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人读论语 38 | 纯阳之体

 周氏纵横 2021-12-29

纯阳之体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这段文字写得很美,意思是说每个人原本都是一张白纸,一切的“礼”都是由后天的行为习惯构成的,“素”是先天,“礼”是后天,当然“素”是根本。从先天的角度看,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这里我想到中医上的一个名词:“纯阳之体”。

《颅囟经》说“三岁以内,呼为纯阳”;《小儿药证直诀》也说“小儿纯阳,无烦益火”;《医学源流论》指出:“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把小儿看做“纯阳之体”的说法是要告诉所有的父母和医生: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其阳气当发,生机蓬勃,与体内之阴相比,阳气处于优势地位;假如小儿发病,易患热病,阴津易伤,在治疗上不宜使用温阳药物。一般来说,小儿的疾病尤其是发烧最好能够使用非药物治疗,因为药物容易损伤小儿柔嫩的脾胃,《温病条辨》说“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所以处理小儿的问题要尤其谨慎。

钱乙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医生,他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该书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小儿药证直诀》为儿科的经典著作,并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钱乙曾说过:“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意思是说小儿脏腑娇嫩,消化吸收功能还不健全,保持七分饱,脏腑就不容易受损,孩子不愿意吃饭,不必追着喂饭,孩子饿了自然有吃的意愿。小儿元阳充足天性好动,如果衣服过暖,容易出汗受凉,导致伤风感冒,因此让小儿处于“七分暖”的环境中,不容易患咳嗽、哮喘等病,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小儿强壮的体质。

万密斋是与李时珍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他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万密斋博学多才,能诗善文,精医术,擅书法,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多年,以儿科、妇科、痘诊科享有盛誉,后被康熙皇帝嘉封为“医圣”。万密斋在总结前人经验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小儿的生理与病理理论,他提出“三有余、四不足”之说,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阴常不足”。对于小儿问题,他提出不滥吃药,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他发明的“万氏牛清心丸”,至今仍是治小儿急惊风的良药。

阴阳是中医的基本概念,小儿被称为“纯阳之体”,说明小儿的“阳气”非常旺。一个人衰老的过程可以理解为“阳气”减少的过程,当然每个人每天由于大自然和日出日落的变化,人体阴阳双方也跟着变化;人老了,阳气自然在减少。另外,有些急症被称为“阴阳相离”,这是生命垂危的现象。在《临证指南医案·脱》一书中,清代名医徐灵胎对其的评语是:“脱之名,惟阳气骤越,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症,方名为脱”。

老子说“复归于婴儿”,又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孟子也讲“赤子之心”,从中医的角度看,讲的就是小儿的“纯阳之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