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囊炎、胆结石、胆绞痛!中医:用两个穴位止疼、疏肝、解郁

 五行健康辨证 2021-12-28

其实,在传统医学的针灸治疗学里,像那种简单的“穴方组方”还是比较多的。接下来,就来谈谈,用阳陵泉穴和太冲穴结合来缓解胆囊炎以及胆结石。

  

穴位:

①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② 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在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这两个穴位有什么用呢?

从一则实例来说吧。有一次,在老师的门诊处,接待了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患者。

原来,这位患者早在半年前,经常会感觉到上腹部有明显的疼痛感。起初一天会发作一次,发作时,就感觉右腹部胀痛。随后,在最近一周的时间内,疼痛感明显开始增强。据患者的描述就是,之前为胀痛,现在就是绞痛。

而且每天发作频繁,发作时,右上腹如刀绞般疼痛,随后会向右侧的肩部放散。而且,整个人口苦严重。尤其是早上起床,就像是喝了一杯苦瓜汁似的。同时,食欲不振,恶心欲呕。观其脉像,发现患者脉弦,舌淡苔薄白。

而且,患者还补充到,大概在半年前。曾被诊断为胆囊炎合并胆结石,估计现在又加重了。

 

 

而患者现在的诉求是,让老师帮其减轻疼痛。然后回到子女身边,再行治疗。

于是,老师就在患者的阳陵泉向下直刺1寸,泻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太冲穴向下直刺0.5寸,进针后快速捻转,得气后留针20分钟。随后,老师还嘱咐她,明天还得施一次针。

阳陵泉和太冲穴配伍为什么能起效?

道理也很简单。就患者症状而言,多考虑肝郁气滞,肝胆经气不畅快所致。

患者舌苔不黄,说明里热不是很重。那么此时,就需要梳理肝胆。阳陵泉穴,是足少阳经的合穴。中医讲,合治内府,它对于胆囊疾病有天然的调治效果,能行气导滞。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为肝之源气汇聚的部位,可以调理肝气。两者搭配,就可肝胆同调,从而条达肝胆之气的舒畅。而中医又讲,通则不痛,因此两者搭配就可以改善疼痛。

当然,这种办法。用它来改善症状是可以的,若要靠它排石碎石,那就很难了。所以,它只能解决一时之需,减轻患者的疼痛。

  

那么,普通人要如何操作呢?

这个也很简单,那就是用指尖来用力点按,力道就以自身的耐受疼痛为度。每天两个穴位各揉按二百次左右,并且要长期坚持,这对于胆囊炎、胆结石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