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津湖》破15亿,3位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谁贡献最大?

 夏说明星名人 2021-12-30


果然,不出所料,《长津湖》上映仅4天,票房就傲然突破15亿。

不仅预售票房破亿,上映首日票房破亿,还打破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战争片单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首映日场次纪录等12项影史纪录。

最新消息是:截至10月3日20时28分01秒,电影《长津湖》上映第4天,单日票房超4.38亿,再度刷新自己创下的国庆档影史单日票房纪录——

实现上映4天票房持续逆跌。

在这个国庆档,一跃而为最耀眼的“明星影片”。不仅领跑电影上座率,各项口碑还继续节节挺进,势如破竹,引爆,掀起全民观影的新热潮。

为什么这部电影这么好看?

很多人从时代背景,制作投入,剧情细节,演员阵容,服饰道具,4D版沉浸效果,甚至长达3小时的观影时长,纷纷展开讨论。

而我却觉得这部电影,为什么这么好看,其实就是因为——

3个人。

他们就是这部电影的3位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

“3位大导演的合作行云流水,各有千秋又统一和谐。叙事完整、节奏流畅、有血有肉。”

而于冬对他们的分工,也极为科学。

陈凯歌负责志愿军进入朝鲜的部分,徐克负责影片故事的完整性和生动的细节展示,林超贤负责战斗场面,并在动作设计当中完成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塑造。

分工不同,目标相同。

通力合作在寒冷的环境下拍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拍出中国军人的高昂士气,拍出志愿军凭借——

“钢少气多”战胜“钢多气少”的美军的壮烈。

一、陈凯歌

众所周知,一部电影为什么好看,一定是因为一个故事打动了观众。

好故事的标准就是吸引人,引发人的思考和内心的震撼。

而作为“主导演”的陈凯歌,就是那个会讲故事的人,并掌控着整个故事的节奏。就像《长津湖》,在陈凯歌那里——

就是讲述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

怎么讲,有学问。

其他人在处理这种历史大片时,一出场就是波澜壮阔的大场景,大人物,英雄赞歌,气势磅礴,排山倒海般向观众袭来。

让人发蒙。

但陈凯歌的方法却很简单,又巧妙。

伍万里,伍千里

他让一名解放军战士伍千里(钢七连连长),回乡探亲享受和平。然后从见到弟弟伍万里,一家人团聚这样的小视角切入。

陈凯歌曾解释:“为什么要把千里回家作为第一场戏来展开,然后紧接着就是出征?”

因为“回家与为国出征,加起来就是家国。你先得展示你的家、你的国是什么样,然后你才有保家卫国的可能。”

这样,就让观众把伍千里和伍万里兄弟俩的命运和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个人和国家都面对残酷的朝鲜战争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选择后的结果,又会是什么?

这样一来,个人命运,家国情怀,跃然荧幕。让观众从一对兄弟的视角走进朝鲜战场,从而解释出当年中国为什么要打这场仗,以及为了打这场仗——

牺牲了多少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多少惨重的代价。

从而为我们今天的和平,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和奠基。

所以,陈凯歌一开始就故意用如诗如画的浪漫笔触,来特别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拍出伍千里家乡“江南水乡的宁静和平之美”。

陈凯歌说——

“不管是千里坐小船离开家乡,还是他最初回到家乡的时候秋叶斑斓的河面,其实都是在写和平。中国人经过几十年的战乱,终于获得了和平的可能和机会。”

而正是有了这样的画面,才让观众能和后面的战争惨烈做对比的。

“如果没有笔触去写和平,我们就没有办法那么强烈地去感同身受,感受战争对于和平的破坏。”

不得不说,这就是陈凯歌的高明。

于冬安排他做整部电影的历史把控,剧情安排,不是没有道理的。正如他自己也说——

“我始终有一个看法,一部战争电影一定要从人物开始。如果没有鲜活的人物,战争场面拍得再多,观众可能都不太在意。

所以,才有了后来观众看完电影后,记住了很多战士的名字,他们都有血有肉,而不仅仅只是一把枪,一颗炮弹。

“只有当观众觉得电影中的人物值得追随,这样的战争电影才有意义。《长津湖》是从兄弟情开始的,我们是下了比较大的力气琢磨这两个人物!”

