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次未完成的旅行(二)——云南篇

 如诗天地 2021-12-29

4.25(D6)文山富宁——麻栗坡——马关,经过9个边防检查站,行程367公里,12小时。

出广西,进云南,防疫检查明显严格了很多,除了边防检查要登记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车牌号码,同时还要测体温,刷行程码。经历了头一天行程码变黄的惊吓后,此后每天早上都会用另一个手机号码查询一下行程码,看到是绿码才放心。


行在西南边陲,心中总有一种感动,为那些保家卫国甘洒青春热血的英雄。今天特意着一身迷彩绿,专程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凭吊长眠于此的对越作战中牺牲的960名烈士。


陵园占地50余亩,背靠青山,面向祖国。松柏长青的陵园内,每座墓碑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牵动着千千万万颗赤诚之心。陵园中心高高的纪念碑上是毛泽东主席生前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手写体,静静地肃立在纪念碑前,心中有着无尽的怀念和敬意。


来到英雄的老山圣地,仿佛还能看到那群伟岸的身影,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西南边陲的安宁。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已是郁郁葱葱,枪炮声消失殆尽,只有风声在耳旁拂过,隐约是《血染的风采》的旋律在回荡……

老山脚下的天保口岸又名船头,船只到此地后,因河流陡变湍急不能继续行船,“船已到头”而得名“船头”。清光绪十二年(1886),会勘中越边界,船头设立界桩,船头老百姓兴高采烈,感叹“感谢老天保佑我做中国人”,因此,“船头”又得名“天保”。


天保口岸与越南的清水河口岸相邻,文山至天保的公路在这里与越南二号公路相连接,这里是云南乃至大西南地区进入越南最近的陆路通道,也是云南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历史上的“交趾古道”就是经天保到达越南河江及内陆。


口岸所在的天保镇山高林密,满目青翠,欢腾的盘龙河穿镇而过,依山流向越南,改称为泸江,投入悠远的湄公河,扑进太平洋宽广的怀抱。

天气很热,阳光很烈,去马关的路上遇上事故车辆,两侧道路全都堵死了,跟着当地人改道走小路,结果改道的车多,在小路上又给堵住了,堵了一个多小时才到都龙口岸。


都龙口岸与越南箐门口岸相对,两国边民极大部分民族同宗、文化同源,往来十分密切,有的甚至是同一家人跨国而居。

因为堵车耽搁了时间,等赶到宿营地时天都黑了。马关县城区公园这个驻车点真不错,环境优美,闹中取静,更令人惊喜的是卫生间里有热水淋浴,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实在太舒服。

4.26(D7)文山马关——红河河口——金平,经过9个边境检查站,行程344公里,11小时。

早上出发时,雷鸣大雨,山谷里云雾缭绕,宛若仙境。只是雨大路窄,坡陡弯急,无法停车拍照,就把祖国边疆大好河山印在心里吧。

我们这次旅行的主题是环中国边境游,所以并没有纯粹走G219,常常是脱离主路,选择最靠近边境的那条路,几乎就是贴着国境线走,一路看到对面越南的山川河流,村庄哨所,做到名副其实的环边境游。

沿边境线行驶,检查非常严格,所有人员都要下车接受盘查,是哪里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停留多长时间、来此的目的都要一一问清楚,身份证要进系统查询对比,还要签署不参与跨境违法犯罪活动承诺书,并按上手印。虽然检查人员身着防弹衣,荷枪实弹,但是态度和蔼,叮嘱我们在边境地区不要随意乱跑,让我们心里也感到很踏实。


冒着雨到了河口口岸,这里与越南老街市隔河相望,是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口岸,又是滇越铁路昆河段终点站,不料却遇上封闭施工,只能隔着围栏,远远拍张照。

从河口到金平的边境公路上,绿树成荫,梯田层叠,空气清新。到了下午,又是艳阳高照,明媚灿烂。




到了金水河,口岸正在装修,大门上方的字被遮住了,但从门口标语上的落款还是能看出是什么地方,在口岸旁的国界线前打卡留影。


傍晚时分绕道来到大山深处的一个傣族村寨,这里的勐拉温泉含多种矿物质,水质特别好,泉眼中的水可以直接饮用,且性价比超高,泡温泉和停车才十元一人。


温泉两旁的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气根如老人的胡须在风中飘拂,温泉水沿竹筒或从盘石古树虬根中汩汩流出,男女半裸擦肩同浴,互不出格,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


泡在温泉中,放空身心,同村民们一起融入在这原生态的村寨和温暖的水中,从夕阳西下到夜幕降临,一天旅途的疲乏一扫而空。

4.27(D8)红河金平——绿春——普洱江城,经过7个边境检查站,行程311公里,11小时。


昨夜宿在温泉旁,潺潺的流水声如美妙的乐曲伴我一夜好眠。早上出发时依然选择靠边境的县道,没有走219国道。途中,收到车友发来的消息,G219绿春至江城在修路,烂路走得令人崩溃,还好我们避开了这路段。


这几天的旅行练就了一手绝活:那就是哪怕汽车快速行驶在七拐八弯的盘山路上,我也能在车内安稳地煮面条,煮菜汤。这本事也是棒棒的哒。


边境公路上有如画的风景:路旁茂密的橡胶林和诱人的香蕉林一望无际;绿油油的梯田层层叠叠;红艳艳的花朵簇簇树树;碧莹莹的河水长长绵绵。边境公路上也有险象环生的情况:时有塌方落石地段,滚落到道中的落石令人心惊胆跳;一个又一个的急弯感觉是在漂移;碎石烂泥路颠得人上下左右直摇晃。


