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岁后拿下建筑界两大重磅奖项,他用100多个房子改变现实

 eimo1961 2021-12-30

近日,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将2022年皇家金奖授予了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Balkrishna Doshi)。

回望多西职业生涯,前半生默默无闻,90岁高龄赢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时才算真正走入我们的视线,随后又在93岁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皇家金奖,可以说是大器晚成。

图片

RIBA皇家金奖是建筑界最高的荣誉奖项之一,每年由英国女王亲自批准,授予对建筑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的个人或群体。

也许你对巴克里希纳·多西的名字并不熟悉,其实在印度,多西是国宝级的建筑师。

师承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与“建筑诗哲”路易·康共事,2018年成为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印度建筑师……多西履历中的任何一项都是一个普通建筑师究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图片

哈迈达巴德洞穴画廊

图片

桑珈建筑师工作室

近70年的建筑生涯中,他用泰戈尔纪念堂探索粗野主义,以艾哈迈达巴德洞穴画廊展现艺术与建筑相融的最高境界,颠覆贫民窟的建筑样式,为经济弱势群体造了家。

不失建筑功能本质,又有仁心与诗意的表达,多西用作品回答了建筑师的意义。而他造的房子就是一部印度社会变迁史。

01

造在地性与当代性兼具的永续建筑

多西长达70年的建筑生涯中建造了100多个项目,包括行政和文化设施、住宅开发和住宅建筑等不同类型。

图片

泰戈尔纪念堂是其代表作,这是一次关于粗野主义的探索。

折叠混凝土外立面有序排列,与光形成强烈的互动,产生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图片

通透的门厅与宽敞的入口,让人们观察到巨大混凝土结构的细节。700个碗形座位的设计开起来像是微握的手掌,给在场的人带来亲密感。

图片

桑珈建筑师工作室是最能完美体现多西的建筑理念之作,也是很多人眼中多西最好的建筑,被列入80年代百位建筑师设计的百件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多西将日常办公地方的地方变成了闹市中的一处静谧花园。

整个建筑超过60%的面积是开放的庭院,借鉴印度寺庙布局而造。连续拱顶如山峦起伏,阶梯式圆形剧场错落分布,流水潺潺而下自成风景,人们可以在此赏景、放松、交流、学习。

图片
图片

多西还设计了一部分地下工作室来应对印度炎热的气候。光线从墙面开口进入,让室内有自然的明暗交替感。风吹来,让人仿佛身处大自然。

环保是建筑最大的特点。院落中运用的大部分材料都是废品,拱顶收集的雨水被引入至庭院中的水池,实现循环利用。每一处设计都蕴含着多西的巧思。

RIBA的主席Simon Allford曾赞叹,当技术促进许多建筑师独立于当地气候和传统进行建造时,多西与他的腹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的气候、新旧技术和手工艺。

图片
图片

在多西另一作品艾哈迈达巴德洞穴画廊中也可见异曲同工的圆拱顶与半地下式设计。

这一画廊是多西为好友有印度毕加索之称的侯赛因所作。多西将侯赛因融合印度传统风格与西方立体主义的特色融入了设计之中。

图片

画廊地上的造型奇特、毫无章法,充满想象力,地下则仿佛一个古老原始的洞穴。建筑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

有趣的是,这座画廊也激发了侯赛因的创作,他直接在墙面上作了壁画,成为了画廊中最特别的作品。

纵观这些代表作,可以发现,多西在注重建筑功能性的同时,也融入了对当地气候、景观、文化、身处其中的人的思考。他用每一次的建筑实践,创造出兼顾在地性与当代性的永续建筑。

02

为底层人民造房子

多西1927年出生于印度浦那,彼时正是晚年甘地在进行最后斗争之际。

复杂的社会百态、森严的种姓制度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甚至他的脑海中久久忘不了儿时看见穷人被打的场景。

他曾说,“我应该宣誓并毕生铭记,为最底层民众提供适当的住所。”

图片

1970年,多西设计了印度人寿保险公司混合收入住宅区。

他颠倒了多住宅建筑的典型秩序,以粘合性住宅区的概念集合三种不同收入的人群来居住。324套复式梯田状建筑,整体带来强烈的秩序感,有效优化可利用资源,创造了高密度低层住宅区的新形式。

图片
图片

1982年,多西主动请缨规划设计超大型低造价社区阿冉亚(Aranya),用暗红色砖房装进八万印度人的家。

内部有庭院,房型从单人房涵盖到家庭房,社区之中还有丰富的生活配套,大大改善了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环境。住在其中的人可以寻找到归属感。

图片

住宅在1989年建成,30多年过去了,多西建筑事务所在回访时发现,原先这片区域的低收入阶层已经转变为中等收入阶层。有的人把临时庇护所改造成了三层小楼,成为自己真正的家。

多西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建筑对我来说,就是让人们在其中感到生命的喜悦。”

显然,他做到了。

03

让建筑回归功能

图片

多西与路易·康

回望多西职业生涯,前半生默默无闻,90岁高龄赢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时才算真正走入我们的视线,随后又在93岁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皇家金奖,可以说是大器晚成。

甚至在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之前,百度百科都没有多西的词条。但那些“无名”的岁月中,他的作品依然在印度土地上生根。

普利兹克建筑奖对他的评语是,“严谨认真,远离浮华,绝不盲从潮流。”这大概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图片
图片


在网红建筑层出不穷的今天,多西的作品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有“乍见之欢”感的建筑也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时间会证明建筑的生命力,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建筑的“功能性”是使其屹立的必要条件。再运用以诗意和哲学,或许可以不朽。

正如多西曾说,“当生活方式和建筑融为一体时,生命才能开始庆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