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4. 失去学科教育,转型哪个方向?

 EmmaSong24 2021-12-28

我早已被这样“武断主义”问题给烦得不行,过去还会从知识学习、经验传授等多角度去解释,我现在只会回答:不会讲。

上午还接到一个潜在客户的咨询,一听是个商务而非法务,我就用简单的话术解释了一下活动,对方问:所以如果出了事,听课是没有用的?

我脑中,又翻滚起了学习的真谛、复杂问题解决途径和通路。。。一堆的东西。如果有用,律师百万年薪是怎么来的?如果每次吃泰诺都能治你的咳嗽,医院早就全部歇业了。但我很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结果导向永远是对的,我简约地回答:听课是不够的。

为什么教培领域,很少上市公司?

为什么教培领域,做大的都是学科教育?(除了K12学科,公务员考试、雅思托福考试之类都属于学科教育)

为什么教培领域,消费者复购率极低?

为什么教培领域,总没法成熟地商业化运营?(受政策影响过大)

很简单:

1、只有学科教育,投入有明显产出,价值易量化;

2、只有学科教育,才是刚需(高考前众人平等,你的事业发展地好不好和你的能力可不划等号);

3、只有学科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国人考证是会上瘾的)

听过,各大线上和线下模式的教培企业,在双减潮下想出各种奇葩的转型思路,比如开幼儿园啊(深圳立马出台幼儿园不可上市的规定)、比如职业教育(蓝翔新东方是你想竞争就能竞争过的吗?)、比如素质教育(其实赛道上成熟玩家也已经挤破头)、比如校外托管服务(我感觉58同城更擅长)、比如甚至还有跨界发展的(开咖啡店啥的,比较扯)

对于几十人几百人的小团队,这些方向还是可以尝试,但对于千人万人的企业,大船难掉头,运营成本和运营灵活性根本无法与小团队竞争,这么多大体量公司都转型到这个非刚需的赛道,急速投资,落得大家都没法盈利,纷纷被清退。大企业唯独有的杀手锏就是品牌(线下渠道也不是)可家长们真的能信“数学老师教体育”吗?从教学品质上肯定存疑,无非能打的擦边球还是“英语老师用英语教美术”之类的招式。

对于消费者,不明显的教学成果,很难吸引家长们复购。学前教育领域就一直有这个问题,早教无非都是隔的首层韭菜,家长经常套餐课程消耗完以后,选择换一家再试试。殊不知,每家都差不多,本身非学科类教学就很难量化效果。

效果这件事,在职业教育上,体现在毕业是不是能分配工作。不是新东方的新东方和蓝翔技校,会和当地的用工单位形成深度绑定关系,批量供应人才。甚至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理解:不能对接工作的职业教育,就是在耍父母。

对于这批受影响的教培机构,他们擅长的是新媒体营销和教培点运营,对接B端企业或者联系地方就业办方面,既没有资源储备,也基因文化不契合,转型很有难度啊,简单来说,就是做2C生意的难以2B化。

另外有关校外托管机构啊、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啊、暑期拓展活动啊。。。我认为这些教培企业都没有核心优势,而且这些既非刚需也无支付习惯,恐怕还需要大量的用户教育投入。

所以,大部分现在匆匆上马的新项目,无非就是挣扎一下罢了。早有预期,还不如早点内部扶持新项目创业,到了这个节骨眼子上,恐怕只有并购一条路发展了,可这些被资本抛弃的教培企业,有钱收购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