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黔行之旅(十)—佛教圣地梵净山

 如诗天地 2021-12-29

下午从丹寨出发,到达梵净山下已是傍晚时分,到客栈安顿好,看天色未暗,就去山下的寨沙侗寨逛逛。

寨沙侗寨是梵净山麓的一个侗族村寨,清澈的太平河从寨前缓缓流过,河畔古树参天,寨后绿树青山。


朱红色的寨门坐东朝西,飞檐翘角,如亭阁、像堡垒、似宅门, 集寨门与凉亭为一体,高大气派,美观大方。


步入寨门,就见美丽的侗族姑娘身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弹着琴,唱着歌,一下就吸引了我。我跑过去,和她们打着招呼,听她们唱歌,与她们合影,笑意盈盈。


听完歌,沿着青石板路向前,一个圆形的广场出现在眼前,广场上矗立着一座19层的鼓楼,层层叠叠,形如宝塔。楼檐为六角,俗称“六面倒水”,每一分水的突出部分都有翘角,通体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结构严密坚固,数百年不朽不斜。

鼓楼是侗寨特有的标志性建筑,有侗寨必有鼓楼,有鼓楼必有侗寨。鼓楼是侗家聚会、议事、起款定约,抵御外来骚扰,击鼓号召群众的地方。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屮起来。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

鼓楼下端呈方形,四周有宽大结实的长凳,供人歇坐。中间是一大火塘,楼门前为全寨逢年过节的娱乐场地。每当夏日炎炎,男女老少至此乘凉,寒冬腊月来这里围火,唱歌弹琵琶、讲故事。仰望鼓楼,英姿挺拔,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侗寨的沧桑巨变。


鼓楼旁有棵几百年屹立不倒的名贵金楠,苍老而虬劲,风姿卓韵。因明朝洪武初年,皇后曾流连金楠景观,又被称作“千岁树”。


寨子里还有一棵苍楠,高耸入云。清朝道光年间,起义将领统兵都督大元帅夏麻山曾在这棵树下焚香祭旗面拜,后人称其为“将军树”。侗族儿女每逢重要节庆均会在树下烧香跪拜,纪念先祖。


这里的建筑都是典型的侗家两层吊脚楼,独门独院,错落有致,石板巷道,联通各户,门前围着矮栅栏,栅栏旁或栽树、或养花、或种菜,蜂飞蝶舞,花果飘香,浓浓的田园气息。


漫步侗寨,看云彩飘荡,溪水潺潺,青山怀抱,竹林掩映,老人闲聊,儿童嬉戏,喜欢这安静祥和,恬淡自然的画面,令人心无尘俗之念。

天色渐晚,回客栈晚餐、歇息。第二天一早到了梵净山景区。梵净山这个山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它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梵净”乃“佛教净界”。梵净山自古就被佛家辟为“弥勒道场”,是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海拔2572米,系武陵山脉主峰。这里森林覆盖率95%,有植物2000余种,动物801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其中黔金丝猴被誉为“地球的独生子”,仅存800余只,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2018年7月2日在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梵净山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恰逢暑假旅游旺季,一时间梵净山游客爆棚,每天早上五六点景区门口就排起了长龙,一票难求。

我们错峰出行,很轻松就买到了门票。从景区门口坐区间车到了登山起点,从起点到山顶约有八千多级台阶,号称“万步云梯”,考虑到时间和体力的因素,我们选择了坐索道上去。

置身于缓缓上升的吊厢中,犹如飞踏在烟波浩渺的天路之上,层峦叠翠的山林尽收眼底,屏住呼吸似乎可以听到溪流禽鸟的低语萦绕耳边,腾云驾雾的感觉大约就是如此了。


下了索道,是一条全长750米、近60层楼高的木栈道,木栈道从原始丛林的空隙中穿过,沿途古木参天,浓岚欲滴,幽然身逾静。观其色,欣赏那层层叠叠的绿、斑斑点点的彩;听其声,感受那风吹林动,虫鸟相鸣的灵;步其中,去看那一花一世界、一石一生命的自然生态之美。


