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坝上秋色浓(八)——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如诗天地 2021-12-29

早上从内蒙的乌兰布统出发时还是风雪交加,寒冷若冬,下午到达河北承德滦平县境内的金山岭时已是阳光灿烂,温暖如春。


 
入住长城脚下的客栈,就在景区门口,第二天登长城倒是挺方便的。安顿好行李,看时光尚早,便出去逛逛。



走到景区门口,看到石壁上有一组大型浮雕。浮雕上长城蜿蜒,红旗招展,军民奋战,“国歌中的长城”六个大字闪亮夺目。金山岭长城之所以又被称作“国歌中的长城”,是因为田汉和聂耳在1934年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就是以古北口长城抗战为背景,而金山岭长城正是其中的重要战场。

看着这浮雕,耳旁仿佛响起雄壮激昂的国歌,不禁心潮澎湃,那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最强音,激励着我们永远向前!



漫步在山脚下,空气清新、流水淙淙,鲜花盛开,蜜蜂飞舞。仰望,天空湛蓝,白云如絮,绿树葱茏,阳光照在山坡上,光影变幻,半明半暗,很有层次感,一切都美得如画一般。但愿明天登长城也有这样的好天气。


要说我登长城也不是第一次了,从最东边的山海关,到最西边的嘉峪关,再到闻名遐迩的八达岭长城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但我仍然一直对金山岭长城心生向往,因为它是现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长城,是万里长城之精华,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想到就要一睹它的雄伟身姿,心中充满了期待。

晚餐后,和谢大姐出门散步消食。此时,夜幕低垂,山风清凉,没有了来来往往的游客,显得格外地幽静。

山脚下的悦苑酒店是悦榕集团旗下姊妹品牌Dhawa(悦苑)在亚太地区的首家,也是全球的第二家酒店。酒店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便进去逛了一圈。


由于与长城为邻,酒店为了保持一致的风格,专门设计成中式的庭院风格,将胡同文化搬到这里。青砖灰瓦的别致院落,依偎在林木葱郁的长城脚下,景观与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信步于酒店胡同般交错的小巷中,仿佛正在经历一场旧时光的洗礼。


从酒店出来,恰逢小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开放。夜色里,只有我和谢大姐两人,音乐喷泉成了我俩的专场。水雾随风洒在我们的脸颊、身上,一片清凉。我们在色彩、光影、旋律中感受着喷泉的动感、音乐的美妙。


看完喷泉,返回客栈,一夜安睡。晨起早餐时发现客栈里还有不少外国游客。

吃完早餐去游长城,其他的队友都选择徙步上长城,只有年近七十的谢大姐选择了坐索道。想着大姐一人独行终归不太好,便决定陪大姐同行。


一进景区大门,迎面就是一座高大的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的石雕像。金山岭长城始建于公元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1567年,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官,负责金山岭长城沿线的防务。他主持加固、改建了这段长城,在他任职的16年间,将金山岭长城修筑成一道城墙高耸、战垒林立、能攻能守的坚固防线。


坐索道上山,步行一小段,就到了小金山楼。大小金山楼相互毗邻,是金山岭长城中段最美的两座敌楼,两座楼均为江浙籍士兵修建,为了寄托他们对家乡浓厚的眷恋,借用了家乡镇江金山来命名,这也让长城有了一丝淡淡的乡愁和一道暖暖的气息。

小金山楼处在金山岭长城的正中,我们选择了向西而行,这样顺光拍摄光线比较好。


站在长城上,视野非常开阔,只见群峰绵延,青翠如黛,在极目处与蓝天白云一线相连。巍峨的长城依山而建,逶迤曲折,犹如一条昂首摆尾的巨龙,飞腾在连绵起伏的奇峰峻岭之巅,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金山岭长城西起历史上著名的关口古北口,东至高耸入云的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沿线设有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燧3座。
67座敌楼,间距47米到200米不等,精心布局在最薄弱的地方或最便于观察和控制全局的制高点上。各个敌楼之间既可以独立作战,也可以互为犄角,相互救应。



