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酷我音乐决定衷于“陪伴”

 阿里山图书馆 2021-12-29
作者|朱力克

“不分享个年度报告,都没有跨年的感觉。”每到年底,各大平台的年度账单、盘点、报告成了必备的仪式。似乎,这些报告比你还要了解自己。

而每年大家更期待的是各大音乐平台的年度听歌报告,迫不及待发到朋友圈似乎就是品味的“占位”,或许还有更多以小众趣味展示个性。

在行业几大音乐平台的年度报告中,今年酷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似乎更是一匹黑马,精准的数据,温暖的界面设计,为大家勾勒了2021一年的“生活镜像”。完全超越了大家的想象,突破了大众的期待。“惊喜”、“温馨”、“感动”、“懂我”是官微下面评论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

仔细看这份年度报告,不但能做到“懂我”,更可以成为这一年来的“陪伴”记录。奶橘色的界面设计,仿佛置身昏黄灯光下的“阅读空间”,简单温暖的卡通人物形象,细致出挑的数据维度,不仅代入感十足,也精妙地还原了每一个节点你的经历和故事。也许你会在提示下想起,熬夜听歌的那一天,自己辗转难眠为的是什么,开车时循环播放一首歌又是怎样的心情,通过面试后又是哪首歌陪你欢欣雀跃………… 恰好印证,“好设计”和“高品质”的产出总会被用户“买单”。

图片


A


这是一次对“陪伴感”的重新认识和深入探索

“看到年度单曲循环忍不住破防了,果然跟想的一样。”“不知不觉用酷我音乐都这么久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各大平台年度报告的比拼中,酷我音乐2021年度听歌报告因为“懂我”引发一波讨论高潮。在这个供应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消费时所重视的因素,从功能、价格、质量,正逐渐变为精致、个性和情感诉求。全新消费观下,产品的体验感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份年度报告提供的也不仅仅是统计功能,更是营造一次情感的链接和认同。

酷我音乐用大数据呈现了个体内心的温情和暖意,点燃了个体的感情爆发,正是“人设文化”所推崇,刷爆朋友圈也就不难理解。其中个性化的小心思,是真正让这份年度报告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原因之一。年度最爱小众音乐、季节限定歌曲、车载歌曲播放数量……这些特别的维度,把用户带回了过去一年具体的场景和时间里,写成了一则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回忆录,也还原了酷我音乐和用户一年的陪伴和成长。

“好像有人在惦记着自己,替我记录生活点滴。”有用户这样解释报告带来的“陪伴感”。

图片

什么叫懂用户?就是可以使统计数据能在最大程度上真实反映用户的喜好和口味,最好还能发掘用户自己都不甚了解的、有意义的侧面。而用户应该在看过报告之后有种“这就是我”的精神共鸣,反手就是一个朋友圈转发、微博评论。这也是2021酷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达成的目标。

B



从大众视域出发,布局音乐产品生态

酷我音乐2021年度听歌报告的刷屏,成就了一次数字音乐和年轻群体的双赢:单论技术门槛,一份报告可能并非高难度,但借助报告数据的无限组合和构建,不但让用户满足了自己的情感需求,也可以向外界表达“我是怎么样的人”,以及“我喜欢什么样的歌”,收获社交成绩,获得他人点赞与评论。这份个性化听歌报告给Z世代的年轻人,打造了一个取得自我反馈的“沉浸式路径”。

酷我音乐的用户中,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83.2%,这些人刚好是在体验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已经被过去十年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抬高了感官的享受门槛,对音乐产品功能的需求也不仅仅停留在听歌上。不难看出,酷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是在新的环境下,为社交情感的展现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感、互动感、沉浸感、场景感。

而对音乐陪伴感的重新认识,自然是伴随着音乐行业整体趋势的变化。

图片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2021年的全球音乐市场调研报告中,主题从“聆听音乐”转换成“参与音乐”,点出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音乐已经由聆听向场景多元化、参与式消费转变,或者用另一个时髦的概念来说,音乐是一门体验式经济。

换句话说,聚焦在音乐产品和服务本身只是基础要求,也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基于生活和情境打造感官体验,让顾客在消费中获得巨大的愉悦感,拥有不能替代的体验,成为更高层次的要求。独一无二的体验感,将成为酷我音乐在市场竞争中真正的护城河。

互联网野蛮生长的年代早已过去。对当下的在线音乐而言,被动的聆听已是过去时,属于新世代的音乐产品又应该是什么样?

