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启示类题答题方
2021-12-29 | 阅:  转:  |  分享 
  
4.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以及作者评价等,加以分析,找出人物性格特点。例如: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
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注: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
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注:莽莽撞撞地)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
:“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作者借狐、猪、羊比喻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
要知道狐
、猪、羊比喻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就应找到文段中的一个关键性的句子,就是最后的评论句(画线句)。这里的“奴隶”和“动辄言功”可以帮
助我们准确地概括出:狐、猪、羊比喻现实生活中谄媚主子、动辄言功的人。速记口诀:标题开头须关注,具体事件显性格,语言动作析特
点,侧面描写起烘托。补充:概括分析人物言行类题,其解题方法与分析人物形象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
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
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019届辽宁沈阳中考模拟】文言文阅读东坡食汤饼①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
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
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注】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
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
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恶不可食()(2)徐谓黄门曰(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16.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答案】14.(1)吃(2)告诉、对……说15.黄门公(苏辙)放
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16.豁达(乐观、洒脱)【2019届江西赣州、瑞金中考3月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后面小题真盐铁陈恕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恕通判澧州,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
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恕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恕有心计,厘去宿弊,整顿赋税,疏通货财,府库丰盈,太宗深器之,亲
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后恕知贡举。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又援贡举非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
名考校,曾复得甲科,时议称之。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节选自《宋史·陈恕传》)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少为县吏()②悉被黜退()10.翻译下面句子。太宗深器之,
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11.读了这篇文章,说说陈恕是一个怎样的人。12.联系生活,陈恕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答案】9.
①年轻时②全或都10.太宗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題词“真盐铁陈恕”。11.①性格刚毅,不畏强权。②治国能力
突出,善于理财。③品德高尚,爱惜名声(避嫌)。④性情至孝。12.①为人处世要有魄力,不能畏手畏脚,否则无法成事。②做官做
事要有能力,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③品德名声很重要,要谨言慎行,维护自己的名声。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做人之本。译文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年轻时做过县吏,改变旧习,发愤读书。澧州自唐朝起就是节度使兼管,官吏很多利用公文欺上瞒下,投机图利。
陈恕揭发其中的所有弊端,郡中都称赞他精明强干,以才能闻名于世。不久做了代州知州,可以参与吏部举士考选,选拔职官,授予盐铁使。陈恕有
心計,将积久的弊政清理一空,太宗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題词“真盐铁陈恕”。后负责科举考试。陈恕因为自已是洪州人避嫌,凡是江南的贡
士都被清退。又援引“贡举非其人“(就是“推举的人不合袼”)的律条,所以取士很少,而所取的举人以王曾为首,等到廷试糊名考试,王曾又考
了第一等,当时人们都称赞陈恕所举得人。陈恕对母亲很孝顺,母亲亡故,过度哀伤思慕,不吃荤腥,以至于瘦弱不堪。课外文言文阅读——启示
类题答题方法课外文言文阅读——内容理解与概括题答题方法命题解析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
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文。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
理。第二,题型。中考课外文言文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等考查。其中,字词解释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之”、
“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句子翻译一题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而篇章理
解、主旨把握是主观简答题,通常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有时也要求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
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第三,考点。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
但遵循的却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第四、能力。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
从课内来。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2009)16.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
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内容概括分析)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所以二
人意见截然相反。(2010)1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
,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文意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
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2011)16.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内容概括分析)王羲之写在
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2012)16.文
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内容概括分析)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2013)16.
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
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2014)15.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启示类)15.修
养自身是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2015)15.结合选文,举例说明袁黄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分析)由“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
五品”和“随问随结,庭无滞狱”,可以看出袁黄是一个力行节俭、勤于政事的人。(2016)15.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人物形象分析)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勒奋好学的人。“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
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2017)15.“皆一可以当百”体现了岳家军什么特点?请你根据文
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内容概括分析)体现了岳家军战斗力强的特点.岳飞治军一是赏罚分明,二是军纪严明。(2018)15.
