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行业的祖师爷(13)评书祖师爷——【柳敬亭】

 溱湖之恋 2021-12-30

作者:潘长宏

2021年12月30日

一种行业可以只敬奉一个祖师爷,也可以同时敬奉几个祖师爷。各地的染业却同时敬奉梅福、葛洪两人为祖师;从业者对祖师爷的称谓在各地也有不同,有神师、祖师爷、祖师、本师、先师、师傅等。

评书祖师爷——柳敬亭


  

评书古称评话,又称鼓书、板话。柳敬亭(1587——1672年),江苏杨州泰县(今泰州市江堰区)人。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明末清初著名评话艺术家。说书时能倾动市人,后渡江南下,变姓柳,改名逢春,号敬亭,因面部多麻子,人以“柳麻子”呼之。说书60年,名重一时。说书时能倾动市人。扬州评话的开山鼻祖
  15岁时因犯法获罪,后得免死,从此逃亡在外。他经常听艺人说书,自己加以揣摩,由于生活所迫,从此说书卖艺,浪迹江湖。行至安徽宁国,醉卧敬亭山下,杨柳拂身,从此改名为柳敬亭。后在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得文人莫后光指点,又经个人苦心钻研,技艺大进,先后到扬州杭州苏州说书卖艺。最后留在南京,长期在桃叶渡旁的长吟阁说书,结识了一些官员及文人墨客,声誉日隆。在此期间,他与东林党、复社等团体中的文人来往密切,思想上也受到他们的影响。他经历战乱,多次被招至军营说书,并做过幕僚,但均以郁郁不得志而离去。入清代以后,康熙元年(1662)随漕运总督蔡士英北上,到过天津、北京。四年后又返回南方,在安徽庐江继续说书谋生,晚景凄凉。柳敬亭的说书艺术极为精湛圆熟,在刻画英雄人物时,可以使听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仿佛进入书中,随其中的情节变化悲泣喜笑。他擅长的书有《水浒》、《隋唐》、《西汉》等。 











  

崇祯十三年,到左良玉军中说书,常住武昌,并帮办军务。清兵入关后,替左良玉出使南京和南明王朝权臣马士英阮大铖疏通关系,南明称他为“柳将军”。弘光元年(1645),左良玉死,马士英阮大铖谋捕柳敬亭。柳出逃苏州,重操旧业。以后在扬州、南京、清江浦、常熟等地说了十年书。至顺治十三年春,已69岁高龄,到驻在松江苏松常镇提督马逢知处任军幕。但郁郁不得志,三年以后,离开军中。晚年寓居南京,生活穷困,极为凄凉。死后葬于苏州。柳敬亭说书60年,南达绍兴,西到武昌,北到北京,名重一时,大半生没有传徒,到晚年才收了扬州人居辅臣。

柳敬亭在演艺生涯中与达官显宦、文人学士、秦淮名妓等多有交往。说到他与复社文人冒辟疆(1611-1693)的关系。

冒辟疆在重逢晚年的柳敬亭,听他说评书后,还有一首诗相赠,诗云:“游侠髯麻柳敬亭,诙谐笑骂不曾停。重逢快说隋家事,又费河亭一日听。”诗赞柳敬亭有游侠之风,说他说书诙谐,喜笑怒骂,感情十分投入。“快说隋家事”指的是柳演说《隋唐演义》故事,当时的艺人多有借说隋唐故事,表达怀念明王朝之情者,柳敬亭说隋唐故事也有这层意思。

  

柳敬亭所说评话,曾经由当时的文人整理成《柳下说书》八册,这一孤本奇书,曾被著名学者黄侃(季刚)先生收藏。据刘禺生《世载堂杂忆》云,此书“篇中字句多方密之、冒辟疆、钱牧斋、吴梅村、吴次尾集中常用之口吻。因而知此书必经当代文人过目,润色涂改而成。”意思是柳敬亭与冒辟疆等还有过一段文字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