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庙之气

 济宁文学 2021-12-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孟庙之气

作者:周传福


上午,天气很好,怀着崇敬之情携外孙拜谒孟庙。

我仰慕孟子,一为其长寿,在那样一个年代他能高寿84岁,实在令人羡慕;二为其思想,荒乱的岁月,战伐的局势,本就令人不安,而他却用睿智的大脑冷静而明确地提出了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闪光的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等;三为其人格,孟子之人格高贵、博大、坚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魄力,“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情志,如日月般高高地悬挂在历史的天空中,照耀着后人;四为其“气”,孟子不像至圣先师孔子那样“温良恭俭让”,他庄重严肃,以“浩然之气”育己化人,通贯如长虹,蒸腾如风暴。进入孟庙,我就感受到了孟子的“气”。

孟庙的院子清净而空灵。走进孟庙,就仿佛进入到一个强大的气场,不知不觉中被左右,被感化,被清洗。

这“气”源于孟庙里的柏树。

柏树是孟庙的最大的特色,大大小小有上百棵,庄严肃穆地耸天而立。主要品种有桧柏和侧柏,这两个树种在外形上看不出有多大差别。它们一棵棵粗壮而挺拔,在顶端顶着祥云一般的枝叶,远看像盆景,只是具体而宏大,威武而壮观。他们似乎是擎天柱,直挺挺地顶着一片蓝天,树冠、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写意画面。树干苍老但不枯朽,开放式的木质纹理从根部直达树梢,显示出一种自信和坦荡。有的树干上还有大大小小的瘤状突起,似乎展示出一种沧桑与坚韧。据讲解员介绍,这里的柏树有的树龄近千年,比建筑的年龄还要久远。其实,看长相就能大致看出这些树的年代感。它们不仅在空间上占据并营造了这一片天地,而且在时间上将远古拉伸至现在以至未来。

孟庙中央的核心大殿里供奉着孟子的塑像,塑像端庄而威严,虽然涂抹了鲜明的色彩,但仍然给人一种有血有肉的真实感,仿佛一位规矩严格的老师站在面前语气严厉地责训淘气的学生。那种严肃,那种底气,那种由内而外的人格力量,突破那表层的色彩放散出来,让人不能不惶恐而羞惭。面对孟子塑像我脑海中回荡着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铮铮警言。有“气”在,自然威严;有“气”在,自然令人心生敬畏。

何为气也?孟子如是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大意是说,这种浩然之气,极端浩大,无比刚正,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凝视孟子面容,发现,其目圆睁,目光如炬,似电光射出,直抵人的心灵深处。而其表情看似冷峻而实则温暖,似乎在谆谆教诲人们:“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那浩然之气,必须与仁义和天道相配而行,否则,就会疲软衰竭。它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

怪不得,看上去他老人家是那么的倔,是因为他的胸中始终充塞着这种“浩然正气”。

身处大殿,仿佛被上了一层紧箍咒,心中的杂俗之气顿然被清扫而出,这大概就是圣人的人格力量吧。

走出大殿,我在想,是孟庙处于柏树的环抱之中拱卫着孟庙,还是孟子的“气”弥散于这一方天地润泽着这些柏树?

我再次去观察这些柏树,尽管是后人栽植的,但总觉得这些柏树“像”孟子,一棵棵仿佛孟子的化身。柏树的气场似乎和孟子塑像的气场巧妙地应和着,相互感召着。这些柏树吸纳天地精华,涵养育化了孟庙的气象,而孟子塑像则深得天人一脉之人伦、教化众生之精髓,辐射出精神的光芒,滋养凝注了孟庙的风水。

如果说,孟子塑像及其相关厅堂建筑构成了孟庙突出的人文气象的话,那么,孟庙里的柏树则营造出孟庙里的自然气氛,也创造出孟庙的令人油然而生敬畏的精神脉象。它们上通天宇之气,下接地脉之灵,中连人文之韵,于是,贯通古今天人,与孟子相伴相生,成就自然与人世的景象大观。

流连于孟庙,身处“气场”之中,胸中充塞着“浩然之气”,感气之流荡,观气之飞扬,浑浑然吸纳着“气”之营养,竟有一种沉浸、滋润之感。

走出孟庙,我心里呈现出两幅画面:一幅是孟子宽衣博带,款款而行,似一步步向我走来;一幅是孟庙里的柏树郁郁葱葱、虬枝昂扬、立地坚定地凝视着过往的风雨烟云。

写于2021年3月10日,修改于3月24日

延伸阅读

关于孟庙

孟庙,又称亚圣庙,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亚圣府街44号,为历代祭祀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之场所。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

孟庙最初建于邹县城东北,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轲陵墓之前。北宋元丰年间,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等诸多不便,又别建孟庙于邹县城东郭。直至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复建孟庙于现址。现存孟庙历经金、元、明、清各朝多次重修,累计重修达38次。清康熙年间地震倾圮后重建的进建筑流传下来。

孟庙呈长方形,五进院落,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约65.4亩)。建筑群分东、中、西三路,其以亚圣殿为主体建筑,南北为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排列。院内有亚圣殿、启圣殿、孟母殿、致严堂等殿宇64间、碑碣石刻350余块。

孟庙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5.4亩。孟庙为五进院落建筑,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

