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月17日】溥仪出生后,曾经有多少种选择,可以过好这一生

 夏说明星名人 2021-12-30

夏说  而已    

愿你当真    愿你幸福     

转发和留言,小编送红包

1

昨天说了王尔德,感觉有点伤悲。

那么有才华一个人,那么唯美一个人,却遇上了那么一个时代。

正如他所说:

父亲把他送进了牛津大学,社会却把他送进了监狱

而今天,我想说的这个人,也让我有一点伤悲。

那么无辜一个人,那么无助一个人,却遇上了那么一个时代。

面对那个时代,他只有任人摆布。

他没有王尔德的才华,也没有王尔德的惊世骇俗。

却依然过了悲剧的一生。

纵观他61年的人生,我心里想到一个奇怪的问题:

他出生以后,有过多少机会,可以选择过好他的一生。

为何,

他最终却选择了去做伪满洲国的皇帝?

把自己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他曾经说:

我的前半生,做了三次皇帝。

如果说,前两次,都不是他的选择,都是命不由人的话。

那么第三次,是他内心真正的选择。

应该没错吧。

溥仪第一次坐皇帝,是在1908年11月14日。

当时他2岁。 

因为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即命溥仪继承皇统。

等于是过继给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

这些安排,都由不得他。都是提前安排好了的。

这年冬天,光绪帝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

醇王府顿时大乱。

溥仪的祖母老福晋刘佳氏,刚听完载沣带回来的的懿旨就晕厥过去。

未来的皇帝溥仪连哭带打不让内监抱走。溥仪的乳母王焦氏抱着溥仪一起进宫。

2岁的溥仪之所以连哭带打不让内监抱走,是因为不想离开亲娘,还想吃奶,还想躺在娘的怀抱里撒娇。

此时的他,对坐皇帝,对命运还毫无概念。更不知道此一去,意味着什么。

溥仪坐了皇帝的第二天,慈禧太后就病逝了。

慈禧生于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病逝于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活了满满73岁。

从26岁上,老公咸丰帝驾崩后,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其实主要是她说了算),亲王议政”的格局。

此后,到49岁时,又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独掌大权。

手握权利,一直到死。

死前的一刻,又决定了溥仪的命运。

1908年12月2日,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太后和父亲载沣摄政。

三年后,到了1912年2月12日。

隆裕皇太后(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45岁)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

溥仪退位。 

退位诏书中说: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可怜的溥仪,实打实,只做了2年零2个月又10天皇帝。

2岁登基,6岁退位。

仍然懵懂无知,坐不坐皇帝,无所谓了。

这是溥仪的第一次坐皇帝。

2

接下来,溥仪第二次坐皇帝,是在5年后。

1917年7月1日,民国六年。

1917年6月14日,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与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之间的矛盾为名,率定武军4000人入京。

把黎元洪赶下台。 

7月1日,张勋兵变,宣统复辟。

拥11岁的溥仪,又坐上龙椅,大封群臣。

可惜,这次实在太短。仅仅12天后,就被段祺瑞出兵讨伐。

7月12日,张勋逃入荷兰大使馆。

13日,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

只坐了12天龙椅,就又下了台。

这次溥仪好像觉得坐皇帝,还是有些好玩。

这种好玩,从此在他心中种下了根,直到15年后的1932年3月1日。

日本在东北地区建立满洲国。扶持溥仪当上满洲国“皇帝”。

9月,“皇帝”溥仪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满洲国,而满洲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

溥仪自是年三月一日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二月二十八日任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2年后,28岁的溥仪。

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

3月1日正式登基。

溥仪又当上了皇帝。这次,可是溥仪认真的选择。

28岁的他,早已成年。

亲身经历了北京故宫里的学习生活,被冯玉祥逼宫逃离北京,目睹军阀连年的混战,目睹日本侵略中国残忍杀害人民的现状。

一切他都经历了。

但他还是最终选择了和日本人合作。因为这样,他才可以又一次当上皇帝。

当上“满洲帝国”皇帝后的溥仪,同时还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

“满洲帝国”没有军队。日本关东军便是他的军队。

这一年,28岁的溥仪,还作为当时亚洲一个最著名的政治人物,两次登上《时代》周刊,特别是该周刊有关“解决远东危机的四个人”的画像中。

然而这次,好景也不长。

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满洲国。

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8月19日,溥仪选择离开中国,去日本。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时,被苏联红军空降逮捕。

