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趁自己还年轻

 读原著 2021-12-29

          很多讲梦想的人,喜欢天天把那些实现过梦想的伟大之人的所经所历挂在嘴边,做一个招牌,作为宣传自己的广闻博见用。这种人,搞到最后,往往都一事无成。

    古希腊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苏格拉底在年老气衰之际,要他助手帮他找一个最优秀的人,以传承他的思想。他的助手历尽千辛万苦,花了大半年也未有找到,最后回来时,非常惭愧地跟苏格拉底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那位助手听后,非常懊悔,甚至后半生都在自责中度过。

   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又在《孟子·离娄章句上》讲道:“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进一步在《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中延伸道:“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假如一味地相信那些不寻常的事只有伟人才能做到,而不花时间和精力去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挖掘自己,超越自己,那他永远就只可能做一个配角,成为别人的点缀,沦落为历史长河中一个不起眼的流星。

    还有一种人,时时不忘向别人提起自己的梦想,仿佛只要一提,他就会立刻增长身价似的。这种人,骨子里流露出的不过是一种自卑。正如很多公司里那些整月整年不厌其烦地当众宣誓多长时间内要做出多少业绩的销售员们一样,随着其一次又一次的食言,他们便习惯了一次次地给自己找借口,找退路,慢慢的,他们麻木了,对自己说出去的话也无所谓了,破罐子破摔,最终全变成了一个个毫无一丝羞耻之心的惯于骗自己,骗他人的空壳子。

   
   比天天讲梦想更重要的是看清自己,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做不逆自己本性的事比做大众趋之若鹜的事重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做来钱快的事重要。假如一个人能常有一种“趁自己还年轻”的居安思危感,反观自照感,那即使不谈梦想,他的人生也是无比充实而多姿的,源于他的梦想从不在嘴里,而是一直在脚下。《论语·为政》中子贡问孔子“何谓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里仁》里孔子再次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做好了再说,或是从来都不言,默默推功于人,永远比还没做就在那吹嘘,或是一面做一面向外炫耀的要好。

    
    即将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记者问马云有没有一点伤感,马云回复相当坦然:“没有啊,我还非常年轻,54岁,在阿里巴巴我是老了,可是在我的人生里,我还是非常年轻,在接下来的16年,70岁之前,我还可以做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实质上,敢说“趁自己还年轻”这话的人,大多都是已做出了一些事的。而那些前途陷入一眼望到底的平庸之人,他们是喊不出“趁自己还年轻”的,因为在他们眼里,年轻也好,年老也罢,完全没了什么两样,——陷入小局里的他们根本就没有魄力,更也腾不出精力去独立自主,去自我超越。

   我曾经想的是,到了六十岁还能继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生,没想到老马竟然已远望到了七十岁,不愧是教师出身的企业家楷模。德不孤,必有邻,我的潜力大大的有,我也不是一个人在独行。风景正好,我也年轻正当年,乐甚至哉,幸甚至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