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61)暂时和解(附音频)

 沉映香 2021-12-28
点击此处,边看边听
公元322年三月,王敦长驱直入,双方终于走到了兵戎相见的这一天。司马睿亲自穿上铠甲,在郊外巡视军队,以周札为右将军、都督石头诸军事,守石头城,刘隗守金城。
说到这里,简单介绍下建康的布局,重要的地方分成三处。皇宫称为台城,另有石头城和金城,以石头城最为险要,是一处军事要塞。
同时,任命甘卓为镇南大将军、侍中、都督荆、梁二州诸军事,陶侃领江州刺史,让他们各率所部从背后袭击王敦。
可惜,远水救不了近火,远在广州的陶侃赶不上救驾,王敦已然兵临建康,并准备攻打驻守金城的刘隗。
这时,麾下猛将杜弘对王敦道:“刘隗死士众多,不容易攻克,不如攻石头城,周札为人寡恩,士兵不肯为他出力,一定能将他击败,周札若败,刘隗也就守不下去了。”
王敦听从了杜弘的建议,以他为前锋,攻打石头城。让王敦倍感意外的是,周札岂止容易击败,根本是不费吹灰之力,他主动投降了。
占据石头城后,王敦忽然变得很伤感,叹息道:“我再也不会做功德盛大的事了。”意思是说,叛臣之名已经坐实,没有转圜之余地。
一旁的谢鲲安慰道:“不一定。只要从今以后,这些事被一天天淡忘,也就会一天天的从心中消失了。”
谢鲲之所以这么说,是想劝说王敦悬崖勒马,到此为止。但事已至此,王敦怎么可能就此罢手呢?
石头城沦陷,建康震动,司马睿令刁协、刘隗、戴渊率领部众发起进攻,王导和周顗、郭逸、虞潭等分三路出击,全都以失败而告终。
太子司马绍义愤填膺,打算亲自领兵出战,被中庶子温峤抓住马勒头劝谏道:“殿下是储君,怎能逞一己之快,轻弃天下而不顾!”抽出剑斩断马的鞅带,司马绍这才罢休。
石头城虽然打下了,王敦却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还要继续进攻吗?难道要一鼓作气攻下台城,取司马睿而代之?如果杀了司马睿,甘卓、陶侃等人一定会和他拼命,他有把握打败甘卓和陶侃吗?
最关键的是,王导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为何站在了司马睿一边?纠结之下,王敦选择了按兵不动,也不朝见司马睿,放纵士卒劫掠财物,皇宫、朝廷里的人奔逃离散,只有安东将军刘超屯兵不动,当值护卫,以及侍中二人在司马睿身边侍奉。
心灰意冷的司马睿脱下戎装,穿上朝服,环顾四周道:“王敦若想得到这个地方,应当早说!何至于如此残害百姓!”
又派使者对王敦道:“如果你眼里还有朝廷,那么就此罢兵,天下尚可安然共处。如果不是这样,朕将回到琅邪,为贤人让路。”
司马睿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你退兵,咱们到此为止,就当这事儿从没有发生过。如果你不退兵,那我主动滚蛋,但请不要杀我。
身为皇帝,被逼到这个程度,司马睿真是委屈到了姥姥家。对此,王敦没有给出任何反应,双方都在心里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刁协和刘隗大败后,一起入宫面见司马睿。司马睿拉着他们的手痛哭流涕,让他们出逃躲避。
刁协表示:“臣当守死,不敢有贰。”司马睿叹息道:“事已至此,你还是走吧!”下令为刁协、刘隗准备随行的人马,让他们自谋生路。
出宫后,刁协走到江乘时被部下所杀,首级送给了王敦;刘隗则投奔了石勒,在后赵一直做到太子太傅,最终战死。
王敦已然攻下了石头城,却没有继续攻打台城,说明他暂时没有篡逆之心,或者说心存顾虑。如果司马睿主动将刁协和刘隗杀了,将一切罪过推到他们头上,给王敦一个台阶,王敦一定会就此退兵的。
但司马睿没有这么做,在这一点上,他还算是个有情有义的皇帝。如今,他主动放走了刁协和刘隗,王敦会善罢甘休吗?
刁协和刘隗走后,司马睿令百官前往石头城拜见王敦,谈判善后。
手握主动权,王敦得意洋洋的对戴渊道:“前日交战,还有余力吗?”戴渊回道:“岂敢留有余力,只是力有未逮罢了!”
王敦道:“我今日之举,天下人会怎么看?”戴渊道:“只看到表象的人说是叛逆,知道内情的人说是忠贞。”王敦大笑道:“您老真会说话!”
