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天到了,万物都好好歇息吧

 芸雅书屋 2021-12-30
文章图片1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这是明代王稚登《立冬》诗中的首句。“黄叶丹枫”是深秋的景致,红黄之色渲染了深秋,为深秋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和诗意。然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再好的景致也是大自然中的匆匆过客,“黄叶丹枫”只是寄居于秋柯上的娇客,最终是不会久留的。当旧庭院中残存在枝柯上的叶子被最后一缕秋风吹落的时候,冬天就已经到了。

文章图片2

立冬是冬天的开始,也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说得不错。立者,建始也,以此为开端也;冬者,四季之终也,草木枯而虫结茧也,大树躯干上的年轮又添了一圈矣。“冬”字的甲骨文字形就是冬虫结茧後悬挂于枝柯上的形象。树叶黄落,百草枯干,蛰虫潜藏,寂兮寥兮,大自然进入了闭藏休息的状态,故曰“万物收藏也”。

文章图片3

立冬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与霜降交节。当其时也,太阳到达黄经225°,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的中间并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气温继续持续下降,我国中原地区开始出现结冰现象。按照我国夏历,立冬之时,北斗斗柄正好指向了西北之隅。冬天分为孟、仲、季三个月,立冬与小雪两个节气同属孟冬之月,天时为亥,对应十二消息卦中的《剥卦》。

文章图片4

《剥卦》上九爻辞曰:“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其《象传》释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立冬时,由于秋天的丰收还没过去多久,家家仓廪满盈,食物充足,故曰“硕果不食”。民以食为天,食物充足则天下安定,统治者可安享其座也,故曰“君子得舆”。那么,什么是“小人剥庐”呢?

原来我国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在那些卿大夫之家的采邑里,为他们所有的“庶民”长年在田间劳作,饭食要由其妻儿送到田间,这些“庶民”则歇息在田间临时搭建的茅草窝棚里,这些临时搭建的歇息之所称为“庐”或“芦”。立冬时,秋收结束,田事已毕,这些劳作了一年的“庶民”才能回到自己的矮小破烂的家,与妻儿一同过冬。而那些田间的茅庐也就弃之不用了,任由田野的风把它吹破掉,故曰“小人剥庐”。“小人”就是指庶民百姓,“剥庐”就是指在田间劳作了一年的庶民终于可以回家“休息”了,“庐”被舍弃不用了。《剥卦》告诉我们,冬天到了,在田间劳作了一年的人们,是该回家好好休息了。

文章图片5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一候,气温已下降到水面开始结冰的程度。当然,那些较大河流中流动的水这时候是不会结冰的,而那些浅塘和静止的水恐怕就会形成有薄薄的冰层了。到立冬第二候的时候,气温进一步下降,大地也开始封冻,地表会形成一层薄薄的冻土层,硬硬的象乌龟壳。立冬第三候叫“雉入大水为蜃”,这是什么意思呢?记得寒露三候中之第二候为“雀入大水为蛤”,两者大体意思应该差不多。两者皆言“入大水”,立冬入大水的主体是“雉”,而寒露入大水的主体是“雀”;雀入大水乃为“蛤”,而雉入大水乃为“蜃”,而“蜃”就是大蛤蜊。看来,雉比雀大,故雀入大水为蛤蜊,而雉入大水则为大蛤蜊,这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是“雉入大水为蜃”与立冬第三候有什么关联呢?为什么要把立冬第三候称为“雉入大水为蜃”呢?

文章图片6

查遍网络,说法大同小异,大都以为冬天雉一类的大鸟蛰伏不见了,而河流滩涂中却可见到大量的蛤蜊,而蛤蜊贝壳上的线条和色彩与雉差不多,很艳丽,于是古人认为雉飞入大水变成了大蛤蜊。这种说法严重侮辱了古人的智商,肯定是错误的。我们知道,首先雉不是蛰伏动物,它不会冬眠,大冬天仍会到处觅食。再者,雉是一种陆生动物,最怕泥水弄湿弄脏了羽毛,野鸡不是野鸭,它干吗要飞入大水呢?落汤鸡的滋味难道好受吗?归根到底,“雉入大水”还是应该和立冬节气有关,脱离了这一点,把立冬第三候称为“雉入大水为蜃”就没有了意义

文章图片7

我们知道,立冬第一候为“水始冰”,第二候为“地始冻”,那么到第三候时,大河两边的滩涂浅塘地肯定到处是冰凌,露出水面的泥土也不再是易陷易沾的泥淖,而是变得硬实,有利于鸟雀落脚。同时,生活在大河浅滩处的蛤蜊,到立冬时已经长大成熟,已不再是容易被小雀欺负的小蛤蜊,而是可以与鹤相争的大蛤蜊,故曰“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大鸟”的雉不必担心泥淖会陷往了它的双爪,也不必担心泥水会弄脏弄湿它的羽毛,完全可以放心地去大河浅滩处觅食了。雉有有力的双爪,有灵敏锋利的尖喙,浅滩中的大蛤蜊正是雉难得的珍馐美味。没有冰,雉难以在浅滩立足,冰太厚又难以捕到水中之物,所以,立冬第三候是“雉入大水为蜃”的最佳时机。这里的“为蜃”不是通常所谓的化为大蛤蜊,而是说“雉入大水”,其目的是为了捕食大蛤蜊。

文章图片8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分别为四季的开始,皆为古代社会中重要的节日,受到古人特别的重视。《礼记·月令》云:“是月(孟冬之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立冬是冬天的开始,冬天五行属水,万物闭藏。《礼记·月令》云:“(孟冬之月),命有司曰:'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过去是农耕社会,人们劳动了一年,从立冬日这一天就象征正式完成农事休息了。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下家人的辛苦,以应天时,同时也使立冬过出了仪式感。在这一天,诗仙李白都懒得写诗。他在《立冬》诗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嘴上说“懒写”,但手痒还是写了,看来,休息并不是嘛事也不干,做些喜欢干的事其实是最好的休息。

文章图片9

温饱是人最基本的需求。立冬之後,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暖。古人秋天就开始制备冬衣,有条件的从立冬时就开始着裘了。《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礼记·月令》云:“是月(孟冬之月)也,天子始裘。”然而冬日里,是穷人最难熬的日子,缺衣少被,室陋柴薄,生活的窘迫是富人难以想象的。宋代诗人陆游在《立冬日作》中写道:“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这首“哭穷诗”即使有点水分,也足以令人同情,真不知他当年是怎样熬过那个冬天的?

文章图片10

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富足、安定的盛世里,不愁吃不愁穿,暖气供着、饺子吃着。老天爷还把今年的立冬日安排在星期天,有意让我们充分休息,做自己喜欢的事。命运如此眷顾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生活呢?过去人们准是说:“冬天己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我现在却想说:“冬天就很好,干吗老盼春天呢?”让我们珍惜当下,幸福地过好每一天吧。

文章图片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