梵净山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仅存的生命绿洲,这里生长着的生灵,古老而又珍稀,有许多物种已经在世界其他地方消失,可以说梵净山的一草一木一石都是宝贝,而未来,它们也将在灵山的庇护下,继续繁盛。


走完木栈道,转过一道弯,就是梵净山最具代表性的山石景观——蘑菇石。蘑菇石是梵净山的精魂,因形如蘑菇而得名。其为一砂质板岩和石英砂岩的方形石柱,上大下小,高约10米,由一正方形巨石错位覆盖在另一长方形巨石上。

蘑菇石看似不稳,仿佛稍有风吹,就会摇晃,却在风霜雪雨中顶天立地巍然屹立了亿万年。如今已经成为梵净山的一张名片,为世人所知。


在离蘑菇石不远的一处山崖顶端平铺一面石台,一块巨石恰如一方巨印倒置于平台上,故称翻天印,自古便有仕途求官者为祈如愿在此叩拜。

翻天印因造型与蘑菇石相似,所以又叫“小蘑菇”。在它的下面,有两个大小不一的天然圆坑,大的常年积水叫“金盆”,小的盛满尘灰叫“玉炉”。传说九皇娘每天晨昏参天拜佛时,先以金盆净手,再到玉炉插香,大自然造就了神奇的胜景,也造就了美妙的传说。


前行,山巅一方巨石矗立,形状像一只神情严肃、展翅欲飞的天鹰,俨然是梵净山忠实而威严的卫士。人们称之为“老鹰岩”。亿万年风雨侵蚀,雕琢出如此奇特的地貌奇观。


老鹰岩对面的山岩层层叠叠,纹理清晰,状若册籍。相传唐僧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曾专程到梵净山拜谒弥勒大佛,路过此地时由于白龙马偶失前蹄,撒下一叠佛经,经书落地生根,便成就了今天的梵净山一绝:万卷书。

千万斯年,万卷书沉淀于山巅,似是透悉了凡尘云烟,昭示着无量的智慧,若在佛山圣地万卷书前虔心参拜,或有所获。


两崖之间,石壁如削,仅能容一人穿行,传说佛家修炼弟子,若犯佛忌则被罚在此思过以悟其道,故名“思过崖”。要有所得,就得反思吧。


自此,山路开始变得狭窄、陡峭。我家先生有恐高症,一看那令人生畏的山路就打了退堂鼓,我不想他一个人在下面等我们,也不愿他错过山顶的风景,便连哄带骗把他拖上了路。


伙伴们都走到前面去了,我陪着先生慢慢地爬着山,不时关注着他的状况,虽然爬得满头大汗,有时还要手脚并用,但看着离老金顶越来越近,还是充满了信心。


终于,我们登上了老金顶。老金顶海拔2494米,是梵净山第二高峰,古称“月镜山”,因此山岩石能产生“月镜”现象而得名。传说,在风清月白之夜,人们在老金顶每取一面石板,都可以照出自己的影像。


老金顶上建有燃灯殿,供奉燃灯古佛。燃灯古佛属过去佛之一,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因此又被称作定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


有老金顶就有新金顶,放眼望去,对面,一座山峰拔地而起,崖陡如削,垂直高差达百米,其形若甑,当地人称“饭甑山”,那就是新金顶,海拔2336米,因晨间经常被红云瑞气围绕,也被称为红云金顶,谐音“鸿运金顶”,有鸿运当头的寓意。


近镜头中的红云金顶上半部分被金刀峡隔成两座孤峰,两峰之间由天桥连接,状若飞龙。红云金顶从不同角度观看似佛手二指禅,也像生命的图腾,因此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峰”。

两峰之上各建一殿,南面是释迦殿,供奉释迦佛;北面是弥勒殿,供奉弥勒佛。人们攀登金顶,只能先到释迦殿,再到弥勒殿。先释迦后弥勒或许是有深意的吧。佛家上,释迦佛代表现在,弥勒佛代表未来,现在与未来,跨过天桥,也仅一步之遥,但人生参与好了现在,才能梦想未来。