其实,酷我音乐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探索在新语境下品牌、产品该如何与时俱进。可以说,酷我音乐本身就是和用户在互相理解、陪伴中一起成长的。

图片

成立初期,酷我音乐就在多方面探索个性化的用户服务,比如提供了智能推荐个性化音乐口味的功能,它可以自动收集你每日听歌的习惯和喜好,然后自动寻找相匹配的歌曲组成播放列表推荐给你;比如提供了个性化音乐头像功能,可以在软件窗口上显示你最喜欢的头像图片;比如提供个性化的歌词背景、皮肤色彩……在互联网大潮刚刚兴起的中国,这一系列贴心的服务,让酷我音乐在一众音乐播放器中格外出挑。

如今,酷我音乐有着超过10亿的安装用户,超过2亿的月活跃用户,和超过4500万的日活跃用户,凭借高使用频率、强用户粘性坐稳了行业第一阵营的位置。

这些年来,酷我音乐品牌slogan从创立之初的“听音乐用酷我”、“好音质用酷我”,演变成“陪着我·不要停”。回归音乐本质,酷我音乐将视野聚焦用户情感陪伴,直指用户最真实、最迫切、最紧密的需求并为之提供丰富且个性化的音乐服务,同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容建设的多元化和用户体验的极致化上,以实际行动力搭建自身的品牌护城河。

如今的酷我音乐不但外观上更年轻化,功能上也进一步诠释了品牌主张:回归音乐本质,陪伴美好生活。它试图在更多场景中、更多时刻里陪伴用户。而这次年度报告,正是酷我音乐初心之下的一次厚积薄发。

图片

C



乐的本质恰是精神生活的“刚需”

在文娱产业,制造与优化用户体验一直都是核心目的。比如迪士尼,就是通过经典卡通故事和形象、线下的乐园,通过无所不在的陪伴感和独一无二的体验感,深入人心。

音乐比影视更容易和不同生活、消费场景结合,短视频、虚拟演唱会、音乐直播、车载设备和智能硬件等又为音乐开拓了更广阔的潜在市场。

剩下的,就看哪个平台可以在提供足够丰富内容的同时,在各种细分场景中创造更多用户参与和交流的机会,让用户获得更周到、持久的陪伴感。酷我音乐多年的行业积累,在这时刚好可以发挥出自身所长。

内容上,酷我音乐身处行业头部阵营始终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其与包括全球三大唱片在内超过200家唱片公司达成合作,还拥有内容自制、原创孵化、联合制作等多元化内容组合。除了提供丰富的音乐内容,酷我音乐还进军长音频等领域,听书、视频、直播…… 一应俱全。

图片

酷我音乐APP内,多个专区任用户选择


以音乐为中心,酷我音乐延展出一个越发丰富多元的泛音乐宇宙,持续输出长音频、短视频及音乐直播方面等泛音乐类内容,完全可以满足各种细分场景的音频使用需要。仅就车载场景来说,酷我音乐是行业唯一装机量过6000万的车载音乐APP,目前已和60多家汽车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市场份额一骑绝尘!

在功能上,酷我音乐通过对需求的洞察,尽全力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丰富的服务。一方面,它努力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像“每刻电台”栏目,按时段推送内容,每一时段也有不同类型的内容选择,让用户24小时的收听需求均能得到满足,实现全天候陪伴;另一方面,则不断完善功能上的体验感,譬如“视频”Tab移至底部导航页面,更方便操作;歌单可以选择预览模式,让用户更易于选择歌曲内容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酷我音乐不仅仅满足于提升这些功能性的服务,还试图通过各种文化创意活动,从不同维度广泛触达用户群体,加深用户对酷我音乐的感受和认知。据媒体报道,酷我音乐先后推出了“夏日潮列专线”、“酷我音乐爱现场”等Z世代非常喜欢的线下活动,2021年还与京东联合推出了“乐光宝盒”活动,进行“数字音乐+线下物流”的独特探索,以音乐打破物理空间,探索出“陪伴”的更多可能性。

图片

“酷我音乐爱现场”2020-2021跨年狂欢


这一系列的尝试,持续创造和用户的交流和对话,让酷我音乐成为音乐与用户之间的桥梁,也让酷我音乐的品牌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深入人心。在酷我音乐,“陪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符合用户感受、提高产品体验的有力行动。

当音乐平台进入后版权时代,服务和体验将成为各平台比拼的新领域,“陪伴”更将回归为音乐服务的应有之意。而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音乐互动的场景和形式只会越来越丰富,这也意味着对于“陪伴”的理解仍会有新的拓展空间。在音乐“陪伴”时代到来之时,酷我音乐通过这次年度听歌报告,宣布将“陪伴”进行到底,或许是音乐平台首次真正“喊出”音乐的本质。

对于引领一个音乐服务的新世代,相信酷我音乐也早已准备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