戚继光在此发明的空心敌楼多为上下两层,下层是空心的,主要用于作战和存放粮草、兵器,上层台顶中央筑有小铺房,供守城士兵遮风避雨和休息,这是除金山岭外其余长城绝无仅有的。

空心敌楼高低大小不等,样式各不相同,既有平顶,也有穹窿顶、船蓬顶、四角钻天顶和八角藻井顶,可谓一楼一式。其密集程度和构筑精巧实属罕见。



金山岭长城按照戚继光提出的“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随山势起伏而修筑,高低相间,突兀参差,为壮观。凡是山势陡峭的地方,城墙就低一些;凡是山势比较平缓的地方,城墙就高一些。
靠内的一侧,是没有垛口的宇墙,又叫“女儿墙”;靠外的一侧是垛墙,垛墙上设有垛口和镭石孔,用来射击和施放镭石,打击敌人。



金山岭长城的垛口不同于其他长城垂直修建,而是垛口两侧的墙有120度以上的斜角,这种垛口的创新修建,可增加利用垛口作战的打击面积,也更好地保护了守城士兵,不至于将身体暴露。

垛口上有一个小洞,小洞有两种用途:一是明代从外国引进一种叫佛朗机的武器,佛朗机下面有个轴,把轴插在小洞里,可以转动作扇形射击。二是用来插军旗助威,或以旗作为传递敌情的信号。

城墙顶部的马道宽窄不等,平均约为5米左右,均用大方块青砖铺面,可容六七人并行。马道每遇大小陡坡,便用砖砌成梯行台阶,便于上下通行,以防滑倒。这种马道建筑,在万里长城上是难得一见的。马道上每隔二三米远,便设一条砖砌排水道,防止雨水冲刷侵蚀墙体。



金山岭长城上还有一种特有的设施,那是修建在陡峭地段上、城墙内的一面面短墙,上面开望孔和射击孔,名为障墙,是金山岭长城的“三绝”之一。

障墙是长城上的一种进可攻退可守、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防御设施,是金山岭长城纵深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的功能就是一旦长城失守,守城官兵仍可利用障墙步步为营,进行抵抗和反击,从而为增援部队赢得时间。



轻靠障墙,我仿佛看到了狼烟四起、枪林弹雨;我似乎听到了战马嘶鸣、士兵呐喊。障墙啊,你是金山岭长城工事中的工事,屏障中的屏障。你是历史的记忆,厚重而悠远,写下的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前赴后继,在这个阳光灿烂的秋日里,带给我深深的感动。


长城上有些墙体已经残缺不全多少的血雨腥风,铁马金戈在这里留下印记,刻上沧桑,这里每一块砖都是一块丰碑,几百年来默默注视着世事的变更,任风吹雨打,虽有残破却雄风依旧,种原始的残缺美,凝重却真实。只需望一眼,就永远不会忘记。


站在长城上,入眼的有长城作为军事重地的险,也有岁月侵蚀的伤。不论历史如何变迁,四季如何更替轮回,长城就在眼前,长城就在脚下,历经数百年风霜,屹立不倒。我倾心感受着古老长城的壮美与雄浑,体会到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坚强。


透过承载着历史痕迹的斑驳墙孔放眼望去,峰峦叠嶂,蓝天下低垂的白云,把阳光分成一缕缕、一团团,洒向山峦的光线也变成青翠,墨绿一片片,一块块。长城与山峦仿佛在色彩与线条之间流动着,构成一幅水墨丹青。那些墙孔就如同天然的取景框和画框,只是里面的图画却不是固定、静止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时而平淡,时而惊艳,令人遐想无限。

从小金山楼一路沿长城西行,经2号敞楼、1号敞楼、黑姑楼、东方台、西方台、西域楼,便到了将军楼。


将军楼旁有一指挥所,为几座关隘的最高统帅部,是明代长城中,难得一见的保存相对完整的长城军事指挥机构。


将军楼的防御体系的确是万里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精华,远处是烽和支墙,近处有挡马墙,东西两侧分布着障墙。烽是前出哨所,可以及早发现并传递军情;支墙不仅可以守护将军楼,还可以与主墙上的敌楼遥相呼应,两面夹击合围来犯之敌;建在主墙北侧山坡上的挡马墙用于阻挡敌军骑兵接近长城,只是墙体已不复存,徒留遗迹;高高的障墙占据了马道宽度的三分之二,用来阻击攻上长城的敌军。



