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诗】李白给妻子写了首情诗,因为太过露骨,子孙看了都脸红!

 老黄说史 2021-12-29

李白的情诗有多直白:“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子孙看了都脸红!

李白的一生共有四段婚姻,他的原配结发妻子姓许,湖北安陆人,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李白与许氏成婚于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时年27岁。

此前,李白一直独自漂泊江湖,过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生活。

婚后的李白,在安陆故相家中待了不到一年,他便又挥别新婚的妻子外出游学。只是,这次的出游并未走远,而是跑到江夏(今湖北武汉)去找诗友孟浩然。两人在一起饮酒、吟诗,畅谈人生。

江夏与安陆相距不过80余公里,所以,来来回回地非常方便,虽然是新婚夫妻,到没觉出什么相思之苦,反倒多了份“小别胜新婚”的甜蜜。

待在安陆期间,李白也曾想谋份吃饭的差事,所以,他曾谦卑地多谒见安州长史裴宽。但是,裴长史并不看好他,因为,有人在长史那说他的坏话。

为了消除误会,李白还专门向裴长史写了一封申诉信。信中除了通过申述自己轻财好施、存交重义、养高忘机以及富有才情种种品行,向时为安州长史的裴宽辩解自己遭受诽谤谗言,蒙受不白之冤的情况。主要目的还是投诗干谒,希望裴长史能够重视自己,任用自己:

“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天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眄。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遂之长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这就是李白的那篇自荐信——《上安州裴长史书》。但是,最终也没能打动这位长史大人。

开元十八年(730年)夏天,年已30岁的李白,为了奔个好前程,这次又离家远游,这次的目的地并不是近在家侧的江夏,而是千里之外的帝都长安。

李白到了长安后,到处拜访权贵,希望能得到认可,但是,命运甩给他的都是闭门羹。求职的不顺,让他心灰意冷,穷愁潦倒的李白,愤而离长安,经开封,到宋城(今河南商丘),后又滞留洛阳。

身在异乡的李白,无时不在思念在安陆的妻子许氏,这期间,他陆续写了一组表达相思之情的情诗,名曰《寄远》。所谓“寄远”,就是“寄内”——写给妻子的情书。

《寄远》一共十一首(一本作十二首),据考证,这十几首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而是李白旅居长安、洛阳等地时寄内或自代内赠(有以自己名义写给妻子的,也有以妻子名义代妻回赠自己的)。

李白被称诗界谪仙,抒写这种儿女情长,更是驾轻就熟。李白的这组诗,或直述或借景物人事写两地相思之苦,表情达意深切细腻,写景状物传神动人,其抒发的思念之情既执着又苦涩,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比如《寄远》其十:

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氏书。

寄书白鹦鹉,西海慰离居。

行数虽不多,字字有委曲。

天末如见之,开缄泪相续。

泪尽恨转深,千里同此心。

相思千万里,一书值千金。

“鲁缟”,鲁地生产的丝织品。“月氏”即月支,汉时西域国名,故地在今甘肃西部。这首诗的“咏物对象”是以月支文写在洁白鲁缟上的书信,行数虽然不多,字字句句意切情真。隔着千万里的相思,一字值千金。

诗的前半部分写男子在异乡对妻子的怀念,后半部分拟想其妻收悉书信后相思倍增情怀,并以“千里同此心”展现心心相印之爱恋,非常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远别思亲之情。

再如《寄远》其六: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

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诗中的“楚水”、“黄河”,既有实写夫妻二人一在黄河之滨的洛阳,一在楚水之畔的安陆路,也有泛指,言其相隔遥远。“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两地相思,如同日夜浩荡奔流的楚水、黄河,直奔沧海不回头。“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相聚无望的痴情诗人,只有将一点相思泪寄回给远方的如花娇妻。

这首诗以两情相隔楚水、黄河起兴,以水喻愁,写相思无尽而相见无因之痛苦,抒发客中怀内之情。诗歌运用民歌之顶真勾连句,表现出清新流畅、意趣天真之艺术境界。

但是,在感情表达上,李白有时直白得令人侧目,比如《寄远》其七:

妾在舂陵东,君居汉江岛。

一日望花光,往来成白道。

一为云雨别,此地生秋草。

秋草秋蛾飞,相思愁落晖。

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

“舂陵”,汉县名,故城在唐随州枣阳县(今湖北枣阳),与“汉江岛”遥遥相对,在此代指许氏与诗人的两地分离与相思。这首诗是以许氏之名回赠给远方诗人的,许氏在诗中回忆了与诗人的云雨之欢,并期待着下次重逢——“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这种急迫的心情,被李白表现得淋漓尽致。

只是,李白的这句“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因其太过赤祼直白,遭到许多诗评家的差评。比如金人李治在其《敬斋古今(黄主)》(《永乐大典》卷八百二十一引)中就曾直斥李白诗中之淫:

李白诗“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朝共琅玕之绮食,暮宿鸳鸯之锦衾”,已极淫媟矣。至云“秋草秋蝶飞,相思愁落晖。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若比等类,又可谓不可道者也,其何以示子孙?

这样的表白,还真无法与子孙一同分享的。只是,李白是性情中人,作此情语,是心性使然,作为读者,大可不必苛求其含蓄隐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