随后,被送往苏联赤塔,囚于莫洛可夫卡三十号特别监狱。

这一次坐皇帝,有11年之久。但可惜却是傀儡的11年,屈辱的11年,夜夜噩梦的11年。

即使在苏联被囚禁,溥仪也有很多选择。

但他还是选择了不回中国,选择永远留居苏联。

他多次上书向苏联政府表示愿意永久居留苏联  ,并请求加入苏联共产党。

可惜,这些愿望,都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天真的做梦而已。

1950年,溥仪44岁。

苏联把溥仪引渡回了中国。

1950年8月1日,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

从此,开始了他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

此时的他,还有选择吗?

从皇帝混到了囚犯,又回到了中国,兜兜转转已经44岁,度过了人生的大半辈子。

来日不可追,去日已无多。

可能溥仪曾经无数次的想过自杀,或者被流弹击中,哪怕是被某位爱国者刺杀,也好过此时的苟且偷生。

仿佛他的活着,就是中国一个笑话。

一生下来,贵为皇族,2岁便位极帝王。仅仅过了4年,还没明白什么是皇帝时,又被人从皇帝宝座直接撸了下来。

11岁再次登基,也只是昙花一现,命中注定的一场闹剧。

及至成年,却早已身不由己,时代大变,纵随波逐流,也暗流涌动,只能任人摆布。

直到现在,做了囚犯,人生应该是真的没得选了。

3

但是共产党却帮他做了选择。

帮他改造,帮他学习。帮他脱胎换骨,帮他终于活成一个人。

溥仪在劳改营里学习了10年。

这10年,是蜕皮的10年。也是蝉茧羽化,一点一点把自己啄开的10年。

从1950年到1960年,从44岁到54岁。从战犯到园丁(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及卖门票的工作)。

当然,最本质的变化,是从万人供养的皇帝,到自食其力的公民。

成为公民后的溥仪,度过了人生中最平静的7年。

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溥仪病逝。

遗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规火化,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但让我奇怪的是,28年后,他的遗孀李淑贤将他的骨灰,又葬于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县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在清西陵附近。

溥仪去世时,是平民身份,所有没有谥号。

人们对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称呼,一直都是宣统帝或者清废帝、末代皇帝、逊帝等,因为他没有庙号和谥号。

但他爱新觉罗家族在台湾的后裔,却于1967年,给溥仪上了庙号“宪宗”和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这是不是又变回去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还没完。

到了2004年,在一位“宣国公(此人身份有待进一步核实)”的建议下,又重新给溥仪上了庙号和谥号,庙号清恭宗(37年前为宪宗);

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37年前,最后三个字为:襄皇帝)。

尊骨灰奉安处(在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为“献陵”。

尊婉容为“孝恪愍皇后”,谭玉龄为“明贤皇贵妃”,李玉琴为“敦肃福贵妃”,李淑贤为“孝睿愍皇后”。

从谥法解释来看,后一个庙号和谥号较客观地反映了溥仪的一生。

但溥仪所谓的谥号,庙号并不算是正式的谥号、庙号,这个庙号和谥号是家族内定的,未获国民认可。

看到了吧,最后一句:未获国民认可。

也就是说,这是他自家在玩,自得其乐,或者是自我满足。

在皇权已经陨落100多年后的今天,溥仪的后代们所能做的,也就仅此而已,只不过,他们还在为溥仪做着各种选择。

当然,也还是仍然没人能够问一下,溥仪是否愿意。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说,溥仪的一生,也是被不尊重的一生。也是被别人不断选择的一生。

命也,运也,谁又能说得清?

不过,我们倒是可以试着,简单梳理一下他的一生。

看看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战犯这个角色的?