孟庙正南门为“棂星门”。门内左右各一坊,左名“继往圣”,右名“开来学”。第一进院落的北壁正中为“亚圣庙石坊”。第二进院落的砖铺甬道两侧尽是古老的苍松翠柏,往北为“泰山气象门”。

进入此门后,即为第三进院落。此院左右各有门通往庙外,左名“知言门”,右名“养气门”,是过去出于孟庙的主要通道。“养气门”外南侧建有“亚圣木坊”;门内南侧建有“祭器库”三楹。“知言门”内南侧建有“省牲所”三楹。

此院北壁,三门并列。正中之门为“承圣门”,门之左侧建有“康熙御碑亭”;左为“启贤门”;右为“致敬门”。

“承圣门”内第4进院落即分为东、西、中三路。中路为孟庙主体建筑“亚圣殿”,其后为“寝殿”,其前左右两侧建有“东庑”和“西庑”各七楹,院中有“天震井”和“乾隆御碑亭”。东路“启贤门”内为“启圣殿”,其后为“孟母殿”。从“启贤门”到“启圣殿”甬路两侧,竖立着为数众多的历代碑刻,称之为“孟庙碑林”。西路“致敬门”内为一过道小院,东垣有一小门可通往中路“亚圣殿”院,北壁有一小门为“斋戒门”。此院四周墙壁上镶嵌着历代名人谒孟庙题咏等数十块小型碑刻。“斋戒门”内建有“致严堂”三楹。堂前有两株元代所植的参天银杏。

“亚圣殿”前的露台两侧各有一小门。东名“礼门”,通往东路“启圣殿”院;西名“义路”,通往西路“致严堂”后院的“祧主祠”。“寝殿”西侧亦有一小门,通往西路的最后一处小院“焚帛池”。孟庙总计建有各型殿宇64楹,碑亭2座,木门坊4座,石坊1座。

亚圣殿

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殿为7楹、高17米,宽27.7米,纵深20.48米,为绿色琉璃瓦覆顶的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下檐斗拱用七踩单翘重昂,上檐采用七踩三昂。四周竖立明代弘治年间重修时用于擎檐的26根巨型石柱,柱呈八角形体,柱下以石鼓为础,鼓下以宋代石刻覆莲作承托。柱高3.05米,础高0.65米。其中殿前廊下8根柱上,都饰以浅线雕刻。门侧4根柱上南面阴刻云中翱游的双翅翼龙。其余各面皆刻有宝相牡丹花和缠枝西番莲花。殿檐下的梁坊斗拱,饰以玺贴金彩绘。

正面重檐间高悬1竖匾,上书楷体贴金大字“亚圣殿”,匾周盘绕着5条立体云龙。正中门楣之上悬挂横匾1块,上书“道阐尼山”4个金字。殿内承以8根巨型殊漆木主柱,迎门的2根柱上,悬挂1副巨型凸镌抱柱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联、匾均为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钦赐。亚圣殿内正中有雕龙贴金神龛,内供孟子塑像,衮冕九旒九章,沿宋代元佑元年(1086年)旧制,为公爵之服,正一品服色,冠九旒冕,犀替导青纩充耳,青衣朱裳,九章(即衣服上绘制刺绣的山、龙、华虫、藻、火、宗彝、粉米、黻、黼九种图案),白罗中单,青缥撰裙,革带钩碟,大带蔽膝玉装,仞玉佩,晕锦绶,间施二玉环,朱蠛、朱履,神龛上有团龙彩绘的承尘藻井,藻井之下殿之正中横悬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钦赐“守先待后”金字巨匾1块。孟子神龛东侧神龛内供其弟子、利国侯乐正子塑像。

碑刻

孟庙东路启圣门至启圣殿甬道西侧,碑碣林立,为孟庙各类石碑存放之处,称为孟庙碑林。此碑林保存孟庙历代碑碣280多块。从年代上分,有秦、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从字体上分,有篆、隶、行、草、楷书等;从文字种类上分,除汉字外,还有蒙文(元代八思巴文);从形式上分,有文言亦有白话,有文字亦有图画;从内容上分,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震灾害等各方面的记述。

其中最有价值的 是西汉《莱子侯刻石》,亦称《天凤刻石》。另外,如汉代《石墙村刻石》、元代仿刻《李斯小篆·秦峄山碑》、西晋《刘宝墓志铭》、唐欧阳询书《苏玉华墓志铭》、明董其昌《题孟庙古桧一首》诗碑等。(均存放于邹城博物馆)

康熙碑亭位于承至门左侧,重檐翘角,斗拱承托,绿色琉璃瓦覆顶,贴金彩绘。亭内放置清康熙《御制孟子庙碑》一幢,故称此亭为康熙御碑亭。碑额浮雕泰山祥云、二龙戏珠等图案。碑座为一巨大龟状“赑屃”石雕。御碑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清圣祖玄烨御笔亲书。

碑亭东侧,竖有《孟母断机处》、《子思子作中庸处》、《孟母三迁祠》和乾隆皇帝的《述圣子思子赞》、《述圣子思石刻像》等石碑数幢。这些石碑原来立在古城南门外左侧的“孟母断机堂”和“子思书院”处,因这两处古建筑建国前毁于战火,遂移至孟庙内保存。

孟庙第四进院内甬道东边建有“乾隆御碑亭”一座,为单檐斗拱、黄色琉璃瓦覆顶的方形建筑,亭内立有乾隆皇帝手书《亚圣孟子赞碑》。

作者简介:

周传福,男,高中语文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