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轶超编辑访谈

 我的图书馆1m7r 2021-12-28

转载(原创)


颜轶超编辑访谈

/蔓石 颜轶超 整理/墨吟

图:2010年1月上半月《故事会》


蔓石:各位读者朋友,今天我们要访谈的是《故事会》责任编辑颜轶超,大家欢迎!颜轶超是《故事会》编辑部的新成员,相信大家还不太熟悉,首先请你做个自我介绍吧。

颜轶超:各位新老朋友,新年好。蔓石老师的这个欢迎辞让我有满天烟花、满眼星光的感觉啊,开心——言归正传,我是故事会绿版新编辑——颜轶超,同另外一位大家很熟悉的朱虹编辑为大家献上2010年1月下半月刊的《故事会》。

蔓石:你来到《故事会》有多长时间了?

颜轶超:十几年前走近了《故事会》,三个月前走进《故事会》。

蔓石:好,那么能否回忆一下,你三个月前走进《故事会》时的第一感觉,和你十几年前走近《故事会》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么?

颜轶超:我先来说说同样的感觉吧,这里“水很深”啊。不同的感觉是当时是一个学生,通过《故事会》来看世界,而现在我成为了这里的一员,我要让世界来看《故事会》啦!

蔓石:你说的“水很深”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以前你是站在池边看运动员们在游泳,现在你自己跳进游泳池了,所以虽然同样感觉“水深”,其实含义是不一样的?

颜轶超:游泳池这个比喻好,我本来想很俗地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

蔓石:作为《故事会》编辑部的新生代,相信你从年纪和心理上都更接近现在的80后、90后年轻读者。在不久前凤凰读书举办的“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学刊物”评选中,《故事会》得票位列第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网友的留言:“世界上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有本事让我们这些青少年也喜欢《故事会》啊!没本事就不要乱说!”这是一位拥护《最小说》的年轻读者反驳《故事会》拥护者的话。不知道你平时有没有读过郭敬明等80后作者的小说,或者《最小说》这本杂志?

颜轶超:看出来了,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啊!郭作家的小说我是看过的,杂志倒是没有看过,不过也有可能看过杂志的部分文章,只不过有时候阅读量大了,那些没有特点的文章便不知道来源是哪里了。毕竟这是一个山寨横行的年代,不是么?

蔓石:嗯,不错。

颜轶超:我们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郭作家用别人的作品为他的少年拥趸描述了一个比好更好的时代,他用少年拥趸爹妈的血汗钱买hermes让少年拥趸活在自己就是富二代的华丽梦境。好吧,有的人一无所有总算还有梦,在此我也要祝愿他在商业的多栖发展的道路上一路走好、永不回头。四姑娘,请您高抬贵脚,免开尊口,不要再荼毒少年郎啦!这句不能刊登:我强烈同意韩寒关于郭敬明带坏小孩的说法。四姑娘,我真想踹他。

蔓石:这句我觉得可以登啊。那么,如果现在你有一个机会和这位网友面对面,要你在最短的时间里说服他来读《故事会》,你会说什么?

颜轶超:对那位《最小说》的粉丝我要说:你看的不是《最小说》,你看的是寂寞。孩子,你爸妈让你回家看《故事会》。

蔓石:好,呵呵。2006年的时候,我们网站做过一个访谈,请每位《故事会》编辑回答3个问题,那时你一定还没想到过有一天会来《故事会》当编辑吧。现在要请你也来回答一下这三个问题。第一个是请谈谈你的“故事缘”。

颜轶超:其实从有语言能力之后,我就开始了和故事的不解之缘。比如和爸爸妈妈解说今天幼儿园里老师表扬我的事儿啊,比如向同学吹嘘,我昨天去过人民公园玩了碰碰车、小飞机啊。再后来,我熟练掌握了各种修辞手法,叙述手法之后,更是把一个个故事讲得风生水起,有模有样,什么稗官野史、人鬼传奇说得人家欲罢不能,我就快活了。可以说故事是我生活中的盐,没有它生活就淡而无味啦。

蔓石:好。第二个问题是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你心目中的“好故事”标准是怎样的?

颜轶超: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还要有高度。

蔓石:广度、深度和高度好理解,温度指什么?

颜轶超:充满真情。

蔓石:明白了。第三个问题是请描绘一下你理想中的《故事会》。

颜轶超:从《故事会》看世界,让世界看《故事会》。

蔓石:你是绿版《故事会》新年第一位和大家见面的责任编辑,就请你当一下绿版发言人,谈谈下半月刊在新年办刊方面有什么动向和举措?在第一期上有什么具体体现么?

颜轶超:我们会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对各栏目进行一些调整,有一些新的形式出现。第一期最显见是扩充了快乐辞典。至于别的改变,就留给读者自己感受吧。

蔓石:好,下面来谈谈你参与编辑的这期《故事会》吧,如果我的时间只够读本期中的一篇故事,你会推荐我读哪一篇,为什么?

颜轶超:推荐大家读《每个人都有故事》。这则故事的叙述方式让我眼前一亮,四个故事各自独立却又交织在一起;故事中洋溢的人间真情也很让我动容。希望也能点亮大家的眼睛,温暖大家的心灵。

蔓石:是,这篇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读了本期你推荐到网上的4篇故事,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这4篇故事的情节性都很强,你认为评判一篇故事的优劣,情节所占的比重是多少?换个说法,在一篇故事里,情节、立意、语言这几方面比较起来,孰轻孰重?

颜轶超:在我眼里情节和立意是并重的,都是一个好故事的必要条件,而这两者之间孰轻孰重是没有绝对的,有时候会根据具体故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幽默故事《咄咄怪事》这则故事是说一个酗酒的人无法行走只能一路爬回家睡觉的故事,而故事最后峰回路转——原来他本来就不会走路。这显然除了讽刺酗酒这件事也没有更高深的立意了,但是怎样无法站立、站起来就摔倒、爬着回家、撑着上床这些情节一路铺垫下来,丰富了提升了整个故事。而且有时候好的情节能带出高的立意,高的立意能推动好的情节。《谢谢你的中转站》等故事都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蔓石:那怎样的情节在你眼里可以打高分?

颜轶超: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比如我们这期另外一篇故事《谢谢你的中转站》:独居的老林登了征婚广告,除了骗钱的还收到了来自新疆监狱的一封信。原来是一个重刑犯央求老林帮自己转信给一直不肯原谅自己的父母——这个故事一开端情节就很吸引人,征婚却收到了监狱里的来信,这是意料之外;来信央求帮忙是因为父母不肯原谅自己的罪行拒看监狱里的来信,这是情理之中。然后故事就行云流水般地展开了——

蔓石:如果要你给自己责编的第一期《故事会》打个分,满分是100分的话,你会打几分?

颜轶超说:我会打100分哦!99分给我的同事们,没有他们的倾囊相助,我就是一整套特大号“杯具”。1分给我自己,一点鼓励同时更多是鞭策和自勉!

蔓石:好,最后一个问题了——元旦刚过,新的一年刚刚开始,你本人在2010年,工作之外,最想实现的一个心愿是什么?

颜轶超:说起这个呀,我要以一个编辑部的小片段结尾:我们办公室里有一棵长势喜人的“发财树”,系前同事惠赠,不久前她喜结良缘又来分发喜糖,编辑们便把新年愿望“塞”进喜糖包,高高挂在“发财树”上,“2009年,我要——”夜深人静,发财树反复默念所有编辑的愿望——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欢乐、多看《故事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