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o B 用户需求

 烟花碎碎念 2021-12-29

To C业务中,企业通常采用的是爆款思维,即设计出创新产品和服务后,再抛向市场。

但在To B业务中,前、中、后台的组织架构以及业务板块的闭环组织,需要对用户及行业有强烈的聚焦,进而调动足够的资源来响应B端客户的需求。

To B业务的要求是,离用户足够近、响应速度足够迅速,以结果为导向。

To B业务的组织设计必须是松耦合、强复合的模式,只要客户提出需求,企业就能快速提出可落地的整体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只要组织灵活性要足够强并持续用系统来固化和调整流程,ToB产品都要具备成为项目核心人员的能力,也必然会成为那样的人。所以对用户需求的响应和管理期望值实现的能力就会浮出水面;

什么是B端用户的需求,它会千奇百怪,会在车上加腿,火上放油,危房上蹦三蹦……但不用焦头烂额皱眉头,需求没有正确或者错误,因为任何一个需求,只要出现,就一定会解决某种问题,会满足一些人的需要。存在即合理。

面对的需求千千万万,应该先做哪一个呢?这时候通过“用户满意度”以及“功能完善程度”两个维度的组合,我们就可以引入以前说过的Kano模型的核心概念。通过Kano模型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四象限。通过这个象限我们可以分解用户的需求功能,并对其分类:


  • 基本型:如果没有这个功能,你其他功能做的再好,需求方也会认为这是件未完成品,没法使用。这类功能需求属于用户的基本需求,这类功能做得再怎么好,用户的满意度也不会提升。但是,如果这有这个功能,产品又无法使用。例如:汽车需要有刹车;手机必须可以打电话。针对这类需求,优先级高,但当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趋向稳定,成为核心功能流程。

  • 期望型:这类需求与用户的期望契合度极高,该类需求实现程度越高,用户的满意度也越高。例如:汽车的行驶里程越远,用户的满意度越高;手机的储存容量越多,用户的满意度越高。针对这类需求,功能每提高一点,用户的满意度就可以提高,要分段集中聚焦。

  • 兴奋型:你是否有试过在使用某个后端产品后,惊呼产品的设计太聪明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因为能触发这类感叹的功能需求就属于兴奋型需求。想想:你第一次使用iPhone的时候。针对这类需求,对C端来说都是难得的,更想想它能实现在B端马上会成为你产品的亮点以及差异化的点,针对这类B端的(奇淫技巧),一定要在有能力的时候持续资源投入。但注意这里能极大的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但是同时也要付出大量的研发成本,做好取舍即可,因为工作很枯燥,这样做的产品也没几个。

  • 无差别型:这类需求的有无对需求方来说其实无关痛痒。例如:你是否有经历过辛辛苦苦实现了一个功能,感觉不实现天都要塌下来,结果上线后根本没有用户使用?这就属于无差别型需求。针对这类需求,要引导或用期望型方案来替代。

通过对需求的分类的刚需,决定了产品需求大多会聚焦于存在的必要性。即需求的证伪,然后要解决的是期望型、和兴奋型问题,并注意将无差别型号进行转化。这个场景下的需求优先级一般来说是: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

根据对需求的分类后,我们可以对同类结果再进行量化分成P0、P1、P2、P3、P4、P5等等优先级,然后你后续评审、抢资源、排期才会有可能。

归纳下来:其实To B产品经理能够提升的:就是要从海量的用户需求中,分析和筛选出有效的,推演出成套的解决方案,然后开发,实现、形成亮点和竞争力。从而在满足需求的过程,才有精力要思考:

是否有额外的价值可以做?形成亮点双赢!

如何标准化此类服务,迅速铺开?

……

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样的你,才不会只是救火队员的你……

附录:C端产品需求分析图,相互其实不分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