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安顺》乡人乡贤 贵州关岭----杨慎家族的仕途起点 2021年第120期(总717期)

 文化安顺 2021-12-29

摘 要


杨慎曾祖杨玫,正统间以国子监贡生,授官贵州永宁州吏目,为其家族由耕读人家踏上仕途,进而成为书香门第、官宦世家的开始,文化大家杨慎由此而与贵州关岭具有了家世上的渊源。本文通过对杨玫作官关岭时的家庭成员、宦所场景、客死他乡、长途归丧及其心路历程的考察,看到杨慎家族发迹之初的艰难万状和超常努力,进而感受到杨慎与贵州关岭深厚的家世渊源。

贵州关岭----杨慎家族的仕途起点

罗克彬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亦号月溪、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盖以升庵号为著,咸谓之曰杨升庵。有明一代,杨慎家族,五代之内,一状元、六进士、八举人,累世为官,位至首辅[1]。唯有杨慎,科名贵为状元,官阶不及父祖,而因秉性刚直,褫夺朝官逐出京城,充军永昌而僻处云南,流离半生。论其文化成就、历史影响之大,家族中人,皆非所及。
至于杨慎家族的发迹,说慢,又算不上慢。毕竟,五代之内,累世为官,位至宰辅;贡生、举人,进士、状元,整一大堆。而说快,又算不上快。毕竟,发迹之初,仅为贡生,边州吏目。这个吏目,就是杨慎的曾祖杨玫,贡士毕业,出道时为贵州省永宁州小吏。因此之故,杨慎先代,算是与贵州有了渊源。惟此永宁,才是杨慎家族发迹的真正起点。

徐溥《杨君夫妇墓表》记录杨玫由乡校贡入太学,以家贫乞仕远方,得贵州布政司永宁州吏目

此前数代,玫祖世贤,玫父寿山,既无科名,也无官称,靳贵《杨春墓志铭》直叙之曰“皆不仕”。而简绍芳撰《杨升庵年谱》说二人“隐德弗仕,乐善行谊,乡闾化之”,则有溢美之嫌[2]。至若杨玫,李东阳《杨春神道碑》说他“以明经应贡为国子生,授贵州永宁州吏目,卒于官。二子继没。公时尚幼,随母熊夫人护三丧归。会苗夷作乱,间道逆旅,区别外内,如在堂室。”[3]
而杨玫作官的永宁州,在今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时有查城驿、白水河、关索岭、安笼箐、永丰仓等名胜或机关,州城则在打罕坡下。景泰《寰宇通志》卷一百十四载其建置沿革,说永宁州,“古为荒服之地,元初置永宁州,属普定路军民总管府,隶云南行省,大德间改隶湖广行省。国朝洪武初,仍为州,属普定府。后府废,改属普定卫军民指挥使司,隶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正统三年,改隶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长官司二。”[4]
盖杨玫家道中落,新都县儒学毕业,贡入北京国子监学时,已娶三妻,生育二子。杨玫别妻离子,孑然一身,游学京都。赖得娇妻耕织,供给旅资,北漂若干年,攻书若干担。杨玫年届四轮,子孙绕膝,方得毕业。这书也是读得苦的,读的山穷水尽,生活无着,极为拮据。总算老天开眼,终于等到工作机会,遣送边荒小州,安一吏目。于是,呼妻唤子,举家赴任,直奔永宁,期待脱贫。 
后引徐溥《杨玫墓表》,墓主卒时63岁,则其生年,当在洪武二十三年庚午(西元1390年)。是知杨玫宦黔年月,在景泰四年癸酉(西元1453年)之前。至于始年,已难详考。而其官所永宁,正统三年戊午(西元1438年)始由贵州省辖,是杨玫之为永宁州吏目,当为正统三年以后景泰四年以前的15年间。也由于此,他可算是有明贵州布政司管下的早期永宁州吏目。其时杨玫四十有七,已为三娶,生有五子,子又二媳,媳有二孙,可谓四十老几,年近五十,能知天命的人了。

