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未来有可能替代石油吗?

 heshingshih 2021-12-29

能源是维系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传统的化石能源,开采起来难度较小,而且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不过这些能源资源储量有限,随着大规模开采使用,资源储量越来越少。寻找新的替代能源迫在眉睫。

各主要能源消耗大国,在探索新能源的使用上,竞争十分激烈。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受到环境天气等因素的限制,没法得到广泛使用。要找到可代替传统化石能源的途径,主要还是得依靠开采矿物。

可燃冰就是一种有望作为替代品的能源,中国在南海以及青藏高原冻土层,都发现了储量可观的可燃冰。不过想要开采出来实现商用,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

那么,可燃冰未来可能取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地位吗?

为什么叫可燃冰呢?这是因为它拿在手中,能感觉到它给人的感觉很像冰块,但它会不断释放出“白雾”,有火源凑近时甚至还能燃烧起来,那就是可燃冰。

可燃冰不像传统的化石能源,能够开采出来直接使用,它的成分是甲烷气水包合物。开采可燃冰就是为了获得甲烷。它作为能源的价值来自内含的天然气,甚至说它是天然气的“压缩包”也不为过: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但与天然气不同的是,天然气能够自发逸出。而可燃冰是固态,需要开采出来,但是开采是有一定难度的。

它通常在低于10℃的低温和大于10MPa的高压下生成,在海洋中有大量储存,能够保持固态需要足够的压强,海底有足够大的压力,温度足够低,可燃冰能一直以固态形式存在。而一旦开采出来,温度上升压强减小,就容易导致泄露

甲烷是一种温室效应很强的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倍左右。开采时要维持足够大的压强或者低温,这就对开采技术提出了新要求,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开采成本更高。

海底的可燃冰是海床的构成组分之一,开采出来会破坏海床,导致土地软化出现滑坡。因此不能像开采海底石油天然气那样,借助传统的海上钻井平台开采。在开采时还要注意防止可燃冰泄露。

因此,要避免以上的系列事件发生,首先要避免甲烷从沉积层释放,也就是说,开采可燃冰的过程必须维持高压或低温,也就是说,开采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耗费能量,如果技术不成熟,开采可燃冰不仅危险,而且其性价比将远远比不上开采其他化石能源

而且,由于海底矿物较为脆弱,要在底层建立开采装置,就犹如“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非常考验技术,存在很大的风险。

作为饱受关注的“新星”能源,它能否动摇石油在现今的地位,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现阶段来说,这很难,不仅仅是因为开采技术还需要进步,更因为石油的泛用性更好,它不仅是能源,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我们现代很多工业用品——塑料、橡胶、化妆品等等,没有什么能够离开石油的支撑。

而可燃冰的产物主要是天然气,以及少量的淡水,它很难完全替代石油的作用,但是,可燃冰作为现在储量最大的替代能源,汽车、炼钢、纺织、电力等领域,都可以让它大展身手。虽然替代石油还有难度,但是商用之后替代天然气和煤炭还是绰绰有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