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术的中坚力量--70油画公社作品展序 文 / 杨卫 “70油画公社”是由一群70后艺术家自发组成的画会。这种民间画会形式在上世纪80年代极为活跃,当年的艺术群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仅推动了中国新艺术的发展,也以群体之势打破过去的某种禁锢,改变了既定的审美标准,引领了时代风尚。但随着后来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群体现象逐渐分崩离析,艺术家纷纷以个体面貌进入市场,也就拉开了与80年代的距离。不过,近几年却出现了一种群体现象的回潮,这可能是基于信息社会的背景,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意识到群体的声音要比个体更为强大,于是,便又出现了某些趣味性的聚合。就我熟悉并为之撰写过文章的艺术群体,有“意象油画研究会”、“80画派”等等。而“70油画公社”显然与这些群体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并没有明确的风格主张。尽管都是以架上绘画为主,但他们不像“意象油画研究会”标明了意象绘画,也不像“80画派”以写实绘画为主旨,而是更加自由的组合。艺术家的创作涉及观念写实、新现实主义、新表现主义、意象、抽象,以及综合材料等各种形态。这似乎充分体现了“公社”的性质,即以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为前提,形成一种彼此之间互相协助的机制。在我看来,这种志同道合的聚集,似乎要比单一的风格诉求更有发展空间,自然也会走得更远。 事实上,“70油画公社”的社员在结成联盟之前,都已形成了各自成熟的艺术风格,其中有不少还是当代画坛的中坚力量。如稍微年长一点的李谟中,就曾参加过许多重要展览。他的作品将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传统的意象绘画相结合,自成一格,作品气势恢宏,虽无实景,却有大山堂堂的气象,展示了某种崇高壮美的审美境界;胡强的绘画同样带有意象绘画的色彩,但与李谟中不同的是,他没有放眼于自然世界,而是将视线转入我们生活的城市,并剥离其喧嚣嘈杂的外表,将其还原于肃穆、宁静和安详的原始状态,从而使得他笔下的城市具有了梦幻般超现实的意味;
孟新宇非常重视语言的表达,其绘画题材尽管很随意,表现方式也很率性,但因为突出了语言的力度,从而妙笔生花,于平淡中透着惊奇,于日常里溢出款款诗意;李猛的绘画由心生发,打破了正常的透视法,将江南园林融入传统的美学氛围中,颠覆现实的构图,呈现出了一个亦梦亦幻的世界;李晓伟一方面从写生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从传统山水画中吸取营养,形成一种既写实又写意的风格,以此来观照山野田间,吻合了他用艺术寻找诗意栖居的思想;郝雪鹏的绘画带有新表现主义的倾向,感情饱满,笔意流畅,借着强烈的表现语言,将隐蔽的激情与当代人复杂的生存情绪畅快淋漓地揭示了出来;
郝雪鹏 虚症-11 178x250cm 油彩丙烯 2016年 李洪震的作品与胡强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关注居住的城市,也都是以黄昏暮霭为背景,但李洪震的绘画要更写实一些,语言也更加凝炼、厚重,这使他的画面于暮色苍茫中透着金属般的质感;同样喜欢表现城市题材的还有许章伟,但他的城市不是带着乡土意味的传统中国城市,而是受西风影响,开埠之后迅速崛起的现代化都市,他用一种写意的笔调,刻意渲染其斑驳的痕迹,将城市变迁的历史植入到了文化怀旧的情境中;梁智龙的绘画,像一首清雅含蓄的散文诗,画面题材信手拈来,但又蕴含深意,带给人一种轻盈,也带给人一种莫名的伤感;汪鹏飞的绘画很沉重,也很苦涩,他喜欢用深褐、赭石、土黄等颜色来处理画面,营造出一种沉闷和压抑的气氛,让人产生了悲剧的联想;
梁智龙 状态之4 150X170cm 布面油彩 2015年
张春华的作品同样择取了表现主义的语言,将各种物象进行自我化的投射,喻意了当代人的孤寂、冷漠,以及不断幻灭的情绪;陈光龙的绘画,虽然是以写实主义为风格,但却无关现实,而是以某种象征主义的手法,表现了分裂、失落,以及受各种痛苦煎熬的梦幻人生;孙昌武同样采用了写实技法,不过与古典写实绘画相距甚远,他不仅采取了硬边塑形,也增加了一些广告画的元素,这使他的作品更加耀眼醒目,具有了当代的视觉特征;
陈光龙 恋床系列NO.15--闺蜜 130X97cm 布面油彩 2013年
王永昌的作品阔静、淡雅,宛如品一盏幽幽的清茶,蕴藏着读不尽的芬芳,也渗透着道不尽的愁绪;沈磊的绘画继承了形而上画派的某些元素,以现代城市静谧的黄昏和暗夜为背景,加以梦幻般的演绎,透着几缕神秘色彩,也夹着几分孤独感;沈水明以表现主义为语符,去回溯诗画同源的关系,并进一步在音乐中获取灵感,描绘了一幅幅婉转流畅、华美飘逸的画面;靳其涛的作品,秉承了新学院的传统,将过去的苏派模式与欧洲古典油画模式相融合,来表现塞外风光与少数民族题材,将我们带进了历史的文脉中……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确实看到了这些艺术家各不相同的创作状态,完全可以用各自为营来形容。那么,如此迥异的风格、趣味,以及艺术追求,又是怎么联系到一起来的呢?其实,在“70油画公社”的宣言中,他们已经为这种公社化的组合作了明确诠释:“公社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集体组织形式,带有强烈的后革命乐园性质和理想主义色彩。一群70后艺术家们的艺术理想是将这一记忆血统中的名词升华为一种以艺术名义而聚义的新集体主义精神的象征”。不管这种诠释是否具有学理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作为这一代70后艺术家,他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自我意识,并且也有了文化担当的使命感与创造历史的雄心。这,或许正是“70油画公社”的这些艺术家,从天南地北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的原因,也是他们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动力。 2016.12.6于通州
展览预告 展览名称:艺泊枫桥——70油画公社作品展(第二回) 主办:苏州金鸡湖美术馆 协办:70油画公社 支持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策展人:杨卫 开幕时间:2016年12月23日15:00(周五) 展览时间:2016.12.23—2017.2.12 展览地点:中国 江苏 苏州市 苏州工业园区观枫街一号金鸡湖美术馆艺空间(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二楼)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李谟中 胡强 孟新宇 李猛 李晓伟 郝雪鹏 李洪震 许章伟 梁智龙 汪鹏飞 张春华 陈光龙 孙昌武 王永昌 沈磊 沈水明 靳其涛 70油画公社公众文章设有 【公社动态】【社员动态】【个案研究】 【学术理论研究】等栏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