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炎与司马攸的夺嫡之争(二) ——司马昭心软留下的祸

 新用户6303bXRU 2021-12-28

(紧接上期)

        上期聊到何曾在个人生活的两个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哪两个方面呢?

        一、夫妻关系。何曾没有声色嬖幸之好,年老以后,每年和妻子相见二三次,每次相见都穿上正式的衣服,戴上冠冕,相敬如宾。自己南面而坐,妻子则北面而坐,互相对拜二次以后上酒,对饮完毕就结束(感觉就像举行个仪式),各自回到各自的居室,当时的人对此大为赞赏。

        二、奢侈的生活。何曾极力追求和享受奢侈豪华的生活,家庭设施、车辆装饰,服装配饰都绮丽到极点。讲究美食,厨房烹调出的佳肴超过诸侯王。对美食挑剔的程度达到每次朝堂宴饮时,从来不吃宫廷膳食官做的菜,只吃自己家里做的饭菜。每天的饭钱上万,还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有朝臣弹劾何曾奢侈无度,司马炎也因为他是重臣而不加以责问。

        何曾是个十分自私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倒向司马懿只是为了自己能够获得高官厚禄,享受人间富贵,并没有政治上的忠诚。为什么这么说呢?何曾有次陪司马炎宴饮,回家后对几个儿子说:陛下创建了基业,还要把基业传给后世子孙,但我从来没听他说过治理国家和图谋久远的谋略,只是说些平生的常事,他后代恐怕很危险啊!他的太平基业也仅能是他一人而已,他的子孙真够让人担忧的呀!他对几个儿子说:你们还可以安然无事。对几个孙子说:你们这一辈人必定会秧及祸乱!后来果然爆发八王之乱,何曾的孙子何绥被东海王司马越诛杀。他的另一个孙子何嵩哭着说:我的祖父真是大圣人啊!何曾判断出后面会出事,却从来没对司马炎提起过,连卫瓘都不如,卫瓘还知道装酒醉提醒司马炎注意立嫡的事情,何曾是知道了也从来不说,这就是不忠。

        何曾的人品也不大好,是个趋炎附势,外宽内忌的人。司马昭做晋王时,何曾与高柔、郑冲为三公,觐见时,只有何曾独自下拜,其余二人只是作揖罢了。司马炎称帝后,朝臣中最有权力的是司空贾充,何曾就低三下四,依附于他。

        有次贾充与庾纯因为饮酒发生争执,何曾就偏袒贾充,压抑庾纯,受到时人非议。都官从事刘享曾经上书弹劾过何曾奢华无度,后来何曾就征召刘享作掾属,有人劝刘享不要应征,刘享以为何曾会秉公办事,不会借公事报私怨,就应召而去。没想到何曾就公报私仇了,借一件小事把刘享痛打了一顿。

        何曾死于咸宁四年(278年),终年八十岁。朝堂追谥时,博士秦秀就提议谥为“缪丑”,这是个恶谥,可见他的人品之差。当然司马炎不会同意,下策命令谥为“孝”。到太康末年(289年),何劭上表为何曾改谥为“元”。

        一个是裴秀。

        裴秀,字季彦。祖父裴茂、父亲裴潜,分别在东汉和曹魏官至尚书令。河东裴氏是著名望族,裴秀是少年英才,八岁能文。但裴秀是庶出,生母出身微贱,时常受到嫡母的欺凌,裴秀成名后,被称为后进领袖有裴秀,来往宾客对裴秀生母都尊敬有加,嫡母这才有所收敛,不再欺凌其生母。

        度辽将军毌丘俭将裴秀推荐给大将军曹爽。高平陵事变后,裴秀因为是曹爽故吏,受到牵连而免官。但没过多久就出任廷尉正,后来一直跟随司马昭,在司马昭任安东将军及卫将军时都担任他的司马,又迁任散骑常侍。随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之乱后,升任尚书,后又升尚书仆射。

        司马昭选立世子时,司马炎去争取裴秀,问裴秀说:人有贵贱之相吗?并把自己身上奇异的标记给裴秀看。现在能够见到的史料只说了司马炎有两大体征,手长过膝和长发拖地,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裴秀建议司马昭立司马炎时的理由就是:中抚军既有德望,又有上天给予的标记,这绝不是人臣的相貌啊!这个理由和何曾说的一样。

        裴秀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编写《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

