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家小记之绿皮车

 睡前故事糖果屋 2021-12-28
今年回家在绿皮车上的一些记录

Jan. 22

2020

by: 高冷的花脸猫


文:张遥Zander

图:源网络

乙亥年农历腊月二十六,和女友从深圳坐火车回家,记录了一些关于绿皮车的回忆。

深圳的冬天不似北方的寒冷,一件毛衣和牛仔裤,在来回的奔波之间已然有些出汗了,我们从站台上下来,看见了那辆横亘南北的绿皮车,安静地等候着万千归家的旅客。

踏入绿皮车,时间仿佛回到了八九十年代,车上没有充电的地方,喝水全靠烧煤的茶炉,床位又相对窄小,翻个身都比较困难。

乘务员阿姨声音温柔,:“大家都来把票换一下,注意脚下安全。”

车上还有一位年长的乘务员老爷爷,和蔼可亲,走过车厢不忘提醒旅客旅途的注意事项。

我们在和乘务员老爷爷谈论时才知道,这辆绿皮车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火车,因为春运客流量大,才再次开始了它的旅途。

关于绿皮车的回忆,海子在《日记》里写道:“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那是海子1988年在第二次坐火车前往西藏,途径德令哈时的所思所感。

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下,高铁,飞机逐渐代替了曾经的绿皮车,却少了慢生活里的那份宁静与感悟。而春运的大客流时期,曾经的绿皮车再一次回归,只为送万千旅客回家过年。

“当时我前面有位姑娘,十九号凌晨的车票,十九号晚上才来取车票,这才发现火车早已出发了。”

“好惨啊,不过还是有点想笑,身边也没个人提醒一下她。”

“抢票太难啦,连黄牛都抢不到票。”

“我们的票还是候补到的呢。”

“不管怎么说,能回家就好啊。”

“看,这是我家姑娘,好像吃胖了哈。”

这趟绿皮车上旅途,处处充满了人文生活气息,虽然条件相对辛苦,却又让人十分舒适安心,也许诗人会称它富有浪漫主义气息。

开车一段时间之后熄灯了,爬上上铺睡觉,身体靠里,手机放在里面枕头下面,安全感十足。

绿皮车在黑夜之中铿锵前行,划破了夜空的宁静,睡眼朦胧之间,偶然听见乘务员阿姨报站。

“你去后面休息一下,我帮你看着。”乘务员老爷爷劝她回去休息,在窗边的座椅坐了下来。

“没事,我再看一会儿到前一站。”

“去吧去吧。”

我艰难地翻了个身,不过倒是踏实地睡下了。

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了,洗漱,接热水,吃完早餐和水果,听一首老歌,看窗外的湖光山色渐行渐远。

当然,坐过火车就应该知道,这些画面都是不存在的,茶炉的水烧得慢,春运人员太多,温水泡泡面,空气中还夹杂着脚臭味,呛鼻的烟味,偶有孩子哭闹和大人的呵斥声,这才是真实的情况。

“到武汉了,看,武汉长江大桥。”

“哇,万里长江第一桥。”

“说起来,最近的疫情有点让人担心啊。”

“相信政府的力量,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今年就好好歇歇,不去那些人流大的地方,安安稳稳过个好年。”

绿皮车不紧不慢地奔往前方,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都是这样不卑不亢,默默前行。

“好好睡一觉,到了我喊你。”

“你也去睡,夜里冷,盖好被子。”

又爬上了上铺闭上了双眼,也许醒来时候,就已经到站了吧?一天一夜都在火车上,仿佛有一种梦幻的不真实感,茶炉的门口永远是挤满了人,来来往往的旅客,叫卖吃喝玩具的小贩,电话里声声到哪了的问候,温柔的乘务员阿姨,见多识广的乘务员老爷爷,这里的一切,似乎是另一种生活,每个人都互相帮助,每个人心怀温暖。

“下一站,郑州,大家来把票换一下。”

绿皮车奔走了近二十五个小时,在凌晨两点多,终于准时抵达了目的地。

走出车门的那一刻,呼吸到了故乡的新鲜空气,回头看时,那位乘务员老爷爷默默地看着绿皮车,那一刻,我地眼睛有些湿润,仿佛看见了未曾见过的一幕。

“再见了,老伙计。”

正如当年老爷爷第一次见它时,那时候他还很年轻:“你好,请多多关照。”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老了,它也老了。

再见了,绿皮车。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