也许,他本来是可以选择的。

比如,当他6岁时,被废了皇帝位。隆裕太后为他请了师傅,开始读书。

书房先设在中南海瀛台补桐书屋。众多的师傅中,陆润庠、徐坊、陈宝琛、朱益藩和梁鼎芬先后教汉文,伊克坦教满文。

学的主要内容有:十三经、古诗、古文以及《大学衍义》、《朱子家训》、《庭训格言》、《圣谕广训》、《御批通鉴辑览》之类。

就是没有学过算术,也没有学过地理、历史。 

这个可能就“毁”了溥仪。

让他成了“瞎子”。

不知道过去,也不知道现在,更不知道未来。

但后来,他还是遇到一位“外国老师”庄士敦,本来有无限可能,做一个好的选择,从此改变他的命运。

可惜……

4

1919年,溥仪14岁。

大英帝国苏格兰籍军官庄士敦,时年45岁,(1874年10月13日-1938年3月6日,与丘吉尔同岁)进入北京紫禁城,担任溥仪帝师。

教授溥仪英文、数学、世界史、地理。

师生感情甚笃,传为佳话,为人津津乐道。

溥仪因此眼界大开,开始穿西服,剪辫子,看电影,玩照相,坐汽车,还骑自行车。

尤其是,当他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辽阔。

第一次,也是凭生唯一一次,想要离开紫禁城,去外面的大世界去闯荡,去做一番事业,惊天动地,亘古未有。

这样的愿望,一方面是受了英文教师庄士敦的影响,希望能出洋留学。另一方面他“比任何人都更能感到自己处境的危险”。 

他自己已逐渐明白,他就是一个“笼中鸟”而已。

为了这个愿望,他甚至和溥杰、庄士敦秘密制定了逃出紫禁城的计划。

但老天太不给他机会了。这件事,还没行动,就遭到陈宝琛、郑孝胥等保守人士的反对。因为他们的阻止,一切行动都未实现。

这时,溥仪14岁。

外面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学生们,走上街头,罢课,游行,反对袁世凯政府卖国的“二十一条”。

如果溥仪的命运足够给力,让他在这一年,或者随后的随便哪一年,能够留学成功,能够去到国外,能够挣脱紫禁城的束缚。

那溥仪的人生,一定不会轻易地成为“战犯”,“傀儡”,“伪满洲帝国皇帝”。

至于能成为什么,我在这里也不好说。但我想,应该绝对好过他本来的人生。并非是做梦,也非痴人说梦,而是完全有这种可能。

不过,实际的人生,就是这么残酷,历史永远不会有假如,只有没有逻辑的现实。

没有“逃走”的溥仪,接下来,就只能在宫中做起了“金丝雀”。

先是结婚。

1922年12月1日,17岁的溥仪大婚。

娶了一后一妃。皇后是婉容(1906年11月13日—1946年6月20日)。

妃子文绣(1909年12月20日-1953年9月17日)。

在紫禁城中,溥仪或读书吟诗、作画、弹琴,或捏泥人、养狗、养鹿,有时还到宫外坐汽车,逛大街。

并以鉴赏为名,调阅清宫收藏书画。

当然,看到价值高的画,他也偷偷的留下来,占为己有。让他弟弟溥杰悄悄带出宫外,带回父母家中。

也许,溥仪已经预感到了什么,知道自己并不会是这个宫殿中的永久主人。

果然,他的预感这一次很准。

这样悠悠悠哉的学习,玩乐,不愁吃喝,不知人家疾苦,更不知国家大事的宫中生活,只过了两年后。

发生了一件彻底改变溥仪后半生命运的大事。

1924年11月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

突然倒戈回京,软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发动北京政变。

无视优待条件,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

趁机截取大量宫中财物。

溥仪仓皇逃离故宫,搬进北府(父亲载沣的住处)。

 14天后,又逃进日本公使馆 。

次日,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对外界宣布“容留”溥仪。

北京政变的突然发生,对溥仪来说,其实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如果把握的好,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一步,其实已经由冯玉祥帮他实现。那就是逃离了皇宫,逃离了那些大臣们的监管。

但第二步,他又落入了国民军的监视。

如何可以走出第三步,逃离国民军的监视,远走高飞,海阔天空。

或留洋,或隐居,或复仇,都是有着无限的可能。

当然,对此时的溥仪来说,趁此机会,逃离眼前这个是非之地,更是当务之急 。

所以,在第二年的二月,溥仪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

但溥仪的历史,却又在这里不经意的拐了个弯。那些清朝的遗老遗少们,还有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老一辈的军阀们,都围拥在溥仪身边。

不约而同地做着同一件事——谋划“复号还宫”,再次复辟。

夏说:

在这乱哄哄的世界中,根本就没有人管溥仪愿意不愿意。

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满洲国造势。

不久,溥仪真的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 

而到了天津的溥仪,突然就像开窍一样,完全变了个人。

放开手脚,打破自己在紫禁城时的种种陈旧规定。把大量金钱花在如何装扮自己,用外国的衣饰来装扮自己,浑身上下都换成了西方货。

带着自己的一妻一妾出入各种场所。

西方的文化,已经完全包裹了溥仪。

此时的,20岁的溥仪,什么也不想做了,只想做个西方的“文明人”。

在天津租界里的溥仪,仿佛出了国,仿佛又找回他清朝皇帝的感觉。

在外国这租界里,他受到了极高的待遇,不仅在这些外国人当中恢复了自己皇帝的称呼,一些只对外国人开放的场所还特殊为他开放。

在这里,他独一无二。

他充分的享受着他“特殊华人”的殊遇和荣耀。

租界里这些国家的领事、驻军司令都是尊称溥仪皇帝,而且在溥仪生日的时候,也都会到场祝贺,并在各国国庆等节日的时候也邀请溥仪出席。 

然而,每日歌舞升平的假象,迷惑了这个20岁的青年。

他的内心,又开始蠢蠢欲动。原来想当皇帝的心,一直都没有死过。

通过庄士敦,溥仪认识了英国的领事和驻军司令,并辗转的认识许多人。

对于到访的军阀,无论大小都积极与他们接触,建立良好的关系,希望从中获取支持。

但是,尽管各国给予溥仪足够的礼遇,但真正能给他提供他所需要的支援的却寥寥无几,很多国家都只是处于政治的需要时才想到他这个前清皇帝。 

溥仪的自尊心,开始不断的受到打击。

新鲜劲过后,各方势力开始冷谈。病急乱投医的溥仪,唯一想到的只能是一直庇护他的日本。

而日本,早已处心积虑地规划了几十年,只等一个合适的人。

为了进一步说服溥仪,日本方面派出了素有“东方劳伦斯”之称的土肥原贤二来游说溥仪。

尤其是他们提出,为溥仪建立一个新帝国,而新帝国就是溥仪做皇帝的帝国。

溥仪已经疯了。

为了想做皇帝,他已经不管是什么样的帝国,只要能让他做皇帝,哪怕是傀儡,他也愿意。

这个诱人的条件使得溥仪再也按捺不住,几乎毫不犹豫,就同意了土肥原贤二所开出的所有条件,即刻动身去东北 。

注意,这次是溥仪主动的选择。真正的选择。本真的选择,也是本质的选择。

更是他成为战犯的主要选择。

也更说明了溥仪的悲哀,可怜,无助,甚至丧心病狂。

从1925年到1932年,溥仪在天津租界生活了七年,这七年,他没有寻求逃离,没有选择重新过上一种正常人的生活,也没有选择成为一个什么人。

一心就是想当皇帝。

2岁时当了皇帝的经历,毁掉了他的一辈子。

他在各派遗老、各种主意之间摇摆,他在积极活动、寻求复辟。

对于与日本相互勾结以实现复辟的梦想,溥仪并不否定,他曾毫不忌讳地说道:

我在日本公馆里住了些日子,到了天津之后,我一天比一天更相信,日本人是我将来复辟的第一个外援力量… …

1931年,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撕下了伪装。26岁的溥仪,被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从天津潜赴旅顺,然后到奉天。

一步一步,成为了日本人的帮凶。

还有谁,此时,比他更糊涂?

简直就是饮鸩止渴。

就连周恩来都说这样的话:

你当皇帝的时候才两三岁,那时的事不能让你负责。但在伪满时代,你是要负责的。

如果溥仪的一生之中,没有去做这个“伪满洲帝国”皇帝,或许溥仪还会只被人们认为是命运不济,可怜而已。

但当他坐了这个“伪满洲帝国”的皇帝,便从此在人们心中只有可恨的份了。

也许,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作为满清遗族,他甚至还不如父亲载沣。

载沣都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并怒斥儿子溥仪投靠日本,独自返回关内居住。

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在一场春天的大雪中病故。死时68岁。

所以,只能说溥仪是活该吧,毕竟,路还是自己走的。

怪不得别人。

只可惜,溥仪的一生,本来有很多种选择,可他却偏偏只选了那一条最让人恨的歪路。

最终,遗臭万年。

而他晚年,却做了这样的自述:

“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

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

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

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

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

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不错,溥仪最终还是赶上了新时代。

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人民,选择赦免了他,让他从战犯改造为国家公民,参与到了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

真正成了一名“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