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内容概括分析)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
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2019)15.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答案: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
全部责任。答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联系语境揣摩语言的能力不扎实。学生词汇量少,就很有必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汇的意思,
否则就很容易失分。?2、翻译句子不到位。文言句子最重要的是直译法,兼而用之“增”、“删”、“补”、“调”等方法。??3、?筛选
信息的能力欠缺。不善于从原文中找答案,“用原文语句回答”或“用自己的话说说”,其实都离不开对原文信息的筛选。4、人物分析不全面。
评价人物往往只答一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5、对文章主旨理解不到位“,启示感受”作答不准确。(一)内容理解与概括【考点
内容及题型特点】对这一点的考查主要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考查考生对选文的整体、部分或细节的有关内容的理解。一般是信息筛选,根据试题要
求,认真阅读,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本所写的人、事、物、景、情等内容要点,并对有关要点进行辨析、判断、提炼和表述。【答题指导】在
答这一类题时,要建立整体的解题审读观,材料(文段)、题目要求、尾注三者均不可偏废。阅读时不要在个别词语上纠缠,在初步了解、整体把握
文意后再细读题目,充分分析题目中关于文段理解的信息,最后细读材料,从高屋建瓴的角度上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加以概括即可。解
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
、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2019届广西钦州九年级下学科素养测试】匡衡字椎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舍
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②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
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注释】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②大姓:大户③文不识:姓
文,名不识。④大学:很有学问的人。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资给以书资:衡乃与其佣作而不
求偿而:1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成现代汉语。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19.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匡衡“遂成大学
”的原因。【答案】17.(1)借/提供/供给)(2)表转折,但/却18.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
用书照着光亮来读。19.匡衡勤奋好学,通过凿壁借光来勤奋读书;(匡衡不怕艰苦,通过无偿与人佣作得以遍观群书,最终成为大学
问家。【2019届天津一中初三下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①求大木。工师
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
?今有璞玉②于此,虽万镒③,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工师:管理各种工匠的官员。②璞玉:未雕琢加工过的玉。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1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以为能胜其任也()(2)匠人斫而小之()20.用现代
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姑舍女所学而从我。译文:21.孟子对齐宣王有怎样的期待?他是采用什么方式劝谏齐王的?【答案】19
.(1)经得住/能承担(2)使变小20.暂且舍去/放弃你所学的(本领),听从我(的吩咐去做)。21.治国要发
挥人才的特长/信任人才、给人才以自由/让贤人发挥各自的本领/用贤图治,让他们学以致用。(或:不要钳制人才、束缚贤人的手脚/不能依着
统治者的好恶爱憎或个性来治理国家。)借用木匠和玉匠设喻/类比来劝谏齐王。译文: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造大房子,就一定要叫工师
去寻找大木料。工师找到了大木料,大王就高兴,认为工师是称职的。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小了,大王就发怒,认为木匠是不称职的。一个人从
小学到了一种本领,长大了想运用它,大王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样行吗?设想现在有块璞玉在这里,虽然价值万金,也必
定要叫玉人来雕琢加工。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么,这和非要玉匠(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不可,有什么
不同呢?")【2019届内蒙古包头九年级毕业升学模拟】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
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
忿非伯主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
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
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齐。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注释】:①秦王:指秦武王
。②《诗》:即《诗经》。③智伯瑶:又称智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④范、中行:指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⑤三家:指赵、韩、
魏三国。⑥梁君:指梁惠王。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鲜克有终()(2)卒为三家笑()9
.翻译下面句子。(1)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2)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10.选文中,进谏者向秦王提出了哪
两条忠告?11.从个人成长角度,谈谈读文后你获得的启示。【答案】8.(1)能够(2)最终9.(1)臣私下疑惑大王轻
视齐国、楚国,蔑视韩国(的原因)。(2)这三人并非没有功绩,只是能善始却不能善终。10.(1)君主处理国家间关系时要做到不
骄不忿。(2)君主行事有始有终才能使国家长盛不衰。11.示例:成长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作风,这样才能
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个人的持续发展。译文:有人对秦武王说:“臣私下十分疑惑大王何故轻视齐、楚,而且
待韩国就象对待奴仆,极不礼貌。臣听过这样的话,胜而不骄是王者作为,败而不忿是霸主胸襟。胜而不骄,故能服众;败而不忿,才能与周围和睦
共处。现在大王很看重和魏、赵两国的关系,不惜广施恩德,可却淡薄与齐国的交往,这可是骄傲的表现;取得宜阳大捷,就疏远楚国,这是忿怒的
原因。骄忿难以成就霸业,臣私下认为大王应当加以深思,不该这样做。《诗经》上说:‘做任何事情总有个开头,但是很少能做到善始善终。’因