这条人迹罕至的路上车很少,路中央都长出了青苔,有时走几十公里都遇不到一辆车,除了我们的车再也看不到一辆外地牌照车。

这边早晚温差大,早上穿外套还有点凉,到了中午太阳烤得人发焦。到检查站测量靠窗户这边的手腕体温有40度,赶忙换一只手才是正常体温,真是吓坏宝宝了。

在江城边境检查站,看到检查人员都穿上了隔离衣,戴上了隔离面罩。江城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三江环绕而得名,这个小城有点特殊,它是云南唯一与老挝、越南两国接壤的县城,素有“一地连三国”的美誉。



到达江城勐康口岸时正赶上工作人员下班降国旗,静静地肃立在旗杆前,看着国旗缓缓降下,心中亦是十分地激动。



傍晚,又在山窝里找到一处泡温泉的地方,好好解乏放松一番,睡个好觉。

4.28(D9)普洱江城——临沧——保山——怒江泸水,经过8个边境检查站,行程794公里,17小时。

早上从江城的温泉山庄出发,走G219准备去西双版纳勐腊的磨憨口岸,这一段G219的路况特别好,路面也宽,是我们从东兴走G219以来最好走的一段,能走这么好的路我特别高兴。

俗话说“乐极生悲”,才走不远到整董镇,就被警察拦下了,被告知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前方的几个边境地区都不允许外地车辆走G219进入,让我们掉头。我们成了被劝返一族,只得临时调整行程。得知江苏车友当天到达泸水,于是决定改道直奔沪水与此会合,同走丙察察。一整天都在赶路,也没拍照,一口气跑到泸水时已是半夜,跑了近800公里,17小时,还是有些辛苦。

4.29(D10)怒江泸水——福贡——贡山——丙中洛,经过3个检查站,行程351公里,10小时。


早餐吃过云南甜蜜蜜的红薯,沿G219溯怒江而上,伴着怒江大峡谷一路向北。沪水市政府所在地六库镇东依碧罗雪山,西靠高黎贡山,充满激情的怒江势不可挡地从崇山峻岭间奔流而来,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将六库一分为二。

八年前走过这条路,现在的路况不知好了多少倍,沿途新建了不少停车点和服务区,花开艳丽,无怪乎被称为“美丽公路”。只是限速40,一不小心就超速了。


重走这条路,再看怒江天险老虎跳,这里传说是傈僳虎氏族的起源地,江水湍急,发出震耳的轰鸣,像是老虎在咆哮。



高黎贡山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岩石溶蚀而成的穿洞
 ,外形好似一轮石头围成的月亮,当地傈僳族称之为“亚哈巴”,意为“石月亮”。石月亮有段至真至情的故事,被视为“三江圣地、傈僳之根”,重温这一个个故事和传说,仍让我心动不已。


上次没去的老姆登村和知子罗这次特意补上。老姆登,怒族语意为“人喜欢来的地方”。这是一个位于怒江大峡谷碧罗雪山半山的怒族村寨,建在悬崖边上的老姆登教堂,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也是老姆登村的标志性建筑,人们到了老姆登,必来此打卡。


老姆登村对面的皇冠山,因形似王冠而得名。老姆登村是观赏皇冠山的绝佳选择,很多人为此慕名而来。红白相间的教堂,造型奇特的皇冠山,映着蓝天白云,倒影在碧水中,恬静如画,有一种自然朴素的美。


这是一个原生态的村寨,民风淳朴,四处鲜花盛开,如仙境般安闲宁静,有着诗意般的山水田园,还有神秘而独特的怒族传统文化。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在这住上一宿,夜晚到教堂看教徒做礼拜,晨看云雾飘渺中的皇冠山和怒江大峡谷,是再理想不过了。


老姆登向上4公里就到了知子罗。知子罗在傈僳语中意为“好地方”,这里有过辉煌的过去,它曾是怒江州州府和原碧江县城所在地,是怒江州最繁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1974年因专家预测这里有地质灾害,州府整体搬迁至六库,知子罗归属碧江县管辖,1986年碧江被撤销县制,知子罗蜕化成福贡县匹河乡下属的一个村子。


不远处,青山依旧,而知之罗早已人去城空,到处是废弃的房屋,荒草肆意生长,墙上毛主席像和语录还斑驳可见,世人给了知子罗辉煌的过去,却也给了它一生一世的浓郁悲情。


走在知子罗略显凄凉的街道上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似乎每一步,都踏在过去的岁月里,时间仿佛凝固在三十几年前,而外面的世界,早已今非昔比,因此,这里常被人伤感地称为“记忆之城”、“废城”。



从知子罗下山,回到G219,继续向北。发源于
青藏高原的怒江一路奔腾向南流至丙中洛,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夹江而立,江水顺山势急转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半圆形大湾,被称为“怒江第一湾”,是怒江大峡谷的标志性景观。


怒江第一湾过去没多远是桃花岛,岛上有个扎拉桶村,一座小桥跨过怒江将扎拉桶村与外界相连,成为岛上人家唯一的进出通道,每到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这里恍若世外桃源。


看到了桃花岛,就到了丙中洛。这里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区,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这里居住着傈僳族、怒族、藏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周围的群山中有十座有名的神山,多宗教并存且和谐相处,因此被誉为“人神共居之地”。

八年前来过这里,感觉变化很大,新修了公路,我都快找不着北了。镇上的道路在施工,到处都是烂路,也就没多转,只到农贸市场买了菜,为后面的行程做储备。

一天都沿着G219行驶在怒江大峡谷里,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明天即将开启我期待已久的丙察察之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