

剩下的就是不入流的数学家了。

而他认为自己没有才能,是刻苦学习得到的,他也没有经验去培养有天才的人,他只能传授如何认真学习,努力钻研,埋头苦干的经验。他衷心希望他的学生超过他,一次他在讨论班上说 :自古以来,只有做状元的老师是光荣的,做状元的学生是没有什么的。

图片

许宝騄一生发表的论文,篇数并不算多,总数不超过40。

他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很严,一个问题在他的手中没有彻底解决好,他往往不肯放手。他对科研工作的评价有他自己的标准,他曾说:

一篇文章的价值不是在它表发的时候得到了承认,而是在后来不断被人引用的时候才得
到证实。

我不希望自己的文章登在有名的杂志上因而出了名;我希望一本杂志因为刊登了我的文
章而出名。

在世界统计学的中心——斯坦福大学统计系的走廊里,至今悬挂着许宝騄的画像。

在世界应用数学的中心——Courant数学研究所的图书馆里,有数排摆满大数学家论文集的专架,其中就有Pao-Lu Hsü collected papers(许宝騄),和Loo-Keng Hua collected papers(华罗庚)摆在一起,与高斯、柯西、凯莱、 黎曼、库默尔、希尔伯特、冯诺依曼等前辈大师的著作同列。

这位世界一流的学者值得被所有人记住。

本文由超级数学建模编辑整理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