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坝上秋色浓(六)——奔向草原深处

 如诗天地 2021-12-29

凌晨四点多,起床,去草原看日出。走出开着暖气的宾馆,寒气逼人,感觉此时的温度极低。

四点多的草原,万籁俱寂,只有我们的车灯在茫茫草原那冰冷的空气中与天空时隐时现的星星交相辉映。


越野车在黑暗中疾驰,放眼向远方望去,一切如墨染就的一般,似乎天和地粘在了一块儿,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地。唯独在东方,黑暗中有一丝浅红,那儿该是草原与天空的分界线吧。

黑暗中分不清方向,也不知过了多久,车在一个小山包前停下。下车一看,路旁已停了不少的车,抬眼,山上站满了人,大多是端着长枪短炮等待拍日出的摄友。

沿着栈道爬上了山坡,静静地等待。寒风凛冽,刺骨地冷,呼一口气,冒着白烟,指尖也冻僵了,抱着双臂,裹紧身上的冲锋衣,跺着脚,借此驱散点寒意。每次看日出都要挨冻,可每次有看日出的机会都不愿错过,那孕育光明的时刻,总是带给人希望和温暖。


天边,一道红霞铺洒开来,蓝色与红色交织在一起,在草原上空显得格外的耀眼。染红的云霞慢慢燃烧起来,逐渐由红变黄,那丘陵与天相接的地方一片金黄,远处的山形,草原上的蒙古包显露出了轮廓。


红霞淡去,金色的光在升腾,天空越来越亮。慢慢地,太阳露出了半张脸,好似娇羞的少女晕红了双颊。只听见身旁的人们在欢呼“出来了、出来了!”耳边,快门声如机关枪一般响成一片。


忽的,太阳像被人推了一把,撑着地平线一跃而起。羞涩的少女一下变成了顽皮的孩童,把金色的颜料肆意挥洒,刹那间,天地间光芒万丈。太阳带着叫人无法直视的光环,高高挂在天空,散发着光和热,照耀着大地上的一切!


广袤的草原沐浴在璀璨的金光下,染上了亮丽的色彩。远处,几点白色的蒙古包,炊烟袅袅,给荒凉的原野增添了几分生气。新的一天开始了,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希望!


清晨的阳光总是令人感到温暖,我在草地上跳着、舞着,满心的喜悦融化在这暖暖的阳光里。


此刻,天正蓝,光正好。光与影勾勒出迷人的线条,草原上的一切在柔柔的光线里散发着令人心醉的光彩。

回到宾馆,吃过早餐,我们又继续乘坐越野车深入草原。风出奇地大,吹得蒙古包上的彩条哗哗作响,在风中劲舞。人在风中都站立不稳,拍照时,连手机几乎都被刮跑。


草地上、山坡上随处可见白桦树,或零星散落、或三五成群,或成排成片。细细看去,却发现它们很少单株生长,而是多株相依相偎一起生长的连理桦,独具特色。


走进一片白桦林,黄色的树叶金光闪闪,就如同走进色彩斑斓的世界中,阳光从叶缝中洒落,明暗的光影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梦幻天地里。不由迷了我的眼,醉了我的心。

传说成吉思汗的千军万马途经白桦林时,认为这是吉祥的化身,并在林中驻足休憩,安营扎寨;而来采伐白桦的俄国人在赞叹她美丽的同时亦放下屠刀,于是,一首优美动人的俄罗斯歌曲《白桦林》应运而生并传唱多年。


白桦树素有“林中美少女”之称,白色的树干笔直俊秀,枝叶扶疏,姿态优美,犹如少女窈窕的身躯亭亭玉立。微风拂过,金黄的树叶如蝴蝶翩翩起舞,说着浪漫,话着柔情。宛若初见的美好。


白桦树远看高洁脱俗,近观质朴高贵,那白色树干上随意点缀的黑色椭圆状斑纹,仿佛是镶嵌在树身上一只只大小不同的眼睛,它们如黑宝石一样闪亮,在昼夜闪动中看过四季,看透世间所有风尘。领略过春夏的多彩热烈、也饱尝过秋冬的风霜雨雪。