徐溥《杨君夫妇墓表》记录杨玫由乡校贡入太学,以家贫乞仕远方,得贵州布政司永宁州吏目

嘉靖《贵州通志》卷五职官志载,时永宁州职官亦仅知州一位,吏目一名,吏员六个。州署官员,整个编制,区区八名。永宁虽为滇黔要枢,驿旅所经,络绎于途,然而毕竟边州,留守于斯,寂寥落寞。幸得奉养丰厚,生活自足。再有家人相伴,倒不寂寞,杨玫这官,倒也做的欢畅,为朝廷为百姓还是做了些实事的。在永宁州吏目任上,还以幕僚长之微,代署州事,主持州长工作。亦曾援外,主持摩泥、普市两座千户所城的修筑。
由李东阳《杨春神道碑》可知,杨玫官贵州永宁吏目时,随宦家属有继室熊氏,长子杨远夫妇,次子杨政夫妇,熊氏三子杨春、杨惠、杨哲,杨远子、杨政子二小孩,共杨玫凡十一人。十一口之家,靠杨玫一个人的俸禄,生活窘迫应该还是有的。而杨玫死前,长子杨远、杨政已卒,停丧待葬。杨玫死后,幼子杨惠、杨哲亦卒,殇葬异乡。熊氏43岁,先是丧夫,继又殇子,四顾茫然,乃携二寡妇、一幼子、二孙子,护送三丧,归葬新都。三寡妇、三稚子、三新丧,孤儿寡母,存亡两界,九人一行,络绎于途,三年乃至。

