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以数学为例
2021-12-29 | 阅:  转:  |  分享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以数学为例提纲一、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二、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三、依据《指南》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
动设计与组织实施(一)《指南》中的数学教育目标(二)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程序与问题一、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一)数学是什
么?幼儿园里的两个事例:事例一:某大班教师在一次活动中,让幼儿用“5元钱”去买两件“商品”。有一个幼儿成功的买来了两件“商品”;
标价分别是“1元”和“4元”。但是,当他按照教师的要求用一道算式记录自己做的事情时,却令人不解地写下了“1+4=0”的算式。就连她
自己也感到奇怪:她明明记下了自己做的事情——用“5元钱”买了“1元”和“4元”的商品后钱全部花完,却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算式。事例二:
某大班初期幼儿对于10以内的加减运算已经对答如流。在一次测验中,我询问该儿童“3+4=7”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他除了回答“表示3加
上4就是7”之外,任凭再怎么提示,他也不能举出一件能够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具体事情。事例一中的幼儿理解了具体的数学关系,能够解决具体
问题,却不能将其归纳为一个抽象的数学问题,用抽象化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事情;事例二中的幼儿能熟练的解答数学问题,却不能将其还原为具体
的问题——他不懂得抽象符号所表示的具体含义。结论:严格地说,这两个幼儿都不能算是掌握了数学。那么,数学是什么呢?数学——是研究
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恩格斯),这种“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即是从具体现实世界中抽取出来、又区别于具体事物的“模
式”。数学有两重属性——抽象性和现实性。数学将具体的问题普遍化、抽象化为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而对于这个抽象问题的解决又具有实际的意
义,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的两重性。数学的现实性和抽象性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现实生活是数学抽象的来源。(二)数学教育对幼
儿发展的价值第一,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数学地思维”就是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
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很多具体的问题,都是数学问题的具体表现。例如,分一块蛋糕。从日常的眼光来看,它是一个如何实现“公
平原则”的问题,而从数学的眼光来看,它就是一个数学问题了,即把一定形状的蛋糕二等分、四等分或八等分的问题。数学教育为幼儿的生活世界
和数学世界架起了一座桥梁。2、数学对于幼儿正确的认识和描述事物非常重要。比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你问他家里有几个人?他能列举出“
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却回答不出“一共有三个人”。3、数学还能帮助儿童概括的认识事物,即从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各种数量关
系,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4、数学教育能使幼儿获得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有了数学的思维方式,儿童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自觉地将
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式并加以解决。第二,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1、数学教育是促进幼儿思
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即数学能够锻炼人的思维。2、数学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将具体的问题归结
为模式化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3、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说明幼儿已经具备发展初步抽象逻辑思维的可能性;(幼儿的思维以具
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4、幼儿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和逻辑上的准备,反过来数学又可以促进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发
展。第三,数学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以便更好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1、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培养幼儿学习的任务意识、
规则意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数学教育还能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幼儿园的数学活
动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数学活动,幼儿都有机会主动地参与。3、数学教育可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只要教
师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得当的教育方法、正确的引导,就可以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往往开始于对材料的兴趣、对活动过
程和成果的兴趣。二、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一)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皮亚杰:“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成为幼儿数学教育中广为接受
的观点。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就是通过动作进行的。幼儿表现出的外部动作,实际上是其协调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二)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
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幼儿要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象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的过程。(三)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
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四)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启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实质在于发展幼儿的思
维能力。三、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一)《指南》中的数学教育目标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5—6岁的典
型表现:1.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2.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
的乐趣。(大班课例:小小调查员)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5---6岁的典型表现1.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北
京:称一称)2.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3.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4.
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3---4岁的典型表现1.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北京:图形宝宝)2.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教育建议:用多
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二)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程序与问题无论是分科教学年代,还是今天推崇整合教学的时代,数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长期以来在许多幼儿园存在着。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1、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因为在进行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考虑并制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带有预成性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有可能会根据
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或更改教学计划中的某一个环节,但就整个计划来说,一般不会做大的改动。2、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情景性、操作性、
游戏性的特点。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情景性、操作性、游戏性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情景,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由教师提出的学
习任务变成幼儿自己的学习要求,将教师要求幼儿做的事变成幼儿自己要做的事;3、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为教师组织、并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
行的活动。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程序与存在问题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或活
动延伸几个环节。1、活动名称:就是给活动起一个名字。如《给数找朋友》(理解和掌握相邻数的关系);《送园片回家》(学习将相同颜色的图
形片放在一起)。现有活动设计中,活动名称一般有两种取法:一是按数学活动的要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另一种是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
生活的语言定名称,如《找朋友》、《盖印章》等。第一种命名形式不太儿童化,缺乏生活气息,但有些中大班的数学内容无法采用生活的语言表达
,只能选用这种形式。第二种命名形式,贴近幼儿的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幼儿也会感到有趣,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2、活动对象:该项活动是针
对哪个年龄段幼儿的,应明确指出。3、活动目标:指数学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教育效果。目标表述要具体,有可操作性,所期望的教育成果基
本上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教学活动目标的表述方式有两种: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用教师所做的事来表述;常用的表述词语有:“帮助幼儿、、、
引导幼儿、、、使幼儿、、、鼓励幼儿、、、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常用的表述词语有:“会、、、体验、、、感受、、
、了解、、、能够、、、喜欢、、积极参与、”例如,“学习5的分解”,目标表述为:a.知道5分成两份只有4种不同的分法;b.
启发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c.引导幼儿积极的参与评议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现实教学中目标表述常见的问题:
有的教师在活动目标表述上采用的行为主体常常不统一,即有的条目由教师做的事来表述,有的条目又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在同一活动中,表
述的方式最好是统一的。一般地说,表述活动目标,最好以幼儿作为行为主体来表述其行为的变化。4、活动准备:(1)学习经验的选择,也就
是为了达到提出的活动目标,教师应为幼儿选择哪些学习经验,(2)幼儿经验的准备,即幼儿对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必须先期掌握哪些知识技能,
具备哪些能力?教师可用任务分析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的准备情况。要分析两个方面:第一,分析进行这一学习活动,幼儿思考、解决问题
的步骤和环节有多少。步骤和环节越多,难度越大,对幼儿学习的要求也越高;第二,分析幼儿在进行这一学习活动时,已经具有哪些知识技能、哪
些能力、他们还缺什么?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什么条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完成任务。(3)所需教具、学具和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准备教师选制运
用教具和学具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具学具的选制、运用要有助于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形象鲜明、大小适
中、所有幼儿都能看清,不要太新奇,以免分散注意力。▼教学具应尽可能具有多种用途,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使用价值;▼选制、运用教学具时,
要考虑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小班应多使用实物、玩具等直观性的材料,中、大班除实物教学具外,还可用一些实物图片或卡片。实物图片已
不是某个具体的实物,而是同类实物特征的概括,并将立体的物体变成平面的图形,这类教学具对发展幼儿的思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活动过程
: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活动开始。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材料、配合提问来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第二部分,活
动进行。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也可集体进行活动;第三部分,活动结束。教师可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给
与表扬和鼓励;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引起幼儿的学习兴
趣,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与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地尝试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感受和发现其中的数学关系。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教师应帮助他们归纳、整理,并可通过提问、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获得的零散的、点滴的经验得到及时地整理,使其系统化。6、活动建议和延伸活动建议:一般是针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或者是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提出其他的活动方式。活动延伸:是指这一活动与下一个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教师注意到这一问题,才能使幼儿已获得的数学经验在后面的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同时,前一活动所获得的经验,也将成为后一活动的基础和准备。可将课堂教学活动与区角活动结合起来。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