王敦又对周顗道:“您辜负了我啊!”当年,周顗在平定杜弢之乱时表现糟糕,是王敦替他收拾乱局,王敦固有此言。
周顗回道:“您依仗武力犯上,我亲率六军却不能胜任,致使王师败绩,这是我辜负您的地方。”口头上并没有服软。
三月十八,司马睿主动任命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以示既往不咎。
不过,王敦并没有接受,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他不想就此和解。
当初,洛阳和长安相继覆没,四方人士都劝司马睿即帝位。王敦想把控朝政,担心司马睿难以控制,想另行拥立幼主,王导不同意。
这时,王敦责怪王导道:“不听我的意见,差点全族覆灭了吧。”还想废了司马绍,因为司马绍有勇有谋,受到朝野拥戴,一旦他继承帝位,自己肯定要被秋后算账,准备以不孝的罪名废黜他的太子之位。
借着大会百官的机会,王敦声色俱厉的质问温峤道:“太子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德行?”温峤神色不变道:“钩深致远,似乎不是我浅显的度量所能知晓的,依照礼义来看,可以说是做到了孝。”
接着,其他大臣也一致力挺司马绍,王敦不想犯了众怒,只好作罢。
眼见王敦不肯接受自己伸出的橄榄枝,司马睿有点慌,于广室召见周顗,问道:“近来发生的大事,二宫未受伤害,大家也都平安,这是否表明王敦所为本来就符合众望呢?”
周顗回答道:“二宫的情况,固然与陛下所说的相符,至于我们这些人的遭遇怎样,现在还未可知。”言下之意是,王敦不敢对您怎么样,但对我们这些人就没那么客气了。
周顗所言不虚,王敦既然不敢对司马睿动手,不杀几个执政大臣何以立威,又何以向天下交代?总不能说是建康一日游吧。
护军长史郝嘏等人劝周顗避让王敦,周顗道:“我身为朝廷大臣,眼见朝廷衰败,难道还能再蛰伏草野中求活命,出外投奔胡人吗?”
王敦的参军吕猗曾经做过尚书郎,为人奸猾谄谀,戴渊担任尚书时憎恶他的为人,吕猗对他怀恨在心。
趁此机会,吕猗劝说王敦道:“周顗和戴渊都有很高的名望,足以盅惑人心,若不除去他们,恐怕他们将来会举兵讨伐您。”
王敦素来忌妒他们二人的才能,心中颇以为然。但在此之前,他想探探王导的口风,借着重组朝廷的名义,不动声色的问道:“周顗和戴渊是南北之望,位列三公是无疑的。”王导不置可否。
王敦又道:“如果不用为三公,只让他们担任尚书令或仆射的职位如何?”王导继续沉默。
王敦最后道:“如果不这样,那就杀了他们!”王导还是不说话,算是默认了王敦对周顗和戴渊的处置。
三月二十三,王敦派部将邓岳逮捕了周顗和戴渊。
由此可见,王导和王敦的立场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王家的利益,他之所以在紧要关头帮助司马睿,很可能是觉得王敦已经胜券在握,不如留在司马睿阵营两头下注。
出兵前,王敦曾对谢鲲道:“我将以周顗为尚书令,戴渊为仆射。”这天,他又问谢鲲道:“近来舆论如何?”
谢鲲回答道:“您虽然想保全社稷,但民间却认为不合大义。如果能重用周顗和戴渊,那么民心就能平静了。”
王敦大怒道:“你这是粗疏不察,这二人名不副实,已被我收捕了。”谢鲲一脸愕然,心知事情已无转圜之余地,暗自叹息。
周顗意识到自己难逃一死,被捕路过太庙时高声喊道:“贼臣王敦,颠覆社稷,残害忠良,神祗若有灵,应当快快杀掉他!”
捕卒大怒,用戟刺伤周顗的嘴,鲜血一直流到脚后跟,但他容颜举止泰然自若,围观之人无不落泪,后与戴渊一起被杀死于石头城外。
周顗虽无军政之才,也无拼死一搏的勇气,但在生死关头,他保住了一个士大夫的气节,难能可贵。
后来,王导整理中书档案,发现了周顗的上书,非常后悔没有为他辩白,痛哭流涕道:“吾虽不杀伯仁,但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其实,这件事也不能完全怪王导心胸狭窄,周顗既然想要援救王导,为什么不暗示他呢?不仅没有暗示,反而说了一句引人误解的话。
况且,这也根本没什么好避嫌的,你都跟司马睿说得这么明白了,还怕别人误会你的立场?他纯粹是名士做派,故弄玄虚耍花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