但其实,陈凯歌与这部电影,好险,差点完美错过。

这部电影本没陈凯歌什么事。但,缘分这东西,确实很神奇。人与人之间需要缘分,人与电影也一样需要一个缘分。

陈凯歌和《长津湖》就是这样的缘分,所谓机缘巧合,命中注定。

2020年2月,影片开机,导演是清一色的香港导演,刘伟强,徐克,林超贤。却没想到,老天突然变卦。

因为疫情爆发,7000多人的队伍中,1800人滞留在丹东,损失超过1.5亿。影片拍摄被迫中断,刘伟强还被调离去拍《中国医生》。

找谁来代替他呢?

制片人于冬找来找去,很多导演的名字出现在目录中,甚至在这之前,活动得最厉害,最表达出最强愿望要拍《长津湖》的导演——

是于冬的好朋友冯小刚。

但,仿佛命中注定,最终结果出来,陈凯歌走马上任。

成为和徐克、林超贤合作的唯一内陆导演。就这样,转眼间,《长津湖》就成了由他们三位导演联合执导。

陈凯歌,徐克,林超贤

陈凯歌,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接手《长津湖》的拍摄,有很多优势。

首先,陈凯歌的作品一直以来就很善于剖析历史,以及个体在这种历史和传统的重负下,与之抗争和突破自我,并长景式展现——

个体被历史和传统制约与影响的转变,从而充分地展现出人性的复杂。

比如,备受好评,至今仍为经典的《霸王别姬》,以及前几年拍的大唐历史画卷《妖猫传》。

都让人在观影的过程中,不由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与电影中的人物,同欢笑,共浮沉,一边流泪,一边思考,人在历史中的挣扎和奋斗。

而现在,众所周知,《长津湖》背后的历史是厚重的,它不仅仅是一场战争,而是代表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使命感。

这场战争中的长津湖之战,就是其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时代》杂志曾评价长津湖之战是“坚忍和勇气的史诗”。

陈凯歌接手后,第一句话就说:“没有理由不把这部电影拍好!”

他还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一方面他们从浙江出发是一个历史的事实,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表现这场战争。”

陈凯歌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

“要让观众们能够通过视觉的方式来看到什么叫和平,什么叫安宁,什么叫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要保卫什么东西,我们舍生忘死地去捍卫什么。”

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已经是概念的话题,如何告诉并影响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这是一个难题,而陈凯歌的做法,就是——

“这些其实都用这样的对比(表现当年惨烈的战争,凸显今日宁静的和平)表达出来。”

所以,陈凯歌作为执掌整部电影故事的“主帅”,拍摄出一种令人难以忘记的个人与战争交相映照的巨幅画面。

比如,战场外,一个个战士有的是毛头小子,有的是邻家大哥……

而到了战场上,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最后都变成了一个名字,那就是英雄。所以,有观众看完后忍不住抹着眼泪,说——

“伍千里,伍万里,余从戎,谈子为,梅生,雷睢生,平河……少见的战争片能让我记住每个角色的名字,既文雅又饱含着期待和寓意。”

其次,陈凯歌擅长人文情怀的塑造。

他早年拍摄的《大阅兵》,完全可以看出他塑造军人形象的能力。而近年他作为《我和我的祖国》的总导演,又完全可以看出——

他把控主旋律大制作的能力。

尤其是他对事关国家情怀总基调等方面,总是有着超越常人的沉稳把控。

二、徐克

徐克,人称徐老怪,今年已经71岁,和张艺谋一样年纪i,但和张艺谋一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永远不服老。

他拍摄过的动作片,从《智取威虎山》到《红海行动》,都让人耸目震惊,不明觉厉。

一部《智取威虎山》,就让人们知道他在战争动作类型这方面的造诣之高深(莫测)。并且,众所周知,他还是——

中国电影首屈一指的视觉奇观大师。

现在,徐克再次拿出自己的老本行,手绘故事版、紧盯造型细节、现场替代配音与声效、把控道具设定——

只要他“不满意”,就必须重来,否则就“现场发飙”。

为“让观众去体验战争的真实感”,他也和演员们一起在雪地里摸爬滚打,真实感受和寒冷。

“只有让自己真正'参与’到这场战争里,才能明白这场仗为什么要打。”

徐克,林超贤

不同等级的冻伤,在不同身体部位,分别是什么呈现?