驻足山顶,远眺,只见千峰映绿,重山披翠,满眼皆是一色。奇峰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那重峦叠嶂、雄伟险峻的壮阔景象,给人以“旷观瀛海三千界,直上黔山第一峰”的感受。十几亿年孕育的梵净山奇峰怪石经历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向世人展示了不凡的美。


转眼间,云雾袅袅升腾,初时,淡如烟、薄如纱,千里风烟,依稀可辨;尔后,浓如絮、厚如棉,云瀑笼罩,神秘莫测。嵯峨黛绿的群山、满山蓊郁荫翳的树木被飘渺的云雾所掩藏。闻人声,却是“云深不知处”。

一年365天之中,梵净山有200多天云遮雾绕,“不见天日”,想看到它的真容不容易。

眼前,半山碧色半山烟云,恰似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有着一种含蓄、婉约的美丽。


山风劲吹,云雾翻滚,白茫茫一片,宛若漫步云端,如临仙境。真是“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山远天高,清风呢喃,天风逼人,乱云扰扰,八方不动。

云聚、云散的梵净山是两个世界,但要说梵净山最神奇的地方,一定是“佛光”。峨眉山、普陀山等名山也有这种现象,但都不如梵净山出现得频繁,似乎上苍对它,独独不吝赐予,自古就佛气不凡。虽然我无缘一见,但也心生向往。

从老金顶下山走的另一侧,壁立的石崖上凿有石梯,旁有铁索供人攀援,有些路段几近垂直,苔藓、积水,又湿又滑,打起精神一步一挪,也无暇顾及拍照。


路旁,有一 赐敕碑,是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圣旨而建,由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该碑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作了详尽记载,其中“天下众名岳之宗”一句,直接表述了梵净山在当时人们心中无可比拟的崇高位置。


小径深处有一僧塔,五彩经幡环绕,是为明朝明然如泰大师的墓塔。明然如泰是贵州佛教禅门宗擘,也是梵净山妙玄禅派第五代主持,一生这一处梵天净土之上弘扬佛法,其德业修行受世人敬仰。一只彩色的小鸟停留在塔前,莫不是这大山的生灵也有佛性?


下来,就到了承恩寺。承恩寺,俗名上茶殿,,是梵净山寺庙群的主体建筑。寺庙原名通明殿,因供奉通体光明的弥勒菩萨而得名。后毁于战火,仅存遗址,现在的寺庙是根据古遗址复原的。承恩寺与老金顶的燃灯殿及红云金顶的释迦、弥勒二殿共同构成梵净山的古佛道场。

云雾中的承恩寺朱墙碧阶,狮啸龙吟,斑驳时光;飞檐千万,高轩临云,清铃作响;楼台烟雨,杳杳钟声,梵呗境界。佛说,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在梵净山,一步一隅,皆有禅意。

原本打算下老金顶后再上红云金顶的,只是云越来越厚,雾越来越浓,红云金项已被云遮雾罩得看不见一点踪影,天空又飘起了雨,于是决定下撤。


下行,崖下有一水池,名净心池。池水清澈见底,十分清凉,由背靠的石壁天然滴水补给。池旁立有观音菩萨塑像,自古朝山拜佛之人,上到此处,皆饮水洗面或挽袖洗手,排除杂念,再参拜观音,以示虔诚与净心。念佛人,要心静,静心念佛静心听;心即佛,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走在林中小道上,花开蜂忙无人问,闲观草木听虫鸣。云天之上,梵净山是立于苍穹的境外之地;云天之下,是庇护大千生命的梵天净土。人们一入山中,便不自觉地被这里的佛气纳去心尘,褪去俗念,纵然山外车马纷纷,山中我自朗朗风清。

远看梵净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睡佛,延绵万米,蔚为壮观,所以人们也称梵净山为“大佛山”,山即一尊佛,佛即一座山。

这尊万米睡佛是一尊大肚弥勒佛,脸上挂着微笑,心上系着苍生,而梵净山自古就是弥勒道场,弥勒佛是未来佛,所以也有人说梵净山是一座属于未来的山。


我想,这样的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生活在梵净山上的万物生灵,他们会在笑佛的庇佑下,繁盛,延续,生生不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