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篆书,到底对行草书有没有帮助?

 攒菁堂 2021-12-28
图片
明清日本人物花鸟卷(局部) 日本 河锅晓斋
菊座兹唔昂·菊“老赵的书法,给泡馍省的菜鸟入门留了一条宽路。



菊座一周生活学习心得笔记

书法里有宽路,也有窄路。很多猛人,就非要走窄路,那是撒硬,死磕的感觉。我们这些撒不硬的人,只能走宽路。宽路就是一条普适的路,看上去没那么崎岖的样子。

上期我扯了一堆中锋的事情,真正实战起来,出的状况其实很多,我就一直在遇见。今儿我就聊聊,我学中锋都遇见了哪些问题。

图片
核桃都成了最后反应人智商的段子了

我遇见最多的就是以形补形论,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问题了,吃腰子补腰子,到现在为止还在传播。书法里的以形补形,中锋里面最经典的就是篆书唯上论,学好篆书,中锋就用的好,对其他书体都好,我在年轻的时候听到这类观点最多了。

这个观点到底有没有问题?我曾经花过点时间学习篆书,学完了行草书依旧不会写,或者说我们本地很多专门写篆书的人,本身行草书就很差,早都证明以形补形是骗自己。篆书的绝大多数风格,都是中锋使用形态中的一种,而且是相对简单的那种。

图片
泡馍省某大家的篆书和行书落款

所以吃猪头肉并不会让你更笨。学习书法的入门阶段,最痛苦的就是手沉,之前我就一直手沉,俗称按笔按得死和重。纵观泡馍市的这些人写篆书,在90年代前的那些老人们,都很猛。后来跟这些老人学的人就不行了,徒孙们跟着这些徒子们无意中学到了很多怪技法,一度导致钻进了死胡同。

图片

这不是吴三大写的

说到怪技法,在晚清的时候妖魔鬼怪们都已经练就了一帮子,用笔越来越放得开,想象力完全打开。所以说,耳濡目染几代人,都是手沉的,不仅仅是泡馍省这些人,所以老赵的意义就是不让徒重孙们走进技法的死胡同里。

图片

老赵的早年作品和晚年作品都是中锋学习的善本,这两者的面目差距还是蛮大的,早年的作品像秋兴八首,看着虽然平淡点,但是用笔和结字都带着一股子圆,这是中锋学习的最好范本。当然,如果你把这种圆滚滚玩到极端,那就是一种俗气。

图片

所以这本帖子最后,也就是老赵四十年后再次看到自己的作品时,感慨今人观之未必以为吾书也,也就在这年老赵去见马克思了。后面这四行小字,我们能够看到老赵人书俱老的感觉,炉火纯青,方圆并用,厚还不失灵动。

作为给后世留存墨迹最多的二王体系名书家,老赵真正做到了为平民学习书法,开了个方便法门。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书友,现在会开始一定的自主创作,但是一下笔一定遇到很多问题,在帮主最新的投稿与创作评改课上,帮主专门用一个小时来讲创作提纲,旨在用自觉的创作强化书法深入学习。
 
一上来帮主讲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自觉的,必须要有构思才行,对于初学者来说自然天成的作品还是离得有距离。那么接着就需要关注起点问题了,风格、味道、渊源就成为了一个必须了解的。
 图片

这里说到了书法史里不同作品对应不同风格,合适的表现形式非常重要,册页、手卷、斗方……帮主在这里将形式对应了性情和功力,大小形制的区分是从大体上给大家了一种选择。他从用墨、用纸等方面进行了举例讲解。
 
图片

接着,帮主开始讲楷书的类别和形制,大楷有庙堂风、写意风,很多书友的中间状态比较多,导致风格不明确,模糊几个明确风格。
 
图片

中楷用的人在当代比较多,工稳和庙堂的风格比较多。当然也有写意的风格,很多都是以颜楷和魏碑为基础,是圆笔的相互融合。
 
图片

这路作品纸墨要以黑重为主,字形的变化非常重要,这种作品对字的变形能力要求比较高。
 
图片

小楷的要求就是要静雅工稳,风格上更多要求名家流派。小楷也有趣味风,可以借鉴稿书的一些墨色变化,墓志的感觉也一样可以借鉴。

图片

下周给大家分享下半部分的学习心得体会,欢迎按时收听收看。
 
作者:兹唔昂·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