坐在城墙上,举目顾盼,
长城起伏,似钢墙铁壁;敌楼林立,如甲兵护卫,平添了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依稀中,披铠挂甲的将士昂然挺立,与长城一道沉入在历史的苍茫中。



今天的长城,已经没有了往昔的生死较量与兵戎相见,昔日荒芜萧索的边塞战场已经成为今天雄奇瑰丽的风景,行走在城墙上的游人也许无法体会到戍边将士奋勇御敌的悲壮情怀和背乡去国的离愁索绪,有的只是对美景的目不暇接和欣喜!这就是和平!宝贵的和平!那句“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久久在我心头回荡。

看长城起伏跌宕于群山峻岭之中,不禁感慨万千。如今长城作为御敌工具早已失去了作用,然而,伟大的建筑艺术却不会消失。那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那一声声的凿石叮当声,像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经过战火纷飞的洗礼,奇迹般的留存至今。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赋予了长城永恒的生命。


一路行来,惊喜地发现,很多时候目光所之处,长城上就只有我们两人,没有那些知名长城地段人挤人的喧嚣,可以静静地观赏,任意地拍照。谢大姐兴奋地说今天的金山岭长城成了我俩的包场。一路走,一路拍,上阶下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金山岭长城作为一段“无名长城”,曾静卧燕山丛中,过了一年又一年。它旁边的古北口长城经战火摧残和人为破坏,已是断壁残垣,面目全非。它远处的“兄弟”——八达岭长城、山海关长城,则早已名声大噪,有人蜂拥。而它隐居在山中,无声无语,世人似乎已忘记了它的存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它才逐渐被世人所知。


金山岭长城因其气势最为磅礴,敌楼最为密集,工艺最为精美,被公认为万里长城的精粹,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的美誉。


这里有许多独有的东西,障墙、文字砖和挡马石,是金山岭长城的“三绝”,砖雕影壁、敌楼上的小铺房,在别的地方是见不到的。

这里的长城虽偶有战火波及,但因处深山僻岭,所以未受到大的破坏,基本保持了原始风貌。体现出一种野性美、残缺美。


岭长城独有的风韵吸引着中外游客流连忘返,就连央视每天清晨开篇曲中的长城画面,也是在金山岭长城取景拍摄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飞人柯受良,驾驶摩托车成功飞跃长城,便是在金山岭。


金山岭长城的美不分季节和天气,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都非常漂亮,且各具特色,以至有“长城之子”、“长城守望者”之誉的滦平本土著名摄影师周万萍老师长驻在此,连续33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不停拍摄,创作出很多享誉全国的精美作品,获奖无数,成为摄影界的佳话,金山岭长城是中国最美长城的美誉也不胫而走。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丝一缕,是梦、是幻,是诗、是画,是史,是歌。画不完,写不尽。哪怕是它的一撮泥土、一粒沙砾都如泰山般的沉重,都充满智慧,深蕴哲理,富有灵性。


《中国国家地理》曾这样评价金山岭长城:这是世界上最奢侈的山际线,是最唯美的观景台,也是最深刻的历史废墟。看长城之美有太多的角度,它的美,多少文字也难以尽言。


因时间的关系,我们到了将军楼后没有继续西行,就此折回。途中,谢大姐看到有人在用全景拍多个分身的照片也来了兴趣。我教了大姐操作方法,大姐试着拍摄,刚开始没有成功,大姐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试拍,那认真好学的劲头真令人佩服。最终,大姐拍出成功的照片,开心地笑了。


走在城墙之上,有艰难的攀爬,有小心的下行,有烈日之下的大汗淋漓,有风过之处的清爽怡人,更多的是内心的喜悦与满足: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来金山岭会遗憾。


回望,金山岭长城蜿蜒曲折,高低隐现,韵律十足。它的雄浑与壮美,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下山,与其他队友汇合,乘车返回北京,领队送我们到西客站。至此,我们的坝上赏秋行程全部结束,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