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热:病因病机及治疗】

 昊晟堂 2021-12-29

郁热的临床特征

郁热,由于致郁原因不同,所郁部位之异,正气强弱之别,兼杂邪气之殊,故其临床表常复杂。尽管症状千差万别,但由于其具有热郁于内的这一共同病理基础,因而临床表就有共性可循。

下面从脉、舌、神色、症分述之。

(一)脉

郁热的典型脉象是沉而躁数。脉何以沉?维持脉的正常运行有两个因素:一靠阴血充盈、二靠阳气之鼓荡。郁热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就是气机郁结,使气血不能外达以充盈鼓荡血脉,故而脉沉

正如《四言举要》所云火郁多沉”。脉之沉伏程度,与气机郁结程度成正比。气郁轻者,脉不浮,可中取而见,如杨栗山云:“凡温病脉,不浮不沉,中按洪长滑数,右手反盛于左手,总由怫热郁滞,脉结于中也”,此即指气郁较轻者。

气郁重者,脉不仅不浮,反而见沉、见伏,甚至脉厥。如《温病条辨》“阳阴温病……脉沉伏,或并脉亦厥”,此亦郁极重而致脉厥者。

脉何以躁?因热邪郁伏干内使然。热为阳邪,主升,主动,气机郁结,热伏于内,必不肯宁静,躁动不安,奔冲激荡,扰动气血,故脉躁数急迫

如《医家心法·诊法》云:“怫郁之脉大抵多弦涩凝滞,其来也必不能缓,其去也必不肯迟,先有一种似数非数躁动之象。”若郁闭重奔,气血滞泣,脉可呈沉小、沉细、沉涩、沉迟乃至脉厥,例《伤寒论》208条“阳明病脉迟”。

热郁脉之沉小、细、涩、迟、厥,有类虚寒,然断不可误为虚寒

对此,杨栗山曾告诫曰:“凡温病内外有热,其脉沉伏,不洪不数,但指下沉涩而小急,断不可误为虚寒。”

二者区别关键在于沉候有力无力,沉取按之无力者,即为虚寒;若沉取按之躁急有力者,即为实热。正如《四诊抉微》曰:“阳气微,不能统运营气于表,脉显阴象而沉者,则按久越微;若阳郁不能浮应卫气于外,脉反沉者,则按久不衰。阴阳寒热之机,在于纤微之辨。”

(二)舌

郁热之舌当红,因气机郁结,邪热不能外达而上灼,故而舌红。由于郁热的轻重不同,舌红的程度亦有差异。轻者舌微红或仅舌尖红或舌尖部有晶莹突起之红点如粟状;重者全舌皆红,甚至舌绛少津,极重则舌绛干敛。

但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大出血、血液病严重贫血、大量输液等,郁热虽盛而舌淡,此时之淡舌不以虚看,当舍舌从脉。

若因湿浊壅塞阻滞气机而导致郁热者,苔当厚腻而舌质红。湿未化热则苔白;湿初化热苔白腻微黄;湿已化热则苔黄腻,湿已全部化热化燥,则苔千黄或黑而起芒刺;若湿未化而津已伤者,则苔白厚而干或如积粉,舌质深红或绛紫。

(三)神色

郁热上冲则面赤,然因气滞而气血不畅,故面虽红而有暗滞之感,郁重者,可面色青紫而暗滞。其神,可心烦少寐,或心中躁扰不宁,或谵语、狂躁、神昏,若因湿遏热伏者,可神情呆滞、嗜睡、朦胧。

(四) 症

郁热的症状特点是,内呈一派热象,外呈一派寒象。气机郁滞,阳郁不达,外失阳之温煦,故外呈寒象,如恶寒恶风、肢厥腹冷等。热邪郁伏于内,故内呈热象,如身热、烦渴、胸腹灼热、口秽气粗、溲赤便结等。

热扰于心则心烦、昏谵、狂乱;热迫于肺则咳喘、气粗。热郁少阳则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热淫于肝则动风;热邪迫血妄行则动血发斑;郁热上冲则面赤目赤、咽痛头痛、头汗;郁热下迫则小便赤涩、协热下利或热结旁流等。

以上诸项特点中,以脉沉而躁数最关紧要,其次为舌,若见沉而躁数之脉,舌质又红者,即可诊为郁热。至于症状,千差万别,只作参考。所谓外寒内热,仅指典型郁热证而言,多数没有外寒的表现,不可因无外寒而否定郁热的存在。


四、郁热的治疗

因为郁热证的病机,一是气机郁滞不畅,二是热郁于内不能透达,所以针对上述病机,则郁热证的治疗原则为宣畅气机,清透郁热。

如何宣畅气机?

原则是祛其壅塞,展布气机。因造成气机不畅的原因众多,六淫外袭,或痰湿、瘀血、食积、腑实等壅塞气机者,须祛邪以畅达气机,若情志怫郁而气机不畅者,则须行气理气以疏达气机,若正气虚馁而气机不畅者,又宜扶正以畅达气机。总之,要针对造成气机不畅的原因,有的放矢。

如何清透郁热?

“热者寒之”里有热邪,故当以寒凉之品清之。但清热时,一定要勿过寒凉,因过寒则遏伏气机,则热邪更不易透达,当选用寒而不遏之品清热最宜。

经云:“火郁发之”。热郁亦即火郁,亦当发之,所以在治疗郁热证时,当以发之为首务,而清居其次。

升降散善能升清降浊,行气活血,透发郁热,不仅为治温之总方,亦为治郁热之总方。

方以僵蚕为君,辛咸性平,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善能升清散火,祛风胜湿,清热解郁,升而不霸,为阳中之阳。

蝉蜕为臣,甘咸性寒,升浮宣透,可清热解表,宣毒透达,为阳中之阳。

姜黄为佐,气辛味苦,行气活血解郁。

大黄为使,苦寒泻火,通腑逐瘀,推陈致新,擅降浊阴。

气血畅达,清升浊降,郁伏于内之热自可透达于外而解,故凡郁热者皆可以升降散主之。由于致郁原因各异,热邪轻重之殊,正气强弱不同,故临床使用升降散时,尚须依据病情灵活化裁。

因湿遏热郁者,加茵陈、滑石、佩兰、石菖蒲等。

温邪袭肺致郁者,加淡豆豉、梔子皮、连翘、薄荷、牛蒡子等。

情志怫郁致郁者,加玫瑰花、代代花、绿萼梅、川楝子等。

瘀血而致热郁者,加赤芍、牡丹皮、桃仁、红花、紫草等。

痰浊蕴阻致热郁者,加瓜蒌、川贝母、黛蛤散、杏仁、竹沥等。

食积中阻而热郁者,加三仙、鸡内金、炒枳壳、焦槟榔等。

阳明腑实热郁者,加芒硝、枳实,郁热重者加石裔、知母、黄芩等,热郁津伤加芦根、天花粉、石斛等。热郁兼气虚者,去大黄加生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等,肝经郁热上扰者,加桑叶、菊花、苦丁茶、龙胆、栀子、石决明等。总之,应用广泛,加减颇多。

郁热经治疗透达之后,可见身热反剧、面赤、口渴反增等现象,此非病情加剧,乃郁热外达,肌表之热反呈显露之象。

判断郁热已然外透的主要标志有五:

一为脉由沉伏渐转浮起,由细小迟涩转洪滑数大且兼和缓之象。

二为舌由绛紫干敛转红活而润。

三为周身四肢由逆冷转四为神识由昏昧转清。

五为由无汗转周身荥絷之正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