徐溥《杨君夫妇墓表》记录杨玫由乡校贡入太学,以家贫乞仕远方,得贵州布政司永宁州吏目

三丧归葬之后,经济复若做官之前,家道返贫。赖得熊氏理家有方,督子课读,科举入宦,家声丕振。由是熊氏之名,反在杨玫之上。弘治五年(西元1492),杨慎五岁,曾祖母熊氏卒,李东阳应廷和之请撰铭以表其能,而叙其境况曰:
杨太孺人熊氏卒于新都,其子行人司正春奔丧归。既辟地,卜日具葬,其孙翰林侍讲廷和请予铭。按状:杨氏之先本楚人,元末徙新都。春之曾祖,讳世贤,赘于李;祖,讳寿山;考,赠行人司正,讳玫,皆冒李姓。公三娶,始郭,继羊。太孺人以同邑望族,实再继焉。时杨氏中落,公为县学生,有前室二子远、政,太孺人抚若己出。及公贡入国学,太孺人留居故庐,手自织,畜鸡豚,易钱谷为朝夕费,裁取自给,馀悉致京师为旅资。公授永宁吏目,太孺人从,岁所得禄俸务节缩,一钱不妄费。公卒于官,远、政亦相继夭死,春及二季皆幼未堪事。太孺人蓬首垢面,负遗骸,挈两寡妇以归。值贵州苗作乱,道甚梗,晨夜间行,出入营垒,触冒瘴疠。虽造次顷刻,区划臧获,咸有分限。每经一堡,必号曰“天乎!未亡人经某堡矣”,经一岭,必曰“经某岭矣”,以至城郭津渡皆然。既抵家,治葬,家复贫如未葬时。[5]
杨玫宦黔,仅一吏目,虽有政绩,但不显赫,以致黔省志书无一记载。而川省志书,虽有记载,然时代已晚。最早记录杨玫事迹者,则在杨玫死后40年之后徐溥撰写的杨玫夫妇墓表、简绍芳的升庵杨慎年谱中了。弘治五年壬子(西元1492年)徐溥应杨春之请撰写的《永宁州吏目赠行人正杨君夫妇墓表》云:
杨之先本楚人,在元尝为武官,后避乱于蜀,因为新都人。有讳贤者赘于李,遂冒其姓。贤生寿山,娶某氏。生君,讳(文)〔玫〕,字美玉。少温恭谨,饬举业之暇,尤喜攻书。由乡校贡入太学,以家贫乞仕远方,得永宁州吏目。永宁在贵州蛮夷中,君安之,不以为事。日治公事,有不便民者,辄私告其长吏除之。后夷民知其出于君也,皆感悦。或来称谢,君辞避,不敢当。推之长吏,吏复贤之。久而土官浸知其才,凡旁郡事有不治者,属之君,辄治。尝督工役,筑磨泥、普施二城,费省而坚完,至今人称之。州有弃地数百里,与水西夷田相接,其酋以官无图籍,私致白金千两欲得其地,君适摄州事,拒不纳,曰:“吾官虽卑,然亦守土之臣也。地为王土,可以私与人耶?”他日长吏竟利其金与之,君每以为恨。景泰癸酉九月八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六十三,葬本邑某山之原。君初娶郭氏,继某氏,再继熊氏,则春之母也。方君游太学时,熊氏家居,熊自为衣食计,而节缩日用以资给。其夫迨从居永宁,奉养既丰,亦不肯妄费一钱。后其夫与郭氏二子相继卒,负遗骸归葬,备历艰苦,所过地必号呼亡者告之。从行男女数辈,虽旅次仓卒,皆有区别。既归,顾家尤贫,遣春就学,脱簪珥以助其费,以其夫遗命,令复姓杨氏。初,目眊已数年,及见春授官,与其孙延和再登进士第,目豁然复明。年八十二,以弘治壬子二月二十一日卒,祔葬墓右。子男五人,其二曰远、曰政,郭出,俱先卒。其三曰春、曰惠、曰哲。熊出女二人,亦郭出,长适翟赞,次适乡进士单麟。孙男十人:曰廷和,翰林院侍读;廷豫、廷平、廷萃、廷像、廷……。女十三,曽孙男五人:曰慎、曰惇、曰恺、曰……。[6]
简绍芳撰写《赠光禄卿前翰林修撰升庵杨慎年谱》,转述徐溥《杨玫墓表》则谓:
公姓杨氏,讳慎,字用修,别号升庵。其先庐陵人,六世祖讳世贤者,元末避欧阳之乱,徙楚麻城。再避红巾乱,乃是入蜀新都。世贤生寿山,隐德弗仕,乐善行谊,乡闾化之,有李佛子之称。盖世贤赘李氏,子孙冒其姓也。寿山生玫,字美玉,习《春秋》,善欧书。元配郭氏,生子二:曰远、曰政。卒,娶羊氏,无子。卒,娶熊氏,生子三:曰春、曰惠、曰哲。以贡生仕为贵州永宁吏目,却土官之赂金,正州民之地界,贵阳人传诵之,卒于官。远、政亦相继殁,熊夫人携二孀妇并三幼子,负遗骼归新都,葬之城西。春即公大父留耕公也。[7]
而给杨玫单独立传,则是雍正《四川通志》以后的事情了。该志卷八人物志云:
杨玫,新都人。先世居楚,元末有避乱入蜀者,尝活数百人,即其鼻祖也。玫以监生授永宁吏目,公亷平恕。州地广人稀,招佃邻境与土民共耕而收其租,邻守请纳厚价买之,玫时署州印,持不可,曰:“他日生齿渐繁,吾不为怨首乎?”。后知州至,卒如其请,分价数百以遗玫,玫不受。后卒于官,长子、次子继逝,余子俱幼,妻熊氏护三丧还,中途阻兵,侨寓三年乃得归家。熊性严有徳,以义方敎后人,故子孙多显宦。玫屡赠少保、文渊阁大学士。[8] 
从徐溥《杨玫墓表》、绍芳《杨慎年谱》、雍正《四川通志》足以看出,越到后来,杨玫形象越是清晰、丰满。究其原因,盖由其子杨春、孙廷和、曾孙慎诸人,功名昭彰,于是父因子贵,祖因孙显,累得封赠,溢美之词叠加故也。然平心而论,杨玫担任贵州永宁吏目一职,官位虽低,却是杨氏一族由耕读之家发展成为书香门第,进而踏上仕途,成为官宦世家的起点。[9] 

