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初中历史资料馆 2021-12-29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漫画反映了西汉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一项措施,该措施的实施(  )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沉重打击了匈奴的实力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2.儒学在汉武帝时期享有“独尊”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这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

A.司马迁

B.商鞅

C.张骞

D.董仲舒

3.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读下面“笔记卡片”,判断“秦皇汉武”时期,社会的共同特征是(  )

汉武帝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经济上:盐铁专卖和统一铸五铢钱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开创中央集权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思想上:焚书坑儒

A.大一统局面

B.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C.推崇儒家思想

D.经济繁荣

4.汉武帝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兴办太学

C.实行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5.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  )

A.汉初封国制度严重威胁了中央政权的统治

B.汉初封国制度与郡县制度间存在严重冲突

C.汉初封国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政权稳定

D.汉初封国实力强大完全可以取代郡县制度

6.以前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如今,“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更甚至于一个诸侯国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动向——“陪臣执国命”。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分封制度遭到了破坏

B.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

C.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

D.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

7.“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据此他们的“动机”是(  )

A.树立绝对皇帝权威

B.发展传统思想文化

C.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8.如图反映的是汉武帝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  )

A.增加财政收入

B.巩固分封制度

C.加强中央集权

D.增强封国势力

9.下面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为了扭转这一现象,汉武帝实行了(  )

A.郡县制

B.“推恩令”

C.行省制度

D.重文轻武政策

10.从图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大一统延续时间必不长久  

B.乱世与盛世总是交替出现

C.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D.秦汉与隋唐都是鼎盛时期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1.西汉初期面临哪些社会问题?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系列措施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12.为防止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采取了什么办法?汉武帝在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即位后所采取的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答】根据题干中“西汉时期”及漫画内容可知,该措施指的是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选项A实行分封制,西周时期;选项B推行郡县制,是秦朝开始的加强中央集权;选项D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而选项C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解答】儒学在汉武帝时期享有“独尊”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这与人物董仲舒有关。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D符合题意,ABC错误。

故选:D。

3.【解答】据题干可知,“秦皇汉武”时期,社会的共同特征是大一统局面,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解答】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A符合题意,BCD与削弱了诸侯王势力无关,排除。

故选:A。

5.【解答】根据材料“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可知,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政权稳定,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

故选:C。

6.【解答】“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指的是周王号令天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指的是诸侯号令天下,“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指的是大夫号令天下,因此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说明分封制度遭到了破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解答】A.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故排除;

B.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思想的统一,这是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的,故排除;

C.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目的是消除异端,而汉武帝不是这个目的,故排除。

D.通过材料中“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所以要统一思想,故正确;

故选:D。

8.【解答】从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其作用是使王国越分越小,无法与朝廷对抗,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的规定与分封制的内容不同,故B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对封国的规定,不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

汉武帝的措施使王国势力下降,故D项错误。

故选:C。

9.【解答】据柱状图数据可知,西汉初期,封国的人口远多于中央的人口,中央辖郡数量远少于封国辖郡数量,这反映出封国的实力高于中央的实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大大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表述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开始于元代,排除;D项始于宋代,排除。

故选:B。

10.【解答】图示秦汉时期大一统之后出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时期,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又出现隋唐大一统,说明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符合题意;A中必不长久说法绝对,排除;乱世与盛世总是交替出现不符合图示信息,排;除B;秦汉不是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排除D。

故选:C。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1.问题:①西汉初,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地主两股势力强大,导致社会秩序混乱;②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③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④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不断南下袭扰。

措施:①颁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大大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④派大将北击匈奴。

作用:①有利于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②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2.措施: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措施:经济方面,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营、官卖;在全国范围内统﹣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思想文化方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偶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人各级政权机构;影响: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西汉王朝开始进人鼎盛时期;有利于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