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度放养

 摇摇晃晃地长大 2021-12-29

春日读诗——泰戈尔

我一直是放养孩子的坚定的拥趸,究其原因,大概无外乎以下几点:恰巧是个心大的妈妈,恰巧养的是男孩,恰巧儿子个性就是不服管的品种。一路磕磕绊绊,总算有了一个差不多的结果。

其实仔细想来,更有可能的是,孩子长大了,当妈妈的已经全然忘记了一路的焦虑和纠结,选择性地记住了养育过程的美好,放大了陪伴儿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让父母放手、放心的瞬间。

但回顾我自己的行为和想法,确实不敢说是完全的放养。我只是做了这些事情:不陪孩子做作业,对孩子的作业基本不管,只是在儿子小学的时候,提醒他回来先完成作业再干别的事情。孩子的穿着让他自己挑选,生日礼物、新年礼物的选择也是听之任之。在孩子不喜欢补习班的时候,同意放弃;对于孩子决定了的事情,尊重他的意见,尽管有时我心存犹疑;孩子的大学和专业选择,完全由他做主。

另外印象深刻的我所做的事情,当孩子需要的时候,想办法给他找到合适的老师,音乐老师、英语老师、数学老师,这几位老师都尽职尽责,在孩子向目标迈进的时候,起到了重要作用;想办法鼓励、督促孩子克服困难,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当了多年准时接送的好司机。

这中间,包含着我的自知之明,一个是我的能力有限,我不知道,他心里更喜欢做什么,哪个专业更适合他;二是知子莫若母,如果我干涉太多,会有费力不讨好的担心;也有着我对儿子无限的信任,他的人生,他一定能够释放不一样的光彩;背后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满怀无奈的,我必须全然地接受这样一个儿子,他的人生并非由我来决定。我相信,一切皆有定数。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奢望,如果,我对儿子的成长,多些指导,多些推动,是不是他能够长得更好?

我从来对于能够适时地推动孩子前行的妈妈充满敬意,那些管得多的妈妈是能力所致,是爱心洋溢。我始终坚信,把孩子送进哈佛的妈妈们一定不一般。

如今孩子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过度养育的潮流裹挟了全世界,从中国到美国,无数父母在这条路上奋力狂奔。因为我们和隔壁的邻居一样爱孩子,所以无法放任自己在鸡娃的大潮下坐视孩子自由生长。

我相信,养育孩子这件事,就像每家每户的每一件事一样,一定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但我们需要把握基本的原则:

适度放养,不断学习,不断调整,把更多的关注,放在自己的生活上,做勤于进取的妈妈,这对孩子,对自己,对整个家庭一定是有好处的。

何谓适度放养,何为过度养育,这些度在哪里?在父母的心里,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需要父母用心观察、感知,需要良好的亲子沟通,更需要每一天的亲历。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抓住你认为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比如,要求孩子做家务,比如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自信地以你的方式爱孩子,就像你在心底为孩子和自己定义成功的人生。

任孩子,在父母的推动和孩子的主动之间找到平衡,把着眼点放到孩子的主动性上。

喜欢一个词,善意的忽视:没必要每时每刻盯紧我们的孩子。我们除了是父亲母亲,还是我们自己。

适度放养,尽力而为最心安。

这是最近读了《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这本书所想到的。这本书的作者饱含激情,有理有据的文字入理又入心,值得一读再读。

前文:论好老师的重要性

推荐:我的家教我做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