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我的互联网年终报告

 突突101 2021-12-29

HI,请打开背景音乐,跟随我回顾这一年,我的互联网生活:

这一年,

我最常使用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有:抖音、豆瓣、知乎、微博、喜马拉雅、QQ音乐等,也偶尔使用了微信读书、今日头条等

这一年

是抖音和我一起走过的第5个年头,2017年6月25日,我来到抖音;

是我注册豆瓣的第9年,这一年,豆瓣陪伴我度过了337天;

我于2011年9月10日加入微博,今年,微博陪我度过365天,微博夸我说:有您真了不起。

喜马拉雅跟我说:这是我们相识的第2664天,在2014年的8月27日,我的飞船第一次降落在这颗星球。

网易云音乐跟我说,原来音乐都记得,今年是我来到云村的第9年。

QQ音乐好像并不太想和我回顾最初的美好。

即将过去的2021年,如歌流淌,每寸美好,都值得被记录。

这一年,

我一共在豆瓣标记看过144部电影,发布14条动态,11篇日记,一共获得了1750次点赞,127次回复。

在QQ音乐听歌466首,共计28小时9分钟;

在网易云音乐听歌97首,共计6小时。

在知乎总计创作48条内容,一共收获了7878个赞同和喜欢;一共浏览了1725个问题,发现了23023个回答,知乎说我的好奇心击败了99.99%的知友;

在抖音,我发了21条内容,收获161个赞;

在今日头条,我一共浏览了8.3万字,相当于2部《诗经》;一共发布了7条内容,被转赞评共计82次;

在微信读书,我一共阅读了2小时,精心挑选了18本书放在书架上,但都没读完。

在喜马拉雅,一共度过了54天,收听了45张专辑 的113条声音,共计730分钟。

网易云说我在春天爱听《儿话》,夏天爱听《起风了》,秋天爱听《lemon》,冬天爱听《杀死小鹿》。

微信读书说我春天爱读《我们仨》,夏天爱读《阿Q正传》,冬天爱读《原来我们都没长大》,秋天他没说。

抖音说我最爱人文艺术视频,这一年一共刷了714个类似视频,相当于他帮助我学习了12小时的人文知识,他假装没看见我在刷小姐姐变装视频。

喜马拉雅说我偏爱情感治愈的音频,他说他是我的精神家园。

QQ音乐说我爱的歌手是周杰伦,网易云说不对,应该是王菲。

豆瓣说,你最关注的导演是理查德林克莱特,最关注的演员是肖央。

这一年,

有一些特别的日子,他们都帮我记着,但很抱歉我好像都忘了。

2月7日,我连发了3条动态,微博说我真棒。

2月12日,是我听喜马拉最久的一天,我有299分钟漫游在声音的世界里,他说:这一天或许很不同,很开心是他在我身边;

2月20日,QQ音乐说是我的遗忘时刻,这天,一首叫做《醒不来的梦》最后一次出现在我的播放列表里。

4月2日,又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我把周深的《起风了》单曲循环了4遍,网易云和我说:无论那天发生了什么,这首歌都记得。

5月5日,QQ音乐说这是我的元气时刻,这天的7点30,我播放了《我可以》,用音乐说早安,平淡日常也浪漫。

5月27日,QQ音乐又说这是我的EMO时刻,这天的0:26分,我听了朴树《我爱你再见》,这是我听歌最晚的一天,音符化作星光,陪我安然入梦乡,网易云音乐说,不对,这天的0:47分,我同样听了《我爱你再见》,他还说那一刻还有9人陪我在听,一个人也有同类。

7月10日,微博说我半夜2点59分还在吃瓜。

9月20日的凌晨3点07分,豆瓣说我看过电影《军中乐园》,并打了4颗星。

11月08日的凌晨4点11分,抖音说我还没放下手机,可能没放下的还有心里的某个人、某件事。

这一年就要成为过去,我会用什么关键词和文案去总结这一年呢?

网易云给出的建议关键词是“热爱”,他说我时而慢热,时而疯狂;在夏日慢热,在冬日狂热,同地球自转逆行。

微博说我的年度人设是“事业爱情两手抓”,并补充道“小孩子才做选择,事业爱情我都要。”

抖音认为我的角色是“打破常规的心灵捕手”,并给出了两段角色阶段,大意是说我不拘泥传统,是不被规则束缚的灵魂,说我观察着人世的规律,捕捉着细微末节的美好。

喜马拉雅则认为我是“温柔情绪捕捉员”,他说我心向阳光,温柔细腻,是所有美好的代名词。

豆瓣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并把定义权交还给我自己,让我在他给出的文案库里拼贴一首诗。

我挑挑选选,拼了:

假如我是我的猫 /

假如家具会说话 /

永远也变不成人的猴子们 /

我幻想出来的朋友们 /

世界上最好的比喻句 /

不知道如何开口 /


题图:我的2021豆瓣书影音年度报告

注:本文所有数据,大部分文案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平台各家的年度数据(我个人生成的)报告。

这是一篇实验性质的小文章,这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都活在线上,一年下来,互联网拼凑组装了一个这样的我,个人觉得挺荒诞的,也挺有意思。

最后分享一篇我在2018年写的文章:

大数据时代,理论上而言,互联网上的某一次点击都可以被记录,每一次行为都能追根溯源,每一个人,也都是万千纵横的数据网络上的微小节点,所谓沧海一粟恒星一点,那些文学上比喻人类微小的词语,在大互联网时代,同样贴切,我们在电脑边手机前的每一次敲打点按,组成了一个浩瀚无垠的网络数据海洋,我们塑造了互联网,反之,互联网塑造了我们,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是谁,我们的热爱、我们的好恶都隐藏在了数据的记忆里。

突突Plus,公众号:突突活在年终数据报告里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