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证(肝郁乘脾型)临床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12-28

¥30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进展

1.1.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1.2.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1.3.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阐述

1.4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

1.5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2.祖国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2.1.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名探讨

2.2.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2.3.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分型

3.祖国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3.1 古代医家对泄泻治则治法的认识

3.2 内治法

3.3 外治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

3.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图

3.2 研究方法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指标

3.5 疗效评价

4.统计方法

5.试验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疗效分析

5.3 安全性

第三章 讨论

1.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优势与特点

2.课题设计

2.1 赖氏通元法介绍

2.2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2.3 取穴依据

3.实验结果分析

3.1 实验结果

3.2 结果分析

4.课题有关问题和展望

4.1 课题创新之处

4.2 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肠易激综合征(IBS)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以反复、长期的腹痛、腹胀或者排便异常为主要临床症状,是胃肠道平滑肌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候群。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逐渐得到重视,目前该病种的病理变化和生化改变仍未得到明晰认知,临床上仍未有特效治疗药物,以个体化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止泻、改善肠道动力、抗抑郁等药物治疗,辅助以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临床疗效欠满意,且疗效短暂。中医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以避免加重药物对胃肠道的负担,有着见效快、效果持久、无毒副作用等作用特点,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赖氏通元针法是赖新生教授在系统成熟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所独创的一种针灸疗法,有疗效好、操作易、适应证广的特点。赖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证实,通元针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着突出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使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通过比较观察通元温针灸法、通元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型)之临床疗效,探讨通元法治疗该病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为今后临床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来源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中医教学诊所门诊患者以及社会公开招募的患者。将符合选择标准的90位患者随机分为通元温针灸组、通元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前统计各组人口学资料等并进行对比。治疗时,


通元温针灸组给予针刺

天枢、关元、气海、归来、三阴交、肝俞、脾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和太冲,并于天枢、关元、气海、归来6个穴位的针柄上施灸;通元针刺组取穴与温针灸组一致,不予施灸。

常规针刺组取穴脾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和太冲。三组均行提插捻转法使之得气后留针30分钟。4周为一个疗程,每周针刺2次,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的主要指标由症状严重程度评分(IBS-SSS)评价,IBS-SSS从腹痛腹胀程度、排便满意度等五个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分。次要指标包括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焦虑与抑郁量表(HAD)和中医症候积分。根据IBS-SSS量表在治疗前后的分数变化,进行有效率评定。以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本研究纳入病例共90例,通元温针灸组、通元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有30例病患,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BMI和学历均具有可比性,治疗过程中病例无脱落。经过统计分析,性别、病程、BMI、文化程度和年龄对IBS-SSS初始积分没有显著影响,考虑这些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不存在关联性。意义,提示三组治疗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远期疗效稳定。

  (5)疗效评定

  根据疗效评定标准,疗程结束后,通元温针灸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通元针刺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常规针刺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组疗效具有差异,通元温针灸法疗效优于其他两组,而通元针刺法疗效则优于常规针刺法。

  结论:

  通元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比常规针刺更为有效,其中通元温针灸法疗效优于通元针刺法,通元针刺法疗效则优于常规针刺法。赖氏通元针法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突出的临床疗效,且安全灵便,值得临床全面推广。今后对其治病机理则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发掘。

收起▲

著录项

作者

毕龙腾;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授予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科

针灸推拿学

授予学位

博士

导师姓名

赖新生;

年度

2016

页码

总页数

原文格式

PDF

正文语种

中文

中图分类

R574.62;R245.3;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乘脾型; 通元针法; 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