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地球与火星互换位置,火星能诞生生命吗?科学家:绝无可能

 宇宙观察 2021-12-30

近代以来,科学家从未停止过对地外生命的寻找,但不论是在太阳系内的星球上,还是在已发现的系外行星上,科学家们都没找到生命存在的痕迹,似乎茫茫宇宙,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和文明。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生物学家们认为,地球生命的诞生过程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在海洋中持续了数十亿年的随机碰撞组合而已,无数次的失败凑巧产生了生命,因此只要其他星球上也有海洋,也有持续了数亿年的稳定环境,那么这些星球上也是有可能重演地球生命的诞生过程的,比如太阳系内的火星就很有希望。

在天文学家的镜头里,目前的火星是一颗赤红色的荒凉星球,大气稀薄且几乎没有磁场,每时每刻都在遭受太阳强辐射的侵袭,但如果把时间回滚到45亿年前,也就是太阳系诞生之初的时候,火星可不是这样的。

最新的研究表明,火星地表其实存在很多河床与海床的痕迹,而且两极地区直到现在都有固态冰存在,各国的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回的数据也证明了,远古时期的火星确实是一颗拥有海洋和大气层的宜居星球,和地球几乎同一时间诞生的它,宜居环境的到来要比地球早的多,生命产生的几率也不小。

基于以上因素,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远古时期的火星很可能存在生命甚至是文明,只不过后来火星内部磁场减弱,大气层都被太阳风剥离完了,所以才变成了今天的荒凉星球,生命和文明的痕迹也被抹除了。

那么如果我们把地球和火星互换位置,重新处于太阳系宜居带内的火星,会从一颗荒凉的红色星球重新变成宜居星球吗?

届时远离到火星轨道的地球,是否仍然能保持自身的宜居性,保持磁场和大气层,继续养育地球生命和人类文明呢?

我们来推演一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地球和火星在元素构成上完全一致,都是岩石金属星球,唯一不同的是火星内核很早就冷却了,导致火星大陆板块缺乏活力,且内核的冷却宣告了火星内部行星发电机的停滞,所带来的磁场减弱,给了太阳风可乘之机。

所以火星来到地球的位置后,稀薄的大气层不会得到丝毫改善,反而有可能因为和太阳的距离变短,而受到更强的太阳风侵袭。一言蔽之:占据地球位置的火星会变得更冷,更干燥,很可能连两极地区的固态水资源都保不住。

唯一有希望的,只有火星潜在的地下湖或者地下河,它们在受到两极地区的液态水补充后,是能略微升温一丢丢的,因为火星外壳就是它们的保护罩,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火星地表下的暗河跟暗湖里能诞生一些基础生命,或者大分子。

而人类想让火星变得宜居,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工制造一个强磁场放到火星旁边,帮它抵御太阳风的侵袭,然后在火星轨道部署巨型太阳光反射镜,融化火星两极地区,重塑火星海洋,或者干脆像马斯克的狂想一样:从地球发射核武器轰炸火星两极,暴力融化这些冰块,为人类移民提供水资源。

地球到达火星位置后的情况也不乐观

跟火星刚好相反,地球本身的磁场是很强的,而且大气层也很厚,到达远离太阳的火星轨道之后,所能接收的太阳能量就会大幅下降,进而带来全球的气温骤降,并且严寒还会使占地球表面积百分之七十的海洋冻结,水成为冰之后就会反射到达地面的太阳光,本就变少的热量就会进一步流失,地球将在极寒中走向生物大灭绝。


难道火星就注定与生命无缘了吗?

显然不是的,因为现在就有生命正在跃跃欲试准备移民定居火星,并且这个族群已经发射了很多探测器和探测车去火星打前站,旨在收集火星的第一手信息,为将来的移民火星开发火星做准备。

没错,这个族群就是人类,即将再度降临火星的生命,也是人类,准确来说,是人类文明和他们携带的地球物种们。

按照火星狂人马斯克的设想,他将在10年内发射巨型飞船抵达火星,并建立第一座火星小镇和前沿基地,后续还将开辟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常态化航班,以半年为周期,源源不断向火星运送人员和物资,届时生活在全封闭火星基地内的人类,将成为近十几亿年来火星上唯一的生命族群。


总体而言

火星作为类地行星,和地球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虽然环境不适合人类直接生存,但却依然是人类移民的首选目标。

毕竟它的改造难度比较小,而且距离比较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火星很有可能变成人类文明的第二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