雍正《四川通志》首次为贵州永宁州吏目杨玫单独立传

其妻熊氏之于杨氏家族的振兴,当然不能小视,甚或杨玫之上。可以说,有明杨氏一族之有熊氏,犹如有清曹氏家族之有贾母。贾母发话,子媳孙侄皆惟诺诺,盖其对于家族贡献特大,经历事多,能撑大局故矣。熊氏亦然,自归杨族,操持生计,不仅独自奉养公婆,赚取生资,供给杨玫旅京之费,让其获取功名。还得抚养己出子孙,兼及前任子媳孙儿。举凡杨氏儿男,熊氏一一送学,科举有成。杨族赖有熊氏,除杨玫功名算是平常外,子杨春、孙廷和诸人,两代进士,做官京城,位至首辅。曾孙杨慎,生此官宦之家,皇城根下,家道殷富,锦衣玉食。再加天资聪颖,少有才情,正德六年(1511),二十四岁,状元及第,得授翰林院修撰,步入仕途,升至经筵讲官。嘉靖二年(1523),杨慎三十六岁,纂修《武庙实录》,总裁蒋冕、费宏论其事曰:官阶虽有未及,而实堪副总裁者,其受器重有如此也。是时六年考满,吏部侍郎罗钦顺评其人曰:文章克称乎科名,慎修允协乎名字,谓其学行皆优者也。[10]
然而否极泰来,月满即亏。杨慎在其本命之年,经过三轮岁月的顺风顺水之后,开启了他后半身颠沛流离的生活模式。嘉靖三年(1524),杨慎偕同列三十六人求去,世宗言杨慎不能安分,轻肆殊甚,自是大礼之讼兴,伏门之狱起。慎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其后,杨慎出京赴滇,由潞河(今北京)而南,经临清(今山东)而至江陵(今湖北)。复由江陵而南,经沅江(今湖南)而抵镇远(今贵州)。复经新添(今贵定)而抵永昌(今云南保山)。而其途经新添,已是嘉靖四年正月间了。之后戍滇期间,亦曾往来贵州,动经岁月。凡山川之绣耸,风俗之椎朴,道路之险峻,多所啸吟,名曰《流寓杂吟》。嘉靖十九年,应邀主持贵州乡试,《贵州乡试录》成,为文序之,置于卷首。三十二年,嘉靖《贵州通志》刊成,慎亦为序,冠于书首。郭子章著作《黔记》,说他产于蜀,戍于滇,似若无与于黔,而往来贵筑,品题山川,著《流寓杂咏》,盖迁客之雄者也。[11]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南土司家谱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BZS140)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五代为官者,杨玫起算,复有杨春、廷和、杨慎、有仁等祖孙四代,其科名、仕宦为:曾祖杨玫,贡生,官贵州永宁州吏目;祖杨春,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进士,官行人司正,督学湖广;父廷和,成化十四年(1478)戊戌科进士,官吏部尚书、首辅;叔父廷仪,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进士,官兵部左侍郎;叔父廷宣,弘治十四年(1501)辛酉科举人;己身杨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官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弟杨惇,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进士,官兵部主事;堂弟杨恂,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进士,官河南佥事;慎子有仁,万历五年(1577)丁丑科进士,官侍御史、河南佥事。

[2][明]简绍芳.赠光录卿前翰林修撰升庵杨慎年谱[M]//王文才,万光治主编.杨升庵丛书 6.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12:1273.