        一个是贾充。

        贾充,字公闾,曹魏名臣贾逵之子。因参与平定淮南叛变和指使成济弑杀魏帝曹髦,成为司马昭最宠信的人。贾充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司马攸和司马炎次子司马衷。

        司马昭临死前,司马炎请问后事,司马昭说:“知你的人是贾充。”就此一人,其他没有提及任何人。司马昭立世子前,贾充极力劝阻司马昭不要立司马攸,理由是:司马炎为人宽仁,又是长子,有人君之德,宜奉社稷。

        这四人中无疑以贾充的劝谏最为有力和有效。虽然贾充在其中耍了个花招,就是立长的话。贾充说司马炎是长子,是暗示司马攸是次子,应该立长,但司马攸已经过继给司马师,是司马师的长子,不是司马昭的次子。

        司马炎顺利继承相国和晋王位,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进位世子的人都得到重用。何曾是魏国司徒,被任为晋王国丞相,中护军贾充为卫将军,议郎裴秀为尚书令、光禄大夫,这些人都可以单独开府署设僚属。

        看上去确实没有什么曲折复杂的地方吧?可是事情还没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有些复杂了。

        司马炎禅魏建晋,诸事顺利,唯独一件事让司马炎头痛,就是选择谁做继承人?由此引发新一轮夺嫡之争。

        司马炎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与皇后杨艳所生的嫡子有三个:司马轨、司马衷、司马柬,其他的都是庶出。其中长子司马轨早逝,次子司马衷因此居长。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司马炎立其为太子。

        看上去也合乎礼制无可厚非,问题出在司马衷身上,他是个白痴。这不是骂人的话,是他智力低下的医学评价。人人都知道他有这个病,司马炎为什么还要立他为太子呢?

        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他儿子司马遹聪慧,司马炎是想隔代相传(司马炎荒淫无度后宫紊乱,司马遹是司马炎的儿子还是司马衷的儿子感觉是个谜,以后有空聊聊)。这和曹操因曹睿聪明传位给曹丕,康熙因乾隆聪明传位给雍正的传说是一样的,都没有证据证明。

        隔代相传是件不靠谱的事情,谁知道中间这个过度者能活多久呢?其中又会不会发生什么变故呢?所以这种说法几乎都是民间传说野史附会,帝王在现实中一般不会因此选定继承人。

        综合史料来看,司马炎选择司马衷做继承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立嫡立长的礼制要求;

        二、皇后杨艳的偏爱;儿子患病,母亲总会心怀愧疚,总会想方设法加以保护,由此产生偏爱。这是母亲的天性,也是母爱的伟大之处。当司马炎有改立太子的想法时,杨艳就会以“立嫡以长不以贤,岂能随便改动”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加以阻止。

        司马炎宠爱杨艳,在两人的夫妻关系中,杨艳处于强势的一方。为确保司马衷的太子之位,杨艳临死前要求司马炎立其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为皇后,并将太子和太子妃托付给杨芷。杨芷成为皇后后,继续维护司马衷的太子地位和贾南风的太子妃地位。

        三、侥幸心理。

        司马衷被立为太子时才九岁,司马炎期盼司马衷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聪明起来,基于这样的想法,选配李熹、李密、卫瓘等名儒重臣教育辅佐太子。一个先天患有白痴疾病的人无论配备多么强的师资力量,都不可能将其变成为一个冰雪聪明的人。司马炎希望通过时间、教育改变司马衷的愿望至死都没能实现。

        四、下属的蒙骗。

        司马炎并没有因为给太子配备了良师就放心不管了,而是随时关注司马衷的情况,经常派人去观察,偶尔还出题临场考试一下。参与观察的官员和东宫太监中就有人作弊,谎称太子大有进步或为其答辩,蒙骗了司马炎。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司马炎的一块心病,到时总得面对。司马炎还有一个嫡子司马柬,只比司马衷小三岁,沉着聪明,有胆识,有器量,司马炎也很宠爱他,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想到以其替换司马衷,那样的话,也许不会有后面的悲剧,可能还是因为杨艳对司马衷那种过度的保护性偏爱吧。

        杨艳的母爱放在平常人家是伟大的,即便因此产生不好的后果,影响的仅仅一家。放在皇家继承人身上似乎欠妥,影响的可是一国啊,为了自己内心的愧疚拉上一国人来垫背,就有些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了。作为皇后,保护弱小儿子的办法有很多,明知道他不能胜任,何必非要他当皇帝呢?当个亲王不行吗?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说了半天司马炎、司马衷的事情,另一个主角司马攸情况又如何呢?

