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双减的时候那些难题真正价值是这一个——养娃记0154

 中年恶爸 2021-12-29
最近一直在思考,难题对于孩子来说,意义在哪里。孩子是否真的需要做一些难题来增加区分度?
今天讨论的难题,指超出课内很多的难题。刻意追求竞赛那样的难题,或者是刻意拔高。
我们知道,一张试卷承载的目标是很多的,选拔是一方面,教育普及也很重要,过于简单和过于难,都会使得目标失焦。我们知道有一个难度系数的指标。

难度系数=平均分/总分

一张试卷满分是120分,考出来全班平均分是90分,那么难度系数就是,90/120=0.75。也就是难度系统越高,题目越简单
但是在考试之前,并不会有准确的难度系数,考完以后它就会对后续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改变。

01 怎么就卷起来了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来它是相当粗糙的,很多维度的信息都丢失了。相对应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分数线,学校要招收100个人,报名的有10000个人,不管试卷难度系数如何,最终只要前面100个人。第100个人的分数就可以作为分数线了。

传统民办学校为了提高营收,最核心的是生源,而如何筛选生源就成了重中之重,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点都有意无意的被忽略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师资,教研,还有校长的理念等等。
掐尖的生源给后续的等策略可以很好的贯彻执行。
在解决了基础问题以后,开始研究应试的套路,甚至有衡水体这样的书写
命题单位为了体现区分度,要开始应对各种套路化的训练。简单说,在大家都没有特别针对应试进行专门化研究的时候,出题的难度可能并没有太大。新题型的出现不太需要花费太多心思。有了这样“矛”和“盾”之间的升级。对于那些没有掌握套路的孩子,就是莫名躺枪的。
战场上,大家都是冷兵器,都是原始的冷兵器,我用木棍,你也用木棍,有一天我削尖了,你也削尖。但是突然冒出来的家伙,居然上面放金属的枪头,可是,我们连金属是什么都不知道。
普通孩子突然发现即使,踮起脚尖也无法触碰,彻底沦为一场套路和反套路的游戏。
这个时候难题的价值就是套路的叠加,仅仅是因为,这是一场大家都需要参加的战争,也正因为它是人人都需要参加的,也给了每个人一个机会。

02 竞赛的价值

中学阶段,没有竞赛的氛围,也没有竞赛的师资,自己翻图书馆积灰多年的书自学参赛,可以想象这种获奖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竞赛最后有结果,需要很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加持。
如果不参加竞赛,竞赛级别的难度训练意义在哪里呢?可以说在于锻炼思维,提前感受难度,同时也锻炼心智,在不断的挫败感中砥砺前行。
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望,在所谓喂不饱的情况下,可以去尝试。可以简单的说,竞赛题目是难,而中高考题目是灵活。难可以是全新的知识点你完全看不懂,也没法下手。
回到双减的语境下。
锻炼思维:锻炼思维是一个非常难以量化的指标,甚至很难在短期内看出来,妈妈给我买了一套题,做了以后,我脚不酸,腿不疼了……
感受难度:难度有前提,就像小奥里面几何的各种模型。这种难度大部分人在没有训练的情况下,做不出来,仅仅是你做过就会,点了就通。但是这些难度和课内内容并没有多少联系。感受完了,也就结束了。
锻炼心智:更大可能性是挫败感增加甚至厌恶。
从这些角度来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竞赛级别的难题,意义不大。

03 降维打击的诱惑

降维打击是做难题一个很大的魅力,不管是思维还是心智,如果通过难题的淬炼,那将是无往不利,所向无敌的。
前段时间韩国的纪录片很有意思的诠释了。英国老师被上海老师打败以后,心有不甘,找出几个学霸去韩国挑战。第一天,英国老师找了一张他们认为有难度的卷子,结果学霸觉得很吃力。而韩国学生大呼意外,甚至一个手受伤的同学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
也就是说,在高压的韩国学生面前,英国学生就是秒成渣渣的。
同样的道理,别人在学习1+1=2的时候,我已经会分数的,那就是爽歪歪的了。你掌握的东西我不会,你从更高的视角看待现在的题目一览众山小。
来到双减的语境下,可能“比”不用学了,小学那一点点方程也不用学了,最最关键的,山没有了,任你是学了微积分还是学了复变函数。只是考一下
2a + 3a = (5a)
难度系数如果成了0.9,降维打击的时候,如果手一抖,怕是会马失前蹄了呀。你学会了屠龙之术,龙没了,尴尬不。

04 工程和技术

回到难题的问题上来。
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是工程问题,而不是纯技术问题。
工程问题,很多时候会变成一地鸡毛的狗血剧,并不都是那么美好。通过数学的方式解决了一个算法问题,这个算法最终落地能为客户带来价值,中间的路很长,这个路的难度和趣味性并不大,但是很繁琐,非常繁琐。
无人机的悬停技术解决好了,还需要花精力去解决材料,电路,甚至包装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的技术成就感并不会特别大。
现实情况往往总是这样,真正有价值的是整个体系,但是我们总希望成为那个超级英雄。客观来说,其实那个超级英雄除了有些名气,实际的回报也许并不会很大。但是我们却总是乐此不疲。
做难题也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大部分人都会成为芸芸众生的普通人,但是都不愿意成为普通人。显然,普通人把时间花在这上面,就更加容易成为普通人了。

05 双减的竞争态势

最终来说,大部分人都要走一遭那个独木桥,也就得跟着独木桥的规则来走。现在的趋势已经是面上不卷,底下卷,同时也会发现,如果难度降低了,又能很好的筛选出需要的人。卷了也无法获取更多的资源,不如留点力气搬砖吧,毕竟是个力气活。

06 草稿纸,错题整理第18天

    草稿纸的问题昨天算是无意中,发现可以尝试的方法,画个格子,希望能对计算带来一些帮助。

    录入必须他参与,所以暂时都是他自己弄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