徐克都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是一个很重大的考验。”

所以,徐克拿出自己的绝活,除亲自速写白描、勾勒线条外。还在化妆、道具、声效、配音上,一件件,一桩桩——

都不辞辛苦,亲力亲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的工作,他都要全面掌握,全面过审。

三、林超贤

林超贤,在3位导演面前,是小兄弟。

这不仅是从年龄上,也是从资历上说。但他拍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早已被公认为国产片中最擅长硬汉戏和战争戏的导演。

而《红海行动》,据说代表了国产军事电影的最高动作水准。

林超贤在动员会上说:

“我相信我们会打赢这一仗,让大家看到一部非常好看又有意义的电影”。

其实,大家都知道林导“怕冷不怕热”,但他凭着一股强大的意志力,硬是克服拍摄现场不断出现的雨雪、冰雹、沙尘暴等极端天气。

“有志愿军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每个人,没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当年拍《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紧急救援》时,都是在很热的环境里。

“多热都没关系,但冷对我来说就是非常大的挑战。”

但,即使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并且经常因为天气变化而不得不暂停拍摄。

尤其是零下十几度的山区,每晚都有大风,有时还有雨雪、冰雹甚至是沙尘暴,温度又会骤降。

“有时候一天可能只能拍到一个镜头,对每个人的意志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幸好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边还有一起并肩作战的陈凯歌和徐克,让林超贤动力满满。

“陈凯歌和徐克导演比我更早开机,他们面对天气的寒冷程度比我更严重。既然大家都要跟老天对抗,那我们尽力去做就好了。”

就这样,凭着一股爱国精神,完美主义,林超贤带队完成多场大型动作场面——

仁川登陆、兴南港撤退、乱石滩轰炸以及半山民宅遭遇战……

林超贤坦言,《长津湖》中的战争跟《红海行动》中的战争完全不一样,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比如,现代战争是讲立体战术,但放在当年那个环境下,战术是相对二维的,所以我这次就集中设计镜头表达多过立体战术。”

四、组合

如果3个人合作,不齐心协力,就会南辕北辙,各显神通。但这3位导演,恰恰做到了1+1+1大于3的人间奇迹。

3人迄今票房总计155亿之多,3人代表的是中国电影大工业的进度,以及中国电影的“硬核”。

而且,事实证明,3位导演,都是曾经一次次证明过自己实力的大导演。

于冬组的这个局,既史无前例,亦高度合理。

把“三大高手”齐集博纳麾下,不是像拼盘一样各自拍独立的故事,而是在一起共同打造一个完整的故事。

从他们各自擅长的历史、人文、战争、人性刻画等各方面,全面覆盖。

而这个过程,他们不仅需要不断地磨合剧本,以及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各种细节,每次都一起沟通配合来完成每一场戏。

合作下来,不亚于攻坚一场大型战争。

在《长津湖》的开机发布会上,陈凯歌说过这么一句话:

“希望在《长津湖》中与徐克、林超贤共同合作,拍出一部能够展现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的电影。”

而他们珠联璧合拍摄的大片,对票房的预测,据说是80亿,保底50亿。

当然,也有他们内心的最高标准,那就是:齐心协力拍出那群最可爱的人,那群在冰天雪地里无声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即使——

多少票房,它都值。

而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才让我们今天的人,知道在那场战役里,冰雕连中一个叫宋阿毛的战士留下的绝笔信——

“我爱我的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几十年前,一部传承至今的抗美援朝电影《英雄儿女》,曾经让国人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忘怀。

我想,大家忘不掉的不仅仅是那场残酷的战争,而是像电影中的插曲《英雄赞歌》所真诚表达的那样——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因为英雄,才有今天。因为有牺牲的人,才有我们美好的生活。

向所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英雄们,致敬!

向为了能让我们今天过上和平美好生活,而牺牲的英雄们,敬礼!

或许,走进电影院,买一张电影票,重温那段历史,缅怀逝去的英雄们,是我们最好的纪念。

冰雕连牺牲的战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