        司马攸本人有没有夺嫡之心?这个还真不好说,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有什么僭越违礼密谋夺嫡的言行,不敢妄加评论。但他的存在,他的行为确实又引起了新一轮的夺嫡之争。一个人身陷两次夺嫡之争中,也属少见。

        前面说过,司马炎与司马攸的夺嫡之争没曹丕与曹植之争那么残忍,司马炎禅魏建晋后,并没有压制打压司马攸,仍然将其与其他宗室子弟一样予以分封,封其为齐王。

        这期间发生了两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件是分封诸王有权自选封国官员,司马攸却三度上书反对,坚持封国内官员由朝廷任命,自己绝不安排;一件是宗室所有开销由皇室负责,司马攸多次上表表示封国租赋足够开销,不需要皇室援助。

        官员安置,财政分配,都是国家政策,可以把司马攸的上书看成是对国家政策的意见建议,可不可以看成是其有所标榜获取官心民心的行为呢?不知道。虽然客观上有这样的效果,但司马攸有没有这样的主观想法则不得而知,不能做诛心之论。

        联想到一件另外的事情。司马昭去世时,司马攸在居丧期间过度悲伤,超过了礼节的规定。数天不进水米,生母王元姬亲往劝慰,强逼其吃喝,他才开始进食。司马昭是其生父,固然应该守丧尽孝,但是不是应该以这种过度的行为来表现呢?司马昭那么多儿子中,为什么只有他会做出这么过度的行为呢?要知道他是过继出去了的,从宗法意义上讲,已经不是司马昭的儿子。政治家都是天生的表演艺术家。

        除了提出这些意见建议外,司马攸处理封国事务的一些做法,也为他争取到许多民心。司马攸一直呆在洛阳,并没到封国,但对封国内的官员百姓都十分友善仁爱,有疾病和死葬会赐钱抚恤;有天灾会振济和赊贷,减轻租赋,令封国官员百姓都对他十分信赖。

        司马攸善举赢得的名声也给自己带来回报。在迁任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时,按规定应该撤除原有营兵,数千营兵却不肯离去。司马炎竟然破例允许他们继续留在司马攸麾下。其实这样做很危险,西晋短命和诸侯王都拥有兵马有极大的关系。

        司马攸后来又接连升职,转任镇军大将军,加侍中,代理太子少傅,数年后改任太子太傅。接替贾充担任司空,仍然兼领侍中、太子太傅之职,可谓位高权重。

        司马昭夫妇生前都特别关心爱护司马攸。司马昭临终前,以西汉淮南厉王刘长和汉文帝、曹植和曹丕的事情来劝说司马炎和司马攸兄弟要和平共处,含泪拉着司马攸的手将其托付给司马炎。母亲文明太后王元姬临终时也流着泪对司马炎说:“桃符(司马攸小名)性情急躁,你为兄的又不慈爱。我很担心你容不下他,特地嘱咐你,不要忘记我的话。”从司马昭夫妇的表现来看,司马炎与司马攸的关系并不融洽,也正常,两个夺嫡的人怎么可能融洽相处?

        但起码到此时为止,司马炎并没有为难过司马攸,算是很好地听从了父母的遗嘱。那么,是从好久开始为难司马攸的呢?

        279年,晋灭吴,天下归晋。普天一统,再无大敌,司马炎开始放纵自己,大兴土木,广纳宫女,大肆荒淫。妃嫔太多,以至不知道今晚临幸何处,干脆坐羊车上,车到哪里就住哪里,留下羊车望幸的成语。

        不久,司马炎身体出现问题,病重期间,确定继承人的问题又开始折磨司马炎。他曾经问过中书令张华,自己百年之后,由谁来主事,张华毫不掩饰地直接回答说,齐王司马攸。

        张华的回答反应出的是大多数朝臣的心中所想,并不是这些人图富贵追求拥立之功,而是为国所想,有合理的现实因素和心理因素。现实因素不用说了,太子司马衷是个白痴的事实人人皆知。司马攸深得民心,众望所归。心理因素是司马师与司马昭之间是兄终弟及,司马昭又从不隐瞒自己一直有还政于司马师一宗的想法,因此,张华等大臣敢于说出支持司马攸继位的想法。如果没有这段历史,张华等人就是想也不敢说。