此先王要特别注重善始善终。过去智伯灭掉范、中行氏,又围攻晋阳以求灭赵,结果为韩、赵、魏三家所灭;吴王夫差把越王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
又在艾陵一役中大败齐国,后来在黄池(地名)主持诸侯会盟,对宋无礼最后为勾践所擒,死在干隧这个地方;魏惠王当年更是盛极一时,伐楚胜齐
,使韩、赵屈服,还邀集十二家诸侯朝天子于孟津(地名),最后太子死于马陵(地名)一役,自己为形势所迫,素衣布冠为秦所囚。这三人当初都
建有赫赫战功,只因不能将谨慎贯彻于始终。【2019届江西九江初中卓越联盟九年级二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楚将伐齐,鲁
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鲁君曰:“齐王惧乎?”曰:“非臣所知也,臣来吊足下。”鲁君曰:“何吊?”曰
:“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地?”鲁君曰:“子以齐、楚为孰胜战?”对曰:“鬼且不知地。”“然则子何以吊寡人?”曰:
“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无鲁。足下岂如全众而合二国之后哉!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其余兵足以待天下;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亦殪,
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鲁君以为然,身退师。【注】①鲁君:鲁国国君。②吊:悼念死者。③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
辈相称你可用足下。④权敌:争夺权势的效手。⑤选卒:挑选出来的兵卒、精兵。⑥殪:死:⑦退师:撤退军队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
齐王患之患()(2)鲁君以为然,身退师身()10.翻译文中面线句子。(1)楚
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其余兵足以待天下。(2)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11.用自己的话说说张丐是如何使鲁国撒兵的
。【答案】9.(1)忧患,担忧(2)亲自10.(1)如果楚国大胜齐国,楚国的良将精兵一定有很多伤亡,其余的军队
完全可以对付天下的侵略者。(2)然而君王率领鲁国的兵众联合作战胜利的一方,这大概施的恩德也够大了11.首先用哀悼的方式拜
见鲁国国君,使鲁国国君产生疑问;然后指出齐楚两国势均力敌,一旦交战不知道谁能取胜,鲁国参战的意义不大;最后指出鲁国应保持中立,在两
国交战之后联合胜利的一方。译文:楚国准备进攻齐国,鲁国亲附楚国,齐王很忧虑此事。张丐说:“臣下请求去鲁国使它中立。”于是为齐国
去拜见鲁国国君。鲁康公说:“齐王害怕了吗?”张丐说:“这不是臣下所能知道的事情,臣下是来哀悼您的。”鲁康公说:“为什么哀悼我?”张
丐说:“君王的谋划错了。君王不帮助胜利者而去帮助失败者,这是什么缘故?”鲁康公说:“您认为齐、楚两国哪一方能取胜呢?”张丐回答说:
“就是鬼也不知道。”鲁康公说:“这样说来,那么您凭什说哀悼寡人?”张丐说:“齐国、楚国势均力敌,不在乎有鲁国还是没有鲁国的帮助。您
哪里赶得上保持中立在两国交战之后联合胜利一方啊。如果楚国大胜齐国,楚国的良将精兵一定有很多伤亡,其余的军队完全可以对付天下的侵略者
;如果齐国取胜,齐国的良将精兵也会有很大死伤。然而君王率领鲁国的兵众联合战胜的一方,这大概施的恩德也够大了。”鲁康公认为很对,亲自
率领军队后退。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答题方法人物形象分析【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考查考生对选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
分析,主要是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时是直接分析,有时要求间接分析。题型为简答题。步骤:第一步:分析标题。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
示人物性格特点。第二步:通读原文。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
能太慢,词句意思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文章有出处和注释,也要一并读完。第三步:分析原文。①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
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其性格特点;②注意侧面描写,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定位主人公性格起着重要作用;③主人公做了哪些事,
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④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以及作者评价等,加以分析,找出人物性格特点。【答题指导】关于评析文本
中的人物,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从正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就是通过文本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重点语句,分析人物的思
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例如:淳熙中,张说颇用事,为都承旨。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
。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
至,是违圣意也。”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
祐,迄不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而罢。说说陈良祐是个怎样的人?选文刻画人物,
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的方法。张说的语言描写很多,而陈良祐一句话也没说,直接描写的也不多,但他一直没有参加张说的宴会,这就是行
为。宋代是禁止士大夫集会宴请的,这主要是防止官员串通结党,通过这个行为可以看出,陈良祐拒绝参加宴会反映了他是个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
清官。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来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例如:晋文子出亡,过于县邑,从
者曰:“此啬夫(乡官),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且待后车。”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佩,此人遗我玉环。是振我过,以求容于我者也,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乃去之。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其君矣。乡官啬夫是个什么样的人?此文段对啬夫没有进行正面描写,但晋文子意味深长的话,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到:乡官啬夫是个重利轻友、献媚取宠的小人。3.通过剖析事件分析人物形象。例如: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顷赖士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震惊,谈笑扫空之。(节选自洪迈《稼轩记》)根据材料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你对辛弃疾的认识。文段写了辛弃疾的两件事,一是勇擒叛徒张安国,二是平定赖文政叛乱。剖析这两件事,我们对辛弃疾的认识大有改观。他所到之处,叛徒被擒,暴乱被平。原来,他不仅是个气吞山河的诗人,还是个跃马横戈的武将,是个文武双全的英雄。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