[3][明]李东阳.明故封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杨公神道碑铭[M]//[清]张奉书修,张怀洵纂.道光新都县志十八卷卷首一卷.道光二十四年张奉书序刊本:卷十一艺文志.按:碑铭书刻于正德十年十二月四川新都,今碑石不存,拓片仍在,杨升庵博物馆藏拓本,纵二百二十二厘米,横一百○五厘米。正文楷书,凡三十二行,计一千四百四十字。

[4][明]陈循等撰;[民]郑振铎主编;国立中央图书馆出版.玄览堂丛书续集第二辑第十八册[景泰]寰宇通志[M]一百一十九卷.台北:正中书局印行,民国七十四年:292-293。

[5][明]李东阳.封太孺人杨母熊氏墓志铭[M]//[道光]新都县志,卷十一艺文志.按:一九九六年在新都状元坟左侧啤酒厂宿舍区,发现杨玫、熊氏二墓并出土了墓志铭。其中,李东阳撰《熊氏墓志铭》,题“明故敕封太孺人杨母熊氏墓志铭”,刑部尚书杜铭篆盖,文渊阁经筵官姜立纲书丹,志石今藏新都桂湖碑林。又,该段文字,复于靳贵撰《杨春墓志铭》、李东阳《杨春神道碑》见之。靳贵撰《杨春墓志铭》,载焦竑《国朝献征录》卷八十八,题《湖广按察司佥事封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杨公春墓志铭》,其以慎祖杨春为中心叙述杨慎家世云:“公姓杨氏,讳春,字符之,别号留耕。其先楚人,元季避乱入蜀,遂家新都。曾祖讳世贤,祖讳寿山,俱不仕。考讳玟,贵州永宁州吏目,俱赠如公官。初,永宁公由县学生应贡入国子监,就远仕,卒于官,二子继没。公之时尚幼,随母熊夫人护三丧归。会苗贼乱,出入间道,区别外内,入夜则防护严密,或竟夕不寐,虽在逆旅,肃如堂室。”李东阳撰《杨春神道碑》,文字大体类同于靳贵,其文云:“公讳春,字元之,留耕其所自号。上世本楚人,元季徙蜀,居成都之新都。自曾祖讳世贤以上,皆不仕。祖讳寿山,考讳玫,皆赠同公官。厥考以《明经》应贡为国子生,授贵州永宁州吏目,卒于官。二子继没。公时尚幼,随母熊夫人护三丧归。会苗夷作乱,间道逆旅,区别外内,如在堂室。”

[6][明]徐溥.永宁州吏目赠行人正杨君夫妇墓表[M]//〔明〕徐溥撰;〔台〕沈云龙选辑.明人文集丛刊(第一期第10册)徐文靖公谦斋文集[M]四卷.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明嘉靖八年宜兴徐氏刊本, 民国五十九年:418-422;[明]徐溥.永宁州吏目赠行人正杨君夫妇墓表[M]//〔明〕徐溥撰;〔清〕永瑢,纪昀等纂修.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48册集部187别集类)谦斋文录[M]四卷.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00:630-631.

[7][明]简绍芳.赠光录卿前翰林修撰升庵杨慎年谱[M]//王文才,万光治主编.杨升庵丛书 6.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12:1273;丰家骅.简绍芳:杨慎研究第一人----杨慎交游考述之一[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81-84.

[8][清]黄廷桂修,张晋生纂.[雍正]四川通志四十七卷首一卷,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乾隆元年窦启瑛序刻本:卷八[EB/OL][2017-05-12]四川通志九page 36 (Library) - Chinese Text Project.

[9]祖秋阳.书香门第,儒宦世家----浅析杨春、杨廷和、杨慎的文学贡献[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8):44-46.

[10][明]简绍芳.赠光录卿前翰林修撰升庵杨慎年谱[M]//王文才,万光治主编.杨升庵丛书 6.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12:1277.

[11][明]郭子章.修撰杨慎[M]//郭子章.黔记.万历三十二年甲辰序刻本:卷四十二迁客列传.




· 作者简介

罗克彬:男,贵阳市云岩区人,遵义市播州区籍。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学术方向为贵州地域文化研究。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贵州省黔学研究院研究员中豪律师集团律师,贵州文库编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