席地而坐,抬头而望,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与金色的树叶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光彩夺目,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这种美,灿烂且温暖。


静静地坐在厚厚的如同地毯一般的落叶上,柔柔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秋风起,树叶簌簌作响,似乎在唱着美妙的秋之韵歌,又似乎在窃窃私语,诉说着它的故事。落叶飘荡,掠过发梢,抚过面颊,万般柔情泛起,只愿沉醉其中。


白桦树又被誉为“纯情树”,曾有人说,用白桦树皮写的情书是世界上最美的情书,又给这片白桦林平添了几分爱情的润色。那直插云霄的树干,高洁的树影,无数次斑驳着梦里的相思。


白桦林的秋色热烈而浓郁,诗意无限。这是最有意境的白色浪漫,这是最为炫目的金色灿烂。它就这样醉在季节里,醉在岁月里,也醉在人们的目光里。


静静的白桦林,接纳着多少寻梦的人:画家在这里寻找色彩,诗人在这里找寻灵感,摄影人在这里寻觅最美的光和影。它包容着所有的记忆,无论得失,无论悲喜。


草原的天像孩童,在白桦林时还是阳光明媚,不一会又是阴云密布,狂风卷起漫天沙尘扑打得脸上生痛,眼睛都睁不开。当听说要下了我们所在的山坡,穿过草原,再爬上对面的五彩山时,多数队员都放弃了,只有我和另外三名队员随领队前往。


下了山坡,眼看着风卷沙尘袭来,这就是听说过无数次的沙尘暴吧,暂避坡下,等这阵风过去,便以百米穿刺的速度横穿过草原,刚过去,又是一阵风卷沙尘,有点像穿越封锁线的感觉。


五彩山,原名于家大山,“五彩”是游人对它的形容,实际岂止五彩。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由于微霜冻的作用,山上不同的树种因抗寒能力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松的绿、柞的红、桦、杨的黄、白……层林尽染,百色争艳,像是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爬上五彩山,仿佛置身于色彩斑斓的伊甸园,它热烈壮美,又含蓄秀丽,入眼的每一寸风景,都仿佛是在梦中念了千遍万遍。


极目远眺,天高地远,那黄绿的草,织成一块偌大的地毯,将深秋齐整地铺排,其间几丛沙柳兀立,让草原平添了些生动妩媚,小径蜿蜒,写下无数次梦回的印迹,面对如此广博的天地,只觉自己的渺小。


有那么一刹那,太阳钻出厚厚的云层,灿烂阳光下的五彩山熠熠生辉,美得耀眼,美得令人窒息。这一刻,让我们感觉所有的迎风面尘,费力跋涉都是值得的,不由绽放出欣慰、满足、绚烂的笑容。或许,老天也是善待付出的人吧。


大草原的辽阔,小山岗的柔美,真是一步一景,处处如梦,静下心来看凡世,万物亦娑婆,韵藏汝心中。色彩斑斓的草原之秋令人沉醉、流连忘返。


从五彩山下来,和其他队员汇合后,来到了野鸭湖。野鸭湖位于红山军马场夹皮沟生态保护区西侧,水面约为20亩,水深3米。因水草丰茂,成为野鸭的栖息之地,故得名。

野鸭湖四周草原环绕,湖中水草丛生,风儿拂过,荡起层层涟漪。此时的野鸭湖就如一个娇羞的女子依偎在草原母亲的怀抱之中,恬静美好。


我们在湖边欢笑起舞,风儿扬起我手中的红丝巾,一如我满腔的激情,飞扬的心。

从野鸭湖回到宾馆一照镜子,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灰头土脸,连衣服口袋里都是尘土。洗去满脸的尘,掸去满身的土,暖暖冻僵的手,吃过午饭,休息片刻,我们又向草原深处奔去。

