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古镇游不再只卖粽子、扎肉、臭豆腐

 华东局 2021-12-28

华东局稿件均为原创,更多内容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一样的粽子、一样的扎肉、一样的臭豆腐……一些江南水乡古镇看起来有些令人厌倦,如何破解水乡古镇发展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弊端?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发布《示范区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给出一种解决方案。

“我们明确提出要在示范区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创新发展的集聚区、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国际一流水乡古镇文化旅游圈建设的样板区,全面破解水乡古镇发展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弊端,打响江南水乡古镇品牌。”示范区相关人士解读。

记者发现,这份行动计划明确通过实施“三个重大”清单共计37项重大任务、73个重大项目、7个重大平台,累计投资500亿元以上,将示范区打造成为“长三角绿色生态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集聚区,中国区域一体化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国际一流水乡古镇文化旅游圈建设的样板区”。

为了破解目前存在的水乡古镇发展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问题,行动计划提到,示范区文旅产业发展将聚焦江南水乡古镇、吴越文化两大特色,做好水乡古镇保护和发展两篇大文章,让示范区文旅产业长板更长、特点更特。

具体来看,第一步是构建水乡古镇联动保护和开发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古镇生态共保、水乡岸线联防联治、精品旅游线路共推、古镇一体化发展联盟等机制,推动文旅要素在示范区内跨区域顺畅流通;其次,充分利用示范区绿色生态产业优势,将区内古镇打造成国际一流水乡古镇文化旅游圈建设“样板区”;再次,在文旅治理方面,积极探索跨区域文化和旅游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方法,研究形成由三级八方行业主管部门宏观指导、各古镇主管、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同时强化数字思维技术赋能,加快建立古镇文化旅游数据系统,提升旅游公共事务治理和供给效率。

“目前,示范区每年都会举办研讨会,一些古镇也正在走出个性化的道路。”相关负责人解释,有的古镇已经拥有自己的文化IP,有的古镇正在引导独特产业,有的则抓住当地名人文化活动做文章。

要知道古镇的未来发展,还得从古镇的文化中寻找答案。行动计划提到,接下去示范区将深入开展江南水乡古镇文化基因解码工作,全面挖掘和梳理示范区文化的内涵与源流,提炼文化元素价值,构建文化基因库,描绘示范区文化基因图谱,推动特色文脉传承。为文体旅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示范区内将推进古镇慢游系统串联,利用示范区江南水乡古镇河网密布、湖荡众多等优势,开发建设水乡客厅环淀山湖与汾湖慢游系统,红旗塘慢游系统,以及串联起河流、湖荡以及各古镇的慢游系统。

示范区已谋定“1410”的文旅发展大空间,也就是一客厅、四组团、十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具体来说,一客厅指江南水乡客厅,四组团指环淀山湖组团、环汾湖组团、沿运河组团、“吴根越角”文旅组团,十节点指的是十个小镇,主要有:西塘镇、同里镇、朱家角镇、金泽镇、黎里镇、震泽镇、练塘镇、陶庄镇、姚庄镇、干窑镇等。其中备受瞩目的江南水乡客厅将力争建成文旅协调发展示范区,目前水乡客厅规划展示馆已建成并交付使用。

行动计划还明确了示范区内居民可享的诸多福利,将支持示范区内居民以文旅产业为载体创新,鼓励居民利用自有资产发展乡村民宿、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增加经营收入,同时鼓励区内旅游企业优先吸纳当地居民就业。不仅如此,居民还将分享区内文化旅游发展红利,包括实施示范区文化旅游一卡通等项目,区内居民可凭社保卡或身份证免费或优惠游览区内古镇等旅游景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