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百万年的发展,人类成功登上了地球食物链顶端的位置。在面对任何生物的时候,人们都能够利用自身的智慧应对它们可能会带来的危机。 可即便如此,也并不表示人类真的能够在地球上肆无忌惮的生活,在面对自然界中的某些特殊“杀手”时,人类的能力依旧显得十分渺小。 相比于陆地,海底的奥秘显然藏得更深一些。即便到了今天,人类对海底世界的了解依旧十分有限。而就在英国广播公司播放的《冰冻星球》节目中,人类还发现了一种深藏在海底的“无情杀手”,鲸鱼都不是它的对手,潜水员们看到后也避之不及,必须在第一时间逃走。 多姿多彩的自然界在赫胥黎的《天演论》中有这样一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意思是说任何生物,都必须要掌握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才可以生存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一种生物没有跟上环境的变化,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能力抵抗环境的变化,就必然会被环境淘汰。 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直至现在,自然界与生物之间的发展完美验证了这句话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以及族群的繁衍,各种各样的生物都进化出了相应的能力。 如果是处于食物链低端的生物,那么强悍的繁衍能力就成了族群发展的最好保障。以海洋中的诸多鱼群为例,几乎每一年都会遭受大量的捕杀,无论人类还是其他大型鱼类,都会从它们身上获取能量。 可即便如此,这些鱼群依旧生生不息地存在着,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鱼群的繁衍能力极强。在被捕食以后,大量的新生鱼群又会再次出现在海洋之中,为海洋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支撑。 海洋生态系统 而对于那些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来说,维持生存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强自己的捕食能力。老虎、狮子等生物重点发展自身的利爪、尖牙以及强悍的身体素质;毒蛇、毒蜘蛛等生物则重点增强自己的毒性,让中毒的猎物无法从自己口中逃脱。 不过相比于被捕猎的生物而言,这些生物的数量不会太多,生育能力也不会太强,在自然界中与那些被捕食的生物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猎豹捕食 可自然界中毕竟不止有动植物的存在,其他一些特殊的事物也同样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这些特殊的事物之中,有一种事物同样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死亡冰柱这种连鲸鲨都不是对手的食物便是海下冰柱,又被称之为死亡冰柱,相比于自然界中动植物的捕食方式,深海冰柱的“捕食”方式更加不讲道理。当极短时间内,海下冰柱将一大片海域全部冻结在一起时,这片区域内所有生物的生命都将被无情地剥夺。 深海冰柱 当然,这种冰柱也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的。除了地球南北两极的海域内,科学家们尚未在其他海域发现死亡冰柱的存在。尽管这种事物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但由于每一次形成对生物的杀伤力实在太大,所以研究人员们才会更喜欢用杀手一词来形容它的存在。 那么这种自然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形成需要的条件又有哪些呢?事实上,从南北两极的地域中就能看出,死亡冰柱形成的条件必定是极低温度的海洋环境。 而形成过程则更容易理解,在南北两极的海域中,当海面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后,海水中的盐分就会被析出。在这之后,海水逐渐发生结冰的现象,并以冰柱的形态向海底蔓延。 尽管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死亡冰柱的温度需求一般在零下几十度左右,但以南北极的环境来看,死亡冰柱出现的概率绝对不低。只不过由于海底环境实在太过辽阔,所以人们能够观测到的几率相对较小。 事实上,尽管人类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发现了死亡冰柱的存在,但首次拍摄到这种特殊的现象,还要感谢英国广播公司摄影师休·米勒以及道哥·安德森团队的坚持。在抵达南极洲的海洋以后,摄影团队便一直在进行相关的水下拍摄。 机缘巧合之下,摄影团队意外地拍摄到冰柱在他们眼前不断增大的景象。事后,休·米勒还对采访记者感慨道:“没有任何人能够知道死亡冰柱的形成速度有多快,如果不是跑得足够快,或许自己早已冻结在了死亡冰柱之中”。 摄影师冒险拍摄冰柱 通过记录的影像资料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一片寂静的海洋之中,冰柱在下沉的过程中不断增大。在这种时候,冰柱影响到的区域范围内,所有鱼类都会凝固在冰柱之中。 不仅如此,由于冰柱始终都在不断地增大,这些鱼类根本没有办法从中脱生,最终只能成为冰柱的组成部分之一。即便是像鲸鱼一样的大型鱼类,或许也对死亡冰柱无能为力。 死亡冰柱 逆向化学花园事实上,在面对死亡冰柱这样的特殊现象时,正面对抗永远不是最好的选择。如何通过死亡冰柱表现出来的特征去研究更多相关的知识,这才是人类真正应该关心的方向。 来自国外的一个科研小组针对死亡冰柱的形成方式,专门做了名为《死亡冰柱:反向化学花园实例》的报告。科研小组在报告中表示:死亡冰柱的形成方式,和“化学花园”刚好相反。 ![]() 很多人对化学花园可能不太了解,其实所谓的化学花园就是化学课堂中曾提到过的一种简单实验。将金属盐类加入硅酸钠水溶液中以后,最终形成的结晶具有纤维结构。从外观上看去,和自然界中的植物十分相似。 在历史上,第一次化学花园实验由化学家约翰·格劳勃记载。当时格劳勃在实验中发现,硫酸亚铁晶体在金属盐类的帮助下,意外地生长出了一棵“铁树”。 ![]() 格劳勃与“化学花园” 而死亡冰柱的形成过程刚好相反,在整个形成过程中,冰柱一直不断向海底拓展延伸,和海面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从成因上来看,海面温度降低导致死亡冰柱的形成,似乎并没有任何问题,可这种反向的延展却让科学家们增强了对死亡冰柱的关注。 更重要的是,死亡冰柱析出盐分的特征,以及19世纪末期,化学花园被认为和生命起源有关以后,这种逆向的化学花园让科学家们十分感兴趣。或许通过对死亡冰柱的研究,人们有机会了解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 创造生命的可能性有关于地球生命的由来,相信不少人都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在现代科学界中,地球生命来自于海洋,这几乎成了人们的常识。可海底生命又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们至今没能给出准确答复。 在2013年左右,一些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分析,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底热泉,在海底热泉的帮助下,原始生命在适宜的温度中首次出现在地球上,并经过漫长的时间提升自己的生命层级。 ![]() 海底热泉和微生物 在那个时候,科学家们就发现,海底热泉和化学花园的反应过程十分相似。生命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也已经被彻底找到。只可惜随着科学家们对死亡冰柱深入研究,有关生命形成的问题,再次回到了悬而不决的阶段。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像木卫三以及木卫四等天体,就很有可能存在于地球死亡冰柱类似的自然现象。或许在漫长的时间过后,这类天体上就会逐渐出现一些特殊的生命。 事实上,科学家们的分析很容易理解,死亡冰柱的下沉会导致周边的海水迅速结成冰,最后便会形成海洋钟乳石。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某些生命结构极其简单的生物就有可能意外出现。 ![]() 海洋钟乳石 提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疑惑,死亡冰柱的形成,本就会对某些鱼类造成致命的威胁,这说明死亡冰柱的危险性是极高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说死亡冰柱和生命形成有关呢?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知,主要是人们将不同生命等级以及不同生命结构的生物混为一谈。对于鱼群或者人类这样的生物来说,死亡冰柱的威胁毋庸置疑。可对于那些生命结构无比简单的生物来说,死亡冰柱并不会影响到它们的生存。 ![]() 海底单细胞生物 更重要的是,由于盐水的密度比海水更大,所以在死亡冰柱向海底蔓延的时候,其实应该更偏向于“海绵”一样的结构,而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冰结构。对此,我们也一定要有所了解。 大自然的启示在死亡冰柱出现以后,科学界针对生命的起源问题划分成了两个阵营。其中一个阵营始终坚持2013年的判断,认为生命起源于海底热泉之中;另一个阵营则认为,地球以及其他地外天体中的生命,都会起源于寒冷环境之中。 ![]() 时至今日,在更有力的证据出现之前,谁也没有办法说服对方。只不过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我们与其关注未下定论的事情,不如将关注点放在死亡冰柱对人类的启示之中。 在初次看到这种现象时,人们对死亡冰柱是畏惧的。毕竟在短时间内冻结周边的一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绝对难以想象休·米勒等人的心理活动。可经过了相应的研究以后,人们却能够从中发现值得思考的科学课题,这或许就是人类始终在进步的原因之一。 ![]() 在地球之上,与死亡冰柱性质相同的自然现象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们每每在遇到这些特殊自然现象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感到畏惧。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现象研究事情的本质,许多问题或许就会迎刃而解。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地震海啸一类的自然灾害,一旦出现就会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可如果在面对这类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能够考虑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许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这类自然灾害便无法再对人们造成任何影响。 ![]() 死亡冰柱同样如此,这种深藏在海底的无情杀手,或许在人类坚持不懈地研究以后,反而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到了那个时候,死亡冰柱的杀手特性,就只会作用到动物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