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闺蜜好榜样

 摇摇晃晃地长大 2021-12-29

我的一众闺蜜各个异彩纷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这位闺蜜自己的丰功伟绩不赘述,重点说育儿,也着实让我无法望其项背。

我翻阅了她从20149月开始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与儿子交流的日常动态,可以捕捉到她儿子从12岁到18岁的成长花絮。细细读来,充满敬意。试着提炼,放在案头,以备不时之需。

抓重点。

儿子18岁生日,转发爷爷给的生日寄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希望儿子做一个有用有力量的人。她要培养孩子做独立自由的人,享受人生而不是追逐名利。

教育儿子有感恩之心。每逢特别的日子,提醒儿子感谢老师、同学,感谢爷爷、奶奶和姑姑。

从来不陪孩子做作业,因为保姆要陪,把保姆换了。不给孩子听写,让他自己录音,自己听写。

陪着最多的是带儿子去旅行、品尝美食,最最关键的是陪聊。吃好,玩好,聊好,学得差不多就行。不管在一起还是不在一起,畅聊是必修课。

有引导。

孩子小的时候,对于事物的理解往往仅限于他们能看到的,需要家长的引导。安排儿子在合适的时间学钢琴,学吉他,学声乐,学跳舞;清晰地规划儿子的教育,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上学,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她的本事在于不但能给出建议,还能变身教练。不但能教跳舞、教英文,还能教做饭。

常反思。

要求儿子时不时背诵的妈妈语录是:身体健康;成绩别太差,尽可能中上,因为当了咸鱼,想翻身太费力气。量自己的力,生活在最好的状态。不拔高,也不低就,或许才是良性的平衡。

以下照抄闺蜜微信朋友圈原文,个中滋味,慢慢体会:

所谓不输起跑线,要一直往前跑才有意义。

永远是身体健康第一,学习尽量努力。追求优秀也容易被优秀绑架,能中上就好,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做分外之事。人各有志,优秀必有优秀的代价,早明白早受益。

一边汗流,一边享受,是人生底色。

看着女孩子一个个的学霸,我只是劝自己和周围有男孩子的妈妈说,男孩子开窍晚,想明白了就省心了。家长的焦虑是会传染孩子的。既然有些事情永远搞不明白,也就没必要太折磨。家长的心越高,孩子就越受苦。

随着孩子的成长,供需关系的变化和秩序也影响着家庭关系的亲密度。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就像中年人的五十肩。痛而烦,无药可治,但不理不睬忍一忍,自然就过去。和儿子聊起他中二时的各种奇葩事,他自己也觉不可思议,说庆幸是在初中发生的,要是高中再犯病,代价就太高了。

我们总相信孩子们会自觉,但往往他们对不起我们的信任。

每次出差,儿子都有出差提成。因为我出差,疏于对孩子的照顾,他要好好表现,让我放心,我回来后会对他的支持进行表彰,一般是10元以上。比起每次洗碗15,算是大收入了。

面对读高二的儿子,虽说不会干涉他将来选择学校和专业,但总还是关心他的想法的。最近断断续续给他一些大学信息,问他的倾向。他说自己喜欢师生比高的学校,我本来以为他会中意校园美丽、气氛自由、社团丰富那类。孩子大了,有点儿让人捉摸不透。

看到儿子喜欢音乐,我是非常欣慰的。看周围优秀的学生,他们高中时应该都是学霸。但是,能走得远的,是那些综合素质良好,情商正常的。鼓励孩子在体音美方面下功夫,是我一贯的原则。不当学霸没关系!

告诫儿子: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能力,永远不要高估你的毅力。

当儿子高中功课紧张的时候,给儿子鼓劲:你会越来越忙,好多事情堆在一起,正是锻炼自己学习安排时间的好机会。有能力的人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情,忙而不乱,忙而不累,效率是个大学问。我的温暖天才少年,加油哦!

像闺蜜那样,对儿子自由放飞的妈妈不多;能够在放飞孩子的同时,对自己有反思,对孩子有恰当的引导的妈妈更少。不让自己在孩子面前单纯成为提款机和保姆,是对自己和孩子的双重激励。

从闺蜜的育儿经验,我们看到,孩子的天赋不一,但妈妈有一颗清亮的心,面对诱惑,面对各种环境,不攀比,不被周围人的选择左右,不被别人家的父母裹挟,能够真正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帮助孩子制定规划,找到孩子自己的兴趣和位置,最重要。

我们互相陪伴了多年,互相砥砺了多年。我经常被闺蜜批判,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太用力。太用力往往伴着瞎用力。我常以此自省,同时我明白,闺蜜的儿子天资聪颖,有些教育方法是不可以照搬的,但父母经常的反思,弥足珍贵。

如今,闺蜜的儿子已经18岁,完美地结束了高中学业,成绩优秀,已经在他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开始大学生活,持续精彩着。闺蜜和儿子的远程互动,依然笑点迭出,畅聊无碍。

前文:破解无力感

推荐:话痨妈妈欢乐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