        因为司马攸的正妃是贾充的长女贾褒,河南尹夏侯和以此为理由希望贾充支持司马攸,他对贾充说:你的二个女婿,亲疏是相同的,立人应当立德。贾充沉默,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估计他是在观望,看司马炎的态度再来决定支持谁,正如夏侯和所说,反正都是他女婿,对他来说,支持谁都一样得益。

        在朝中大臣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司马攸时,也有人反对,其中以荀勖和冯紞为最。

        荀勖,字公曾,汉末司空荀爽的曾孙,和荀彧同一宗族。先跟曹爽,后跟司马昭,深得司马昭信任。荀勖善于逢迎,当时就被人比作倾覆国家、搅乱时局的贰臣。司马炎时曾任中书监。司马炎就是派他和中书令和峤去观察司马衷的。每次观察回来,他就极力赞扬太子有进步,越来越聪明了,而和峤却认为没啥进步,还是老样子。

        冯紞,字少胄,曹魏司隶校尉冯浮之孙,曹魏汲郡太守冯员之子,也深得司马炎宠信,任左卫将军,与贾充、荀顗结为朋党,狼狈为奸。三人合谋做过一件对晋朝历史影响非常大的事情,就是设计让贾充嫁女给太子司马衷,并在后来力保太子妃贾南风。

        司马攸平时一直厌恶荀勖和左卫将军冯紞的为人,荀勖由此担心司马攸继位后对自己不利,就指使冯紞到司马炎那里进谗言,说:“陛下前几天病重不愈,齐王成为公卿和百姓期望继位的人,太子即使把位子让给他,他能饶恕太子吗!应该把他遣返回封国,以安社稷。”

        于是,司马炎下诏任命司马攸为大司马、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立即离开洛阳回齐国。同时将夏侯和改任为光禄勋,为保险起见,还取消了贾充的兵权,担心他会支持司马攸。司马攸愤而发病,要求留守生母文明皇后王元姬的陵墓,司马炎也不同意。

        本文开头说的羊琇与北军中侯成粲合谋谋杀皇后杨芷的从父、原尚书令、卫将军杨珧一事就是此时发生的。因为杨珧也是诬陷司马攸,建议将其逐出洛阳的人之一。以前支持司马炎的羊琇改变为为司马攸鸣不平了,也可见司马攸得人心处。

        司马炎听说司马攸病了,派御医去诊断,奇怪的是御医们都说司马攸没病。既然没病就得走,司马攸只得抱病辞行,偏偏司马攸是个注重礼节仪表的人,虽然病重仍然着装整齐,衣冠楚楚,面容做了修饰,举止如常,看不出是个病人,司马炎更认为他没病。

        但司马攸是真病了,不久就吐血而亡,享年三十六岁。司马炎知道其死讯后大为悲伤,痛哭不已,冯紞又在旁边煽风点火,说:“齐王名过其实,却得到天下人民归心,今天他病死是社稷之福,陛下不必这样伤心!”司马炎这才停止哭泣。

        司马攸之子司马冏愤于父亲之死,状告御医们诬称司马攸没病,司马炎将那些御医全部诛杀,但已经于事无补。

        司马攸之死,表面上看是荀勖和冯紞为自保使坏,真实的原因还是司马炎想要保证本支继承。古代是宗法社会,大宗与小宗的宗法地位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在继承权上,可以由此演变出大宗越来越强,小宗越来越弱,甚至湮灭的状况,皇家也不例外,因此,古代皇帝传位首选是传给儿子,只有在自己无子或者被迫或者政变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包括兄终弟及在内的其他继承方式。

        司马炎这个自私行为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果,白痴太子司马衷继位为帝,没有能力治理朝政,丑陋恶毒的皇后贾南风胡作非为,引发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西晋成为仅延续了五十年的短命王朝。

        如果选择司马攸为继承人,历史将呈现出另一个走向。不敢说一定不会发生像八王之乱那样的局面,因为司马炎采取的分封政策让这些诸侯王有了拥兵自重觊觎皇帝宝座的机会和条件,唯一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以司马攸的能力和官员百姓对他的支持、拥护,也许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亡国。历史就是这般吊诡,一念之间,不知走向何处。

        司马攸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幸还是不幸?在皇权体制家天下环境里,继承人的选择事关江山社稷的延续,太重要,所谓的“立国之本”,此言不虚。司马攸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幸还是不幸?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