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党员,大家脑海中必然会闪现出许多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而此文,我要讲述的是父亲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感人事迹。 父亲生于1934年,二十岁参加工作,历任县公安局刑侦科科长、办公室主任、副局长、政委等职务。参加工作伊始,父亲便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业务,成绩斐然,很快在同事中脱颖而出,并顺利入了党。经过几年的磨练,年纪轻轻的父亲成了县里有名的破案高手。 在平凡的工作中,父亲始终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工作职责。忘不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因抚宁离唐山不远,灾情也很严重。发生那么大的地震,他怎能不挂念家中的父母和妻儿?但灾情来临,作为一名警察,一名共产党员,父亲还是毅然投身到抗震救灾第一线,直到忙完公事后才心急火燎地回家。母亲看着父亲疲惫的神色,本来想埋怨几句,可话到嘴边又终究还是没忍心说出口。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自从我家搬到县城后,父亲经常晚上11点以后回家,那时我已经睡着了,次日我上学走得又早。以至于我们父女俩好多天都见不上一面,更聊不上几句话。每当遇到棘手的案子,父亲有时会蹲点半个月,直到案子破了才能与家人团聚。在父亲欣慰笑容的背后,我看到的是父亲黝黑消瘦的脸庞。 每当遇到重大节日,在别人阖家团圆,尽情享受亲情带来的温馨和美好的时候,也正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忙啊、累啊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警察工作的危险性无时无处存在着。作为人民警察,父亲曾机智勇敢,从穷凶极恶的歹徒手中解救过人质;作为人民警察,父亲还曾英勇无畏,身先士卒,在一次追捕逃犯过程中腿部多处被歹徒的火药枪沙砾打中。当我和妹妹去医院看到父亲因受伤缠着绷带双腿时,心疼得哭了,然而父亲却反过来笑着安慰我们。 父亲为官清廉,光明磊落,在任期间从没有为家人谋过私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找工作还是很容易的,要说以父亲的人际关系,给自己的老婆、孩子找个正式工作应该是很容易的,但是父亲的原则性很强,“走后门”那样的事情,他是绝不会做的。哥哥身有残疾,父亲没管;妹妹工作不好,想调动工作,父亲也没管;我是自己考上学的,毕业后对口分配到了税务局工作。要是考不出去,父亲肯定也不会管我的。工作可以不管,但在我入党问题上,父亲却要管。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父亲嘱咐我:“好好干!年轻人要积极要求进步,多干点累不着,争取早日入党”!当得知我入党申请书递交四年还未被批准,入党之路不太顺畅时,父亲还不断地鼓励我,要我坚定信念,给我信心和力量。 父亲的“党性”,已经渗透在血肉里,刻在灵魂里了。母亲晚年,身体多病又没有退休金,而且残疾的哥嫂婚后一直和父母过,全家生活仅靠父亲的那点退休金。日子过得虽然紧巴,但父亲从未后悔过。每当母亲生病住院,都是父亲一个人守着。当我和妹妹想留下来照看母亲时,父亲一个劲儿催促我们上班,不走就和我们急眼,生怕我们耽误工作。父亲临去世前,头脑异常清醒,反复叮嘱我们:不搞追悼会,丧事一定要简办,不给组织添麻烦。这是父亲在弥留之际给我上的最后一堂“党课”。 从小到大,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兢兢业业,亲民爱民的警察父亲的身上,我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父亲这辈子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在他身上却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平凡而伟大的人格魅力,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我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骄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