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人头条】雷学刚作品《锦兰馨轩》序 作者:楚渝

 阅读岁月 2021-12-30

雷学刚《锦蘭馨轩》序

楚 渝

      唐朝高僧无际大师曾开出一“心药方”,说到不管是齐家、 治国、学道、修身,必须先服十味妙药,才能有所成,哪十味 妙药呢?他说:“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 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学刚教授就是这些妙药很好的诠释者。一年 前,正是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我和学刚教授相识于一次偶然 的会议,会上他是学识广博又平易近人的主讲,我是被他接天 落地的侃侃而谈所折服的众多聆听者之一。或许是同乡的缘故, 又或是有相同的文学情结,后来我们的交往渐深,学刚教授是 我无比敬重的专家、作家、师长、朋友、大哥,工作、生活上 我都得到他诸多点拔和帮助。我眼中的他,既有中国军人的刚 毅豪迈、正义之风骨,又有专家学者的豁达、儒雅之品行,还 有诗人作家的责任担当、悲天悯人之情怀。

      学刚教授是典型的“人品典正,文品雅丽”之人。多年来, 文字一直是他最为钟情的心仪,有文才,喜文、好文、能文、 乐文。去年,我拜读了他赠送的诗文集《楚风渝韵》,字里行 间满是他对初心的信念坚守,对人生的冷静哲思,对情感的温 柔笃定,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对于喜爱文字之人,值得常放案 头、枕边,作为打开心灵的那扇窗、引领前行的那束光。

      古今中外,如何做人是哲学中的重要课题。中国儒家学说的核心就是“成人之学” ,孔、孟、老、庄以及宋明理学、陆 王心学等都是教人如何做人的道理。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 《纪念张思德》 中提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 的人”和“为人民服务” ,这就是我们党领导下的有社会责任 感的文人志士做官做人该坚守的政治标准和道德准则。

       2020 年立秋后的重庆,酷暑仍未消退。一个艳阳高照、蛙 语蝉鸣的清晨,学刚教授风尘仆仆给我送来了他的这本书稿, 说由我为此书写序,惶恐之即,又受宠若惊,我何德何能担当 如此重任!但师长的要求容不得婉拒,硬着头皮接受了这项光 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读完了第一首诗《礼赞重庆彩车》,我再 也没舍得放下,一 口气品完,直到午后太阳偏西。有文、有诗, 有理、有力,有情、有意,是我的切身之感。书中处处洋溢着 学刚教授对祖国的深情大爱,对世事的细腻洞察,对美好的歌 咏赞美,字字锈刻着他智慧的光芒、品格的馨香、心性的豁达、 灵魂的通透、真情的隽永。如他写诗人的使命, “我们必须紧 跟时代步伐,把自己的命运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人类 命运、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 展融为一体,把个人情感与国家和人民情感水乳交融” 。他写 人生, “心灵美必须通过行为美来检验”“实现美好的愿望关 键是行动”“顺其自然就是尊重规律”“人生就是一部跌宕起 伏、悲喜交加、风雨兼程、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的命运交响 曲,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教科书,是一个既引吭高歌的 时代缩影,也是一条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杨柳岸与晓风残月” 。他写懂得, “懂得,既是一种人格认可,也是一种价值认同。

      懂得,既是一种惺惺相惜,也是一种志同道合,还是一种情投 意合,更是一种心灵感应和灵魂共鸣” 。他的文章意境修远、 代入感极强,哲思丰厚,极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生活就是一半烟火,一半诗意。读他的诗文,既能获取积 极向上的正能量,催人奋进;还能感知如饮甘泉的一股清凉, 沁人心脾;还能嗅到如兰花朵朵盛开时的芬芳, 引人陶醉其 中 ……他的文字颇有灵气、动感:他的文字总是激情澎湃、入 魂走心,读来令人唇齿生香,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心魂升腾。借用书中《秋之赋》的一句话:“悠哉、乐哉、快哉、美哉”!

      成长是不断更新自己的过程,也是生存的意义所在,学刚 教授有一副军人的健康体魄,精力旺盛、情感充沛,有一颗孩 童的心灵,天真好奇,始终青春向上。年轻是一种生命的状态, 无关乎年龄。让我们以青春之名,向阳而生。将对时代的担当、 生活的热爱化为奋进的力量,追寻着生活之上,更为高尚、璀 璨、迷人丰实的精神世界。谨以此文与广大读者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