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 一文回答在职教育学历提升的所有咨询

 EmmaSong24 2021-12-28

昨天我发现,自己第9个学位已经积满学分,明年可以参加论文写作了,顺利的话,2022年底可以拿到学位证,哈哈哈。
朋友圈分享,就有人来向我咨询在职教育学历提升这件事,这样的咨询时有发生,但好像向我咨询的人后来都没有去读,Sigh。我发现绝大多数人连总裁班、MBA班、EMBA班、海外高校中国联合项目、线上项目、MOOC课程之类都分不清楚。
正好看到教育部新规《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其中要求高校不得以“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等名义,举办课程进修班。面向社会举办的非学历教育,不得冠以“总裁”“精英”“领袖”等名义……
其实我除了8个学位外,也读过一个为期1年的总裁班项目,以及一个为期1年的海外高校线上项目,另外我还有一大堆证书啥的,对于学历和非学历、在职教育啥的,也算是经历了不少,自认有点发言权。
首先,我认为教育部这次出手实在太棒了,大学非学历教育鱼龙混杂,全都只是门生意罢了,早就该整治了。
网上随便一搜,打着高校名义招生的各类培训班层出不穷,网页搜索简单可得,诸如清华大学总裁班、北京大学高级研修班等,费用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实际上,总裁班、精英班、领袖班,负责具体运营的其实是一些社会机构,只不过利用的是大学的牌子以及场地,高校为了创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2015年到2016年参加交通大学某个学院旗下开始的一个总裁班,才几万学费,我自然不是为了证书,那年我刚开始创业,需要快速开拓社交人脉,我认为相对于那些海外项目,本土高校资源更接地气一些。
开学典礼做得特别有仪式感,交大的教授啥的都来致辞,观察了一下同学,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老板,公司规模差不多在年营收5000万左右的规模(其中有不少是制造型企业,其实利润很低),听过这个班过往国央企内领导不少(我猜无非都是别人为其买单的供给吧),2015年国央企内部整治已经有段日子,可别人再敢顶风作案,除了民企老板,也混杂了些高级保险经纪、律师、基金券商)。
一年里差不多上11次课(2天一个周末),每次课程的讲师都是由班主任自己特邀的,说白了,除了开学典礼和交大有点关系,后面就只不过租借了交大的大楼,然后班主任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请来讲师,讲师有的是各大高校教授、有的是企业在职管理人员、有的是专职的培训师,他们都有众多的社会头衔,且演讲实力卓越。我观察每场课程结束,班主任会塞个超厚的红包给讲师,可见这套办课体系有多么原始,还在以现金结算。
学员们其实也不太在乎有没有学历证书,他们又不去面试大型企业,证书只是在自己社交圈炫耀的工具罢了,一份毫无学历价值的普通证书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开始的时候,学员们上课还挺积极,一年过半,出席率就暴跌了,他们更乐于组织和参与各种聚会,比如我就三天两头被拉去参加这个老乡会、那个XX工业协会、YY旗袍走秀活动、ZZ开业典礼等各种社交活动。这些课程都没有作业考试和任何验收环节,统计出席率也只是表面功夫,说白了,交钱就发证。
年底了,大家开开心心地领一套学士服,然后到处拍照,任务完成。后来我听说,班中券商和高级保险经纪人才是最大赢家,学费都能赚回来,这些家伙会每年都去参加各大高校的总裁班,乐此不疲。
回到开头提到很多人咨询我学历教育这事,我是怎么回答的。
咨询我的人里,90%都强调希望有可查询的学历证明,其中70%不愿意参加在职研究生考试不愿意全职学习。
天啊,我能给的答案其实只有自考,想要学信网查询的得到真的不容易,现在市面上那些所谓提供研究生学历的,都是海外(包括澳门香港)项目,比如我有一个学历是香港大学的营销学研究生,可这个学历国内学信网查不到,也就是在海外认,但国内体制不认。
而我给出自考方案后,100%的咨询者直接放弃了,想来他们要的只是轻松拿学历的解决方案,而自考的路径太艰难。
其实,若经济条件支持,我认为中欧、安泰、清华EMBA项目,还是比较推荐的,虽然都没有学历证书,但人家品牌够响,安泰已经不是交大安泰,光安泰都足以吸引学员们掏出68万报班,不管是课程品质、校友圈层、未来证书认可度,都值这68万。
学历有用吗?肯定有啊,现在内卷到,只有博士学历才能赢得关注眼球。
说实话,我认为当下混圈子,最佳路径是去读DBA(在职博士),同学各个都是知名企业的高管,以及诸多独角兽创始人。
如果你只是个本科,我建议你提升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