感觉下午的气温更低了,我把所有能穿上的衣服全都穿上了还感觉冷。忽然听到有人说下雪了,立马下车,狂风卷着雪花呼啸而过,顷刻之间,我的头上,身上就落满了雪花。前两天在北京时还穿短袖,没想到在乌兰布统遇上了草原上的第一场雪,这让我十分地兴奋,开心地在风雪中喊着、笑着、拍着,也不顾寒风刺骨。

贴心的领队为我们准备了蒙古族服装用来拍照,只是天气寒冷,风雪交加,一个个都裹紧了衣服缩成一团,谁也不愿意换衣服去拍照,这时才明白集合那天领队为什么要带着羽绒衣。

下午我们走的是东沟这条线。东沟是坝上最大的一条摄影线路,沟岔纵横,处处是景,每逢秋季,层林尽染,颜色非常丰富,且地形起伏有利于取景拍摄,是摄影家秋季必到之处。

但是去东沟的路很不好走,坑洼不平,颠簸得很厉害,若不紧紧拉住扶手,一不留神,车轮腾空,人就脱离座位撞上了车顶。不过,这种乘坐越野车驰骋在草原深处的感觉还是蛮刺激的。


东沟的树木以白桦为主,秋风吹来,白桦林在风中摇曳,齐声歌唱,那天籁之音,唱出了乌兰布统秋天的美韵,也唱响了一首生命之歌。


驻足在流光溢金的白桦树下,就如同站立在油画里一般。秀美挺拔的白桦林,从容地走过一个个季节、一场场风雨,迎来了最美的时刻,风情万种。


白桦林中少了一份喧嚣与浮华,多了一份宁静与质朴。在这悠远空灵的林中,我们尽情地跳跃,纵情地欢笑,捧起金黄的落叶抛向空中,如孩童般快乐,忘却了所有的烦忧。

乌兰布统总是带给我惊喜,这里不仅有苍茫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起伏的丘陵,清澈的湖泊,居然还有沙漠,沙子又细又软,一点也不输海滩,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拖着滑沙板,一步一步爬上沙丘,放好板,坐上去,领队在后面一推,我就像箭一般地向下滑去,风在耳旁呼呼作响,我兴奋得大喊大叫,还没等过足瘾,就滑到了底部。

于是,我拖着滑沙板又向上爬去,准备再滑一次。别看滑沙过瘾刺激,可是要爬上沙丘还是蛮费劲的。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吧。

草原上是少不了羊的,雪白的羊群如珍珠般撒在草原上,牧羊犬在一旁欢快地跑着,尽心尽责地看护着羊群。风中缓缓移动的羊群宛若天上的流云,飘逸俊美。我就那么痴痴地看着羊群,耳旁仿佛响起王洛宾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


秋色如一个手拿画笔的孩子,这抹一下,那画一笔,画笔描摹过的山岭,披上了五光十色的秋装,摇曳的松枝绿色浅淡,轻舞的白桦叶片转黄,层林尽染,流金溢彩。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坝上的每一片秋色,都令人陶醉不已。


趴在草地上,抬眼望天,风在吹,云在走。林海茫茫,山野苍苍,它是画中的世界,梦里的天堂,一点一滴,都恍若是篆刻于心头的相思。


虽说天气阴沉,劲罡的西北风一直伴着我们,拍不出晴日里大片的感觉,但能驰骋于草原深处,来一场酝酿已久的相逢,在寻找诗与远方的路上也是值得回味的。



回到宾馆,洗去满身的风尘,我们分成两组开始包饺子,一组包羊肉馅的,一组包素馅的。擀的擀,包的包,不会的认真学,会包的耐心教,你追我赶,不多会,两组就都包完了。


 

待热腾腾的馆子端上桌,吃起来是格外地香,不单是食材的新鲜,还有着自己动手的乐趣与成就感。餐厅里香气飘散,笑声回荡,美食与快乐伴随我们度